揭祕2018世界最佳僱主「美的」與「碧桂園」的人才管理之道

揭秘2018世界最佳僱主“美的”與“碧桂園”的人才管理之道

導讀:10月11日,《福布斯》發佈2018年世界最佳僱主榜單,美的、碧桂園等84家中國企業上榜。榜單要求員工對所在公司的工作條件、公司形象、多元化等方面,對自己的僱主進行評級,包括是否會推薦朋友或家人來自己所在公司等,並且填寫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僱主。

那麼,這兩家企業何德何能成為世界最佳僱主?他們在人才管理方面有什麼特別之處?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篇標杆企業探訪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來源:長青視野 (changqingshiye)


參觀考察完美的和碧桂園這兩家企業之後,我曾經努力捕捉腦海中浮現的各個感受詞語,嘗試著提煉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描述。但仔細比較,一路篩選下來,還是選了一句俗套的話來概括本次考察學習的最大感受:企業成功的背後都是人。

以我的個人觀察,“人”的問題是知-行方面差距最大的管理領域,沒有之一。

在認知層面,幾乎每個老闆都非常認同這句話;但在管理實踐中,卻常常將“人”的問題邊緣化,讓位於經營和業務管理問題。因此,在國內能夠真正解決好“人”的問題的企業屈指可數。

那麼,美的和碧桂園這兩家企業成功之道在哪裡?

學標杆最大的好處是直觀、快速,能親身感受一家企業的外在表象,能快速瞭解其原生態的運作方式,所謂眼見為實。但最大的毛病在於所見不一定能所得,“硬性”的東西容易學習,“軟性”的東西很難學到,別人家的孩子好是好,始終不是自己的。

因此,學習美的和碧桂園的人才管理之道,不能只看人才管理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要深入思考其底層邏輯,要將其還原到企業發展階段和業務場景中動態觀察。如此,方能得其精髓,真正加以學習借鑑。

在我看來,美的和碧桂園之所以解決了“人”的問題,關鍵在於把握好了人才管理中的“三大悖論”。

“悖論是思想者熱情的源泉,沒有悖論的思想者就像沒有感覺的愛人,是毫無價值的平庸之人。”——索倫・凱爾伽德,丹麥哲學家和神學家。


悖論之一:人才管理的歸口管理在HR部門,但靈魂和根卻在老闆和業務管理者

從招募、配置、發展和保留等人才管理的主要環節來看,美的人才管理方法主要學習借鑑了西方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並沒有太多原創性東西。與美的相比,碧桂園的人才管理體系甚至還顯得有些簡單、粗放。

但美的和碧桂園為什麼比我們大多數企業的人才管理效果好呢?是不是其他企業人才管理的專業部門——HR部門不夠專業、不夠強大呢?

當有人在現場將類似問題拋給美的HR人員時,她的回答大意是:人才管理的策略和方針都是老闆定的,HR就是執行者的角色,並且做得還很不夠,價值發揮得也很有限。她的回答從側面印證了一個普遍性結論:除了HR部門的自身貢獻之外,人才管理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闆和業務管理者。因為HR部門可以解決人才管理的專業工具和方法問題,但無法解決人才管理的核心理念(靈魂)和落地(根)問題。

人才管理的核心理念(靈魂)問題必須依靠老闆來輸入,而落地(根)問題則是業務管理者的責任。沒有了靈魂和根的人才管理體系,猶如學功夫只學招數不練內功,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可想而知。

何享健看得開、想得透,基於對人性的洞察,給美的賦予了“不自私”、“管理者不逞能”、“唯才是舉”以及“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等人才管理的精神內核;楊國強雖然霸道,但同樣對人性洞察甚深,給碧桂園抹上了“願意分享利益”、“幫助員工成長”等人才管理的精神底色。兩位企業家分別為美的和碧桂園的人才管理注入了靈魂,而美的和碧桂園的業務管理者讓人才管理生了根,讓靈魂有了可靠的依託。

因此,企業的首席人才官一定是老闆,次席人才官一定是各級業務管理者。公司的人才管理理念和制度,人力資源部門要推得下去,必須得到老闆的內心認同和業務管理者的行動支持。


悖論之二:外在動機激勵很重要,但只有轉化為內在動機激勵,激勵效果才能持久

不管是美的的多層次、多樣化長效激勵計劃,還是碧桂園的“價值雙享機制”,這兩家企業在設計激勵機制時,首先充分關注了激勵中的外在動機部分,即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環境激發而來的動機。在商言商,不唱高調,不諱談廣大幹部員工對物質利益的需求問題,敢談錢,敢分錢,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雖然碧桂園“價值雙享機制”倡導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為業界所詬病,但瑕不掩瑜,分享利益的心是真誠的,員工獲得的利益是真實的,激勵效果也是明顯的。

