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個因模仿魯迅而成名;有一個沒這樣做,他是誰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個因模仿魯迅而成名;有一個沒這樣做,他是誰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個因模仿魯迅而成名;有一個沒這樣做,他是誰

大家都知道,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幾乎都是80年代成長起來的,同時也是80年代我國文學走出去以來,發展得相對鼎盛時期,從較早的北島,殘雪等到賈平凹、莫言、蘇童和餘華以及新生代80後作家張一一、落落、迪安等等,也是他們點綴了當代文學的盛典。作為我國文壇的中堅力量賈平凹、莫言、蘇童及餘華,他們四個當之無愧的文壇大家,並且佔三個都是從模仿魯迅成長起來,但其中有一個,他沒有這麼做,是誰?

01

餘華在90年代創作了小說《活著》以及《許三觀賣血記》,從而一路走紅,並且揚名海外,一時間不下於莫言。同時《活著》這本書還為他贏得了1998年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成為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作家,同時也是亞洲繼以色列的大衛·格羅斯曼之後第二個獲獎者。當回到書中福貴的生活境況時,沒有人不震驚,作家餘華的筆力是如此的“殘忍”,筆鋒是那般的尖銳。作為國內先鋒派文學代表人物,餘華以娓娓道來的方式粗略又細微的刻畫了一個對待生命極其珍愛的人物。說到這裡,孔乙己去哪了?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個因模仿魯迅而成名;有一個沒這樣做,他是誰

餘華

人們只記得餘華的尖銳,卻也沒有忘記魯迅的犀利,當人們將餘華和魯迅放在一起的時候,則驚奇的發現。原來餘華才是魯迅精神的真正繼承者,只是餘華在《活著》裡將福貴從《孔乙己》裡的孔乙己昇華了。魯迅對孔乙己是哎其不幸,怒其不爭;餘華則把一個地主家的渣男一步步寫到沒落,最後變成了一個有擔當的樸素農民。餘華曾在公眾場合說過:

魯迅是我的精神導師,也是唯一的,很多作家在寫作方面曾對我產生過影響,但魯迅是影響最為深遠的,尤其是在最近10年裡,“魯迅”鼓勵我要更加獨立和批判性...

曾幾何時,年輕的餘華第一次翻開《狂人日記》,看到小說開篇描寫的那個狂人,感覺整個世界失常了,因為魯迅這樣寫道:

要不,趙家的狗為何看了我一眼。”作家餘華嚇了一跳,心想這個魯迅有點厲害,他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一個人物精神失常。一些不怎麼出名的作家也想讓自己筆下的人物精神失常。愕然寫下幾萬字,他們筆下的人物依然很正常。

02

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是怎麼看待魯迅的呢?

20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文學獎皇家頒獎禮上,將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中國作家莫言。同時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00,中國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獲得者,莫言的這一殊榮不僅彌補了我國在世界文學大獎方面的空白,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當代文學走向世界帶來新的希望。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個因模仿魯迅而成名;有一個沒這樣做,他是誰

莫言

於是在國內一片“莫言熱”的呼聲下,似乎莫言一舉成了我國文學的代表,此時很多人是否還能想起上世紀30年代,中國文學群星燦爛的時期,一個無地彷徨,聲嘶力竭吶喊的文學勇士,是的,他就是魯迅。

當好事的讀者問起莫言,是不是已經可以取代魯迅成為中國文學的新代表。莫言及時糾正:

我從小就是受魯迅的影響,一直模仿、一直努力的深入想超越,但受他的影響實在太深,始終不能也不願從魯迅的影響中跳出來”!

