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个因模仿鲁迅而成名;有一个没这样做,他是谁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个因模仿鲁迅而成名;有一个没这样做,他是谁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个因模仿鲁迅而成名;有一个没这样做,他是谁

大家都知道,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几乎都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同时也是80年代我国文学走出去以来,发展得相对鼎盛时期,从较早的北岛,残雪等到贾平凹、莫言、苏童和余华以及新生代80后作家张一一、落落、迪安等等,也是他们点缀了当代文学的盛典。作为我国文坛的中坚力量贾平凹、莫言、苏童及余华,他们四个当之无愧的文坛大家,并且占三个都是从模仿鲁迅成长起来,但其中有一个,他没有这么做,是谁?

01

余华在90年代创作了小说《活着》以及《许三观卖血记》,从而一路走红,并且扬名海外,一时间不下于莫言。同时《活着》这本书还为他赢得了1998年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成为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同时也是亚洲继以色列的大卫·格罗斯曼之后第二个获奖者。当回到书中福贵的生活境况时,没有人不震惊,作家余华的笔力是如此的“残忍”,笔锋是那般的尖锐。作为国内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余华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粗略又细微的刻画了一个对待生命极其珍爱的人物。说到这里,孔乙己去哪了?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个因模仿鲁迅而成名;有一个没这样做,他是谁

余华

人们只记得余华的尖锐,却也没有忘记鲁迅的犀利,当人们将余华和鲁迅放在一起的时候,则惊奇的发现。原来余华才是鲁迅精神的真正继承者,只是余华在《活着》里将福贵从《孔乙己》里的孔乙己升华了。鲁迅对孔乙己是哎其不幸,怒其不争;余华则把一个地主家的渣男一步步写到没落,最后变成了一个有担当的朴素农民。余华曾在公众场合说过:

鲁迅是我的精神导师,也是唯一的,很多作家在写作方面曾对我产生过影响,但鲁迅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尤其是在最近10年里,“鲁迅”鼓励我要更加独立和批判性...

曾几何时,年轻的余华第一次翻开《狂人日记》,看到小说开篇描写的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了,因为鲁迅这样写道:

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作家余华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一些不怎么出名的作家也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愕然写下几万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依然很正常。

02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是怎么看待鲁迅的呢?

20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皇家颁奖礼上,将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同时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获得者,莫言的这一殊荣不仅弥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学大奖方面的空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个因模仿鲁迅而成名;有一个没这样做,他是谁

莫言

于是在国内一片“莫言热”的呼声下,似乎莫言一举成了我国文学的代表,此时很多人是否还能想起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群星灿烂的时期,一个无地彷徨,声嘶力竭呐喊的文学勇士,是的,他就是鲁迅。

当好事的读者问起莫言,是不是已经可以取代鲁迅成为中国文学的新代表。莫言及时纠正:

我从小就是受鲁迅的影响,一直模仿、一直努力的深入想超越,但受他的影响实在太深,始终不能也不愿从鲁迅的影响中跳出来”!

虽然人们记得鲁迅从未写过长篇小说,而莫言手中拥有十数部长篇小说,动辄就是几十万字的写。然而,有人说鲁迅只是没有世界耗费在写长篇之上,据记载,鲁迅穷其一生都在为民族事业到处奔波,甚少休息,带领青年志士举旗呐喊,人们自然记得他说的话:

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工作了。

据记载鲁迅一生创作600万字左右,其中含有短篇小说、杂文、散文、评论、翻译作品和文学典籍校对等,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此,莫言曾坦言:

愿意用自己所有作品来换鲁迅的一部《阿Q正传》都换不来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莫言那闻名遐迩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时,有人则诟病其是模仿了拉丁美洲。其实,殊不知早在我国鲁迅,他才是更早使用这一手法的作家。鲁迅的历史题材小说《铸剑》就是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完成的作品。

滚沸的水中将三人的头搅乱,最后不得已二人同大王一起以皇帝礼仪下葬的故事。浑然在沸鼎中搏斗的三个人头、脚底起伏着滚烫浮土的送葬人群等等。

莫言就说过最喜欢的就是鲁迅的这部作品,而且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还发扬了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

03

前几年,在一次作家会上,主持方分别请贾平凹、莫言、苏童以及余华,选一部对自己文学之路影响最大的作品进行创作。其中三人都选了鲁迅的作品;余华选的《孔乙己》、莫言选的《铸剑》、贾平凹选的《药》。只有苏童选了俄国作家契科夫的《凡卡》。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个因模仿鲁迅而成名;有一个没这样做,他是谁

贾平凹

当然从贾平凹的《满月儿》以及《秦腔》等作品不难看出,被誉为当代文坛“鬼才”的贾平凹,其写作风格特别是作品的人物挖掘与人性可悲的表现上,都有与鲁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贾平凹不仅十分喜爱鲁迅,在创作中还看到他借鉴了《药》等小说的痕迹。

然而这么多有名的当代作家,都喜欢鲁迅,并且还都受到了鲁迅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作家苏童没有模仿鲁迅呢?是因为苏童瞧不上鲁迅吗?

作家苏童近年来也不断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文学天赋很早就已经体现出来,不到10岁时的苏童因身患重病,不得不停止学业,肢体的痛苦几乎完全挤走了少年的幸福。便休学在家,一面体味疼痛,一面又用功自学。这也使得苏童的写作有着超乎常人的魅力。同时在描写生命的脆弱时附带着十分少见的神秘感,这或许是其他作家所不能具备的创作能力。后来躲过病痛之劫的苏童,作品也陆续完成。并凭借小说《妻妾成群》成功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其中家喻户晓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来自苏童的小说原著。

莫言等四大作家有三个因模仿鲁迅而成名;有一个没这样做,他是谁

苏童

而在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品时,苏童选的却是契科夫的《凡卡》。契科夫是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之一,还与我国文豪鲁迅常常被人进行比较,当然他们都是以觉醒小说而闻名世界,国际地位同等互称,有人说鲁迅是中国的契科夫或者高尔基等等,叫法不同,意义相似。总之鲁迅和契科夫二人都是对丑恶社会现象的鞭刺及对贫苦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上,认识一致,批判相同。

只是苏童关注国外文学更为广泛,当代乡源小说的代表苏童,其实与鲁迅的渊源并不比其他作家浅。

而鲁迅是上世纪初年代故乡乡源的先锋人物,这便与后世的苏童创作有着命运般的辉映。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从来都是一脉相承,从未起过裂痕。可见苏童也深受文豪鲁迅的影响,只不过是苏童没对鲁迅进行模仿,作品独成一家!

充满知识渴望的读者,与作者思想深度的沟通,见解的碰撞,有时候是机遇。有时是等待。可,正是此一刻,你对小编的关注,即是我们日后产生交集的源头、出发地、起点。马逐苍鹰日光流年的开始!

参考文献;

2011-01-29 刘继明《“去鲁迅化”与中国的思想文化危机》

2016-10-19 莫言《谈到鲁迅,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2015-08-29 余华《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