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90年代,莫言和贾平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们共同引领着中国当代文学向世界靠近,也彼此写下震撼人心的作品,也是在那些年里《红高粱》和《废都》影响了数不尽的读者,但就在他们名声远播海外的时候,国内的先锋派文学代表,也一路跟来。其中一个相对年轻的文坛后生,他凭借尖利的笔锋疾驰于20世纪末的文学之道上,依靠实力踏向并不被人看好的当代文坛。

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1998年来自欧洲腹地的格林扎纳地区向世界送出一个消息;中国作家余华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了该年度的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这个消息的传出,也令世界文坛将眼光移向中国。从此中国的“余华热”便也成了世界的“余华热”,世界各地的文学界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并且大量的读者开始争相选购他的代表作《活着》。但在《活着》之前,作家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已经飘向千家万户读者的耳中。

也有很多人将《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和鲁迅的《孔乙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了都是刻画社会底层人物卑劣的共性,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哎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余华笔下的福贵则是由一个大地主家的渣男一步步成长为男子汉大丈夫。相对孔乙己,福贵更为可敬,他不仅没有放弃生活,更为可敬的是他珍爱生命。以余华在文中的描述,福贵于广大穷苦人中活出了自己,以及自己的担当,生命本该有的意义,更活出了世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寻找到的生命真义。

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被誉为鲁迅精神继承者的当代作家余华,在多年沉默无闻的创作之中,一直低调恬淡,直到《活着》的出现,才彻底震撼了国外文学。余华创作的小说《活着》,以其笔力附带的霜寒之气凌厉了当时不温不火的欧洲文学。法国世界报认为余华相当于海明威或司汤达,而美国文学则认为余华笔下的苦难人画卷更像一本《圣经》。

欧美文学似乎更热衷于余华。“人们记得余华的小说尖锐、有思想。《活着》是他擅长于描写进退两难的心理,把主人公置于历史的风口浪尖。他既是海明威又是司汤达。”—法国《世界报》曾这样评价作家余华。人物悲剧总是接踵而来,让人无法喘息,一个作家甚至可以把《活着》称为是“中国的《约伯书》”。(美国合众国际社)。

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由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活着》,更是重新又直观地将福贵那些震撼人心的生命体验展示给世人。在读者与观众看来;《活着》就是中国农民朝向大地的一次精神扎礼,以其谦抑低回的叙事风格,勾勒出旧时代农村摄人心魄的变更、万难挽回的衰败以及无地彷徨的悲哀,有着无与伦比的史诗力量和不可拟见的灵魂深度。于现实和历史的短兵相接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当关乎自己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福贵牵着陪伴自己最后人生的那头牛(福贵为牛起了很多名字: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外孙苦根)走进人间的黄昏,满是烟火的晚幕,消失在作者的视野。主人公做到了,他对待生命时所该有的真挚,最后他和他的“生活”一起被厚重的书页记录,直到被传播者搬到世界各个角落,在世人与生俱来寻找生命之意义、价值、本质的天性下,却在余华笔下得到了真正的见地,同时也见证了余华笔力的宏伟与尖锐。当2005年第一届中华图书特别贡献奖授予作家余华褒奖时,他却因心脏早搏暂停写作。

如果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很幸运的,并且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那真是太伟大了。我认为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著名当代戏剧艺人领军人物孟京辉评)

截止2018年年初,小说《活着》销量达到了五百八十多万册,创造了我国当代纯文学作品的销售奇迹。与之相比,作家代表作品中,贾平凹的《废都》和莫言的《红高粱》知名度和影响力均不亚于余华的《活着》,可是前两者在读者众数与销量数量上与后者显然无法比肩。当代作家的许多作品里都不缺少深度、宽度甚至高度。然而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不止拥有这些共性,更多的是余华的作品令人神往。

当这一切持续到新千年后,文坛格局也发生了些许变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几乎一度停下创作,似乎是被诺奖带来的荣誉冲散了注意力,他在公众场合也表示,将尽快回到新的创作中。被誉为当代文坛“鬼才”的贾平凹,自创作《秦腔》之后,也没有再能突破下去。而余华呢?

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作家余华在作品产量上,确实不比莫言和贾平凹等多产作家,但余华以“精”而著称。读者所熟悉的余华,在创作时所付出的心力堪称巨大,许多网友也喊出对余华的怜悯。但现实不可否认,自《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之后,余华也再无更上层楼的卓著。前段时间,余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就算往死里写,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了

这是余华的谦虚之词吗?不可否认会有,不过也说明《活着》这本书产生的影响足够大,同时也能看出作家余华超越自己似乎存在一定的阻碍。当然小编希望作家余华再接再厉,继续创造挖掘,不断突破自我,走向新的文学高度。

海外的影响力等同莫言,作品更教人神往,但他却说;再写不出神作

成熟且聪慧的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有时在在瞬间,有时也需等待。然而正是此时,你对小编的关注,便是日后相知最佳的阐释!

2018-01-24 顾彬《余华、莫言?他们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2008-09-01 余华《就算往死里写也写不出第二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