外部動機激勵是“速效救心丸”,見效快,但由於激勵效果難以持續、容易功利化,對員工持久、穩定的激勵最終還要依靠員工的內在動機。持續的責任感和自我激勵,有意義的工作內容,以及積極的、充滿挑戰的工作環境都是激勵員工內在動機的關鍵因素。Conference Board進行的員工激勵期望調研發現,54%的員工認為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內容是極為重要的,排在所有因素的第一位。我們需要理性面對現實,大部分工作從本質上講都是乏味的、重複性的。在短期內無法實現機器人替代的情況下,通過讓員工理解崗位本身的價值,對工作提出持續性改善的要求,以及職位豐富化設計和適當的崗位輪換,可以讓工作內容有更多可以拓展的空間,從而更具有挑戰性。

美的將核心業務重組為家用空調、廚房電器、洗衣機、冰箱、中央空調、生活電器、熱水器、環境電器、部品等9大利潤中心。利潤中心定位戰略性經營單位,承擔全價值鏈的完全經營責任;推動“經理人”向“合夥人”轉變,為“經理人”企業家精神的發展創造平臺機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並有權利分享更多的價值。“經理人”具有明顯的“合夥人”特質。這些組織變革舉措都極大地激勵了經理人團隊。

楊國強雖然學歷不高,但絕對是內在動機方面的激勵高手。從他的多篇語錄和實際行動中,我們能體會到他身上強烈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感染、激勵著身邊的員工用自己的生命去搏企業的長命。

可以說,美的和碧桂園的激勵體系是一種全面激勵模式,重視物質利益激勵,但不唯物質利益激勵。除物質利益激勵之外,美的和碧桂園的全面激勵體系還包括:培訓發展激勵、激發員工自我激勵、目標激勵、積極和正向的氛圍激勵等。

對員工最大的激勵是職業發展激勵。員工可以和自己的上級領導過不去,但誰都不會和自己的發展過不去。要讓員工明白和相信,只要自己發展了,回報從來都不是問題。這就是美的和碧桂園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悖論之三:既要重視內部培養人才,又要積極引進外部優秀人才

一個企業從當年的追趕者成為領先者的過程中,一般都會經歷從“挖人”到“被挖”,從側重外部引進到側重自我培養的過程;而當企業進入新的轉型發展期,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出現大的調整時,企業又會在重視內部培養人才的同時,積極引進外部優秀人才,以獲取轉型發展的能力。

在這個方面,成立50年的美的剛好完整地經歷了上述過程。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的剛進入空調產業的時候,美的是人才引進的急先鋒,首創了“週末工程師”引進機制,成為了第一位引進博士的鄉鎮企業。而從美的事業部制改革之後和2012年轉型發展以前,美的人才來源以內部培養為主,美的“幹部”爆發的五個年份都在這一時期(1997、2001、2002、2003、2007)。在這個階段,美的主要以內部培養方式解決人才問題,主要有這樣3個原因:1、大規模低成本的商業模式基本形成、且沒有發生重大變化;2、實現價值觀的統一和傳承,有利於事業部制組織的有效運作和風險防範;3、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且逐漸成為領先者,單靠人才引進難以滿足企業業務需要。2012年以後,美的進入轉型發展的快車道,又開始大量地引進外部人才,只不過這次是通過併購的方式來實現。

不管是內部培養人才,還是引進外部優秀人才,企業一定要關注人力資本的投入產出比。碧桂園高舉高打的人才招募和培養髮展做法值得商榷。人才招聘預算不封頂,聲勢浩大的未來領袖計劃都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的。可行的做法是量出為入,一定要按照業務實際需要和企業自身體質制訂人員編制。比如,企業招聘多少數量的管培生,要根據企業內部的導師數量而定。管培生的培養邏輯一定是先有導師,再有管培。

要提升人力資本的投入產出率,企業需要建立系統、明確和統一的人才標準和科學的評估體系。培養苗子選不好,內部再完善的培養髮展體系也產不出優秀人才;引進的外部人才選不對,一方面是損失的機會成本很大,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存活率偏低。越是高端人才,越需要謹慎和全面的測量、評估,因為從外部引入的高端人才成功留存兩年以上的比例平均只有三成。

優秀企業的人才管理之道啟示我們,不要低估人才管理的複雜性,唯有堅持系統思考,在認識和管理悖論的過程中持續修煉,才能步入人才管理的更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