雖然人們記得魯迅從未寫過長篇小說,而莫言手中擁有十數部長篇小說,動輒就是幾十萬字的寫。然而,有人說魯迅只是沒有世界耗費在寫長篇之上,據記載,魯迅窮其一生都在為民族事業到處奔波,甚少休息,帶領青年志士舉旗吶喊,人們自然記得他說的話:

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工作了。

據記載魯迅一生創作600萬字左右,其中含有短篇小說、雜文、散文、評論、翻譯作品和文學典籍校對等,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為此,莫言曾坦言:

願意用自己所有作品來換魯迅的一部《阿Q正傳》都換不來

當人們津津樂道於莫言那聞名遐邇的魔幻現實主義寫作手法時,有人則詬病其是模仿了拉丁美洲。其實,殊不知早在我國魯迅,他才是更早使用這一手法的作家。魯迅的歷史題材小說《鑄劍》就是一部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完成的作品。

滾沸的水中將三人的頭攪亂,最後不得已二人同大王一起以皇帝禮儀下葬的故事。渾然在沸鼎中搏鬥的三個人頭、腳底起伏著滾燙浮土的送葬人群等等。

莫言就說過最喜歡的就是魯迅的這部作品,而且在以後的創作生涯中還發揚了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

03

前幾年,在一次作家會上,主持方分別請賈平凹、莫言、蘇童以及餘華,選一部對自己文學之路影響最大的作品進行創作。其中三人都選了魯迅的作品;餘華選的《孔乙己》、莫言選的《鑄劍》、賈平凹選的《藥》。只有蘇童選了俄國作家契科夫的《凡卡》。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個因模仿魯迅而成名;有一個沒這樣做,他是誰

賈平凹

當然從賈平凹的《滿月兒》以及《秦腔》等作品不難看出,被譽為當代文壇“鬼才”的賈平凹,其寫作風格特別是作品的人物挖掘與人性可悲的表現上,都有與魯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賈平凹不僅十分喜愛魯迅,在創作中還看到他借鑑了《藥》等小說的痕跡。

然而這麼多有名的當代作家,都喜歡魯迅,並且還都受到了魯迅的影響。那麼為什麼作家蘇童沒有模仿魯迅呢?是因為蘇童瞧不上魯迅嗎?

作家蘇童近年來也不斷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文學天賦很早就已經體現出來,不到10歲時的蘇童因身患重病,不得不停止學業,肢體的痛苦幾乎完全擠走了少年的幸福。便休學在家,一面體味疼痛,一面又用功自學。這也使得蘇童的寫作有著超乎常人的魅力。同時在描寫生命的脆弱時附帶著十分少見的神秘感,這或許是其他作家所不能具備的創作能力。後來躲過病痛之劫的蘇童,作品也陸續完成。並憑藉小說《妻妾成群》成功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其中家喻戶曉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來自蘇童的小說原著。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個因模仿魯迅而成名;有一個沒這樣做,他是誰

蘇童

而在選擇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作品時,蘇童選的卻是契科夫的《凡卡》。契科夫是世界三大小說巨匠之一,還與我國文豪魯迅常常被人進行比較,當然他們都是以覺醒小說而聞名世界,國際地位同等互稱,有人說魯迅是中國的契科夫或者高爾基等等,叫法不同,意義相似。總之魯迅和契科夫二人都是對醜惡社會現象的鞭刺及對貧苦底層人民深切的同情上,認識一致,批判相同。

只是蘇童關注國外文學更為廣泛,當代鄉源小說的代表蘇童,其實與魯迅的淵源並不比其他作家淺。

而魯迅是上世紀初年代故鄉鄉源的先鋒人物,這便與後世的蘇童創作有著命運般的輝映。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之中,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品格從來都是一脈相承,從未起過裂痕。可見蘇童也深受文豪魯迅的影響,只不過是蘇童沒對魯迅進行模仿,作品獨成一家!

充滿知識渴望的讀者,與作者思想深度的溝通,見解的碰撞,有時候是機遇。有時是等待。可,正是此一刻,你對小編的關注,即是我們日後產生交集的源頭、出發地、起點。馬逐蒼鷹日光流年的開始!

參考文獻;

2011-01-29 劉繼明《“去魯迅化”與中國的思想文化危機》

2016-10-19 莫言《談到魯迅,只能用天才來形容》

2015-08-29 餘華《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