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明朝時期的一種官吏,它正規的名稱叫巡按御史。我們看過很多的電視劇,裡面就有這樣的八府巡按,去地方查看,官職看上去非常大,權力也非常高,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明朝初年,朱元璋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監控,也就是希望所有的權力都落在自己手裡,於是建立了御史巡按制度。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到了永樂時期,御史巡按開始常規化,也就是說,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人定期下去查訪,他們的職責很多,但主要就是考察當地的官吏,翻翻地方政府的公文,審理一下沒有弄完的案子。出巡的御史必須由皇帝親自挑選,然後他會得到一張詔書,詔書規定了巡按御史的職責和權限,等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幹完活就回到京城彙報自己的工作,也可以直接去找皇帝彙報工作。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而這個御史,便是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的手裡拿著聖旨的欽差大人,不過,按照官方的品階,這些巡按並不是很大的官,不管是八府巡案也好,十八府巡案也罷,他們都是都察院都御史,官階也都只有七品而已。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但是別看他的官階低,手裡握著的權力卻不小,他們算是代替天子去巡邏,只要是三品以下的官員,他的政績,才能,最後評價的來源都是這些巡按的報告和文章,即使是地方三五品的官員,一旦出現和品德敗壞,貪汙,虐待百姓的問題。巡按御史上書一彈劾,立刻可以讓皇帝罷了他的官,因此在那個時候,巡按御史的地位是很高的。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巡按御史這種職能,相當於以小制大,監控著地方政府,但是正是因為這樣,也可能會產生濫用職權,上下勾結的問題。但是在朱元璋時期,他很善於平衡政治權力,他在給了巡按御史很大權利的同時,也給他們制定下了嚴格的制度。尤其是在牌面上,巡按必須遵守與他們權利不相稱的低級標準,就比如巡按御史要按照品階拜見地方官,不能夠因為自己是來查這些官的,就狂妄自大。巡按御史出巡的時候,不能夠帶很多隨從,最多帶一名書童。而且巡按如果和地方官員一起出巡,人家是騎馬的,但是欽差是隻能騎驢的。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而且在明朝的時候,鵝是一種非常貴重的家禽,巡按的品階非常低,不能夠吃鵝。想來現代社會,我們真的是太幸福了。因為有這些制度的存在,明朝初年的巡按,行事非常謹慎,尊法守紀,他到的地方,就意味著除惡揚善,不好的官員馬上就要下臺了。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但是漸漸的,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官職,卻還是經不住時間的挑戰,明明巡按有很高的權力,卻享受不到很好的禮遇,所以有人就按耐不住了。大約到了宣德年間,巡按的官品階沒有升,還是七品,但是他們已經不滿被別人瞧不起了,他出巡的時候也開始騎馬,慢慢的,地方官員也不用再拜見他們了,相反的,反而是地方官員開始尊敬巡撫。再往後,明代巡按御史的權力,進一步得到了發展,它不僅僅只是考察地方官員的政績,而且權力的雙手涉及到了軍事大權。就連當時帶兵打仗的將軍,也受到了他的節制,但是比較好玩的是,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巡按的品階還是沒有升高,依然只是七品而已。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再在意品階了,人們推崇的都是權力,知府和以下的官員見到了他,都要行跪拜禮,有的官員還向僕人一樣去伺候欽差,這個時候的待遇已經明顯超出了該有的範圍。但是卻沒有人反抗,很明顯,原因只有一個,地方的官員想要得到巡按的舉薦,或者是免除巡按的彈劾,為他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只好暫時彎下腰。明明是皇帝為了監察地方而設置的官職,卻成了兩種官員之間的交易,地方官員付出了尊嚴,卻得到了實惠,而欽差大人揮霍了權力,卻得到了虛榮的滿足。

八府巡按居然是個小官?不騙你,它的官階其實只有七品

小編認為,每件事情,都會有盛有衰,就比如欽差,一開始公正廉潔,是皇帝的小助手,但是後來卻作威作福。有個巡按,居然還先後打死了十名知縣,但是後來也沒有什麼懲罰。更有的明明應該去抓盜賊,卻被盜賊賄賂,就不了了之了。這樣的巡按御史是不能刷清吏治,整頓風俗的,所以每種政策,最重要的是找準適合它的階段,並不是永遠都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