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民間文學不僅在窮鄉僻壤,也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

莫言:民間文學不僅在窮鄉僻壤,也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

莫言

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國內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曾創作出《紅高粱》《檀香刑》等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在一次讀書會的活動中,莫言就分享了自己對中國文學傳統的看法。

莫言:民間文學不僅在窮鄉僻壤,也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

莫言小說《檀香刑》

莫言認為,中國文學傳統除了印在紙上、刻在碑上的文學作品之外,還有那些沒有印成書的、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學,而這種文學也是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寶貴資源。因為,民間的俗言俚語包含很多語言化石,雖然看起來很土,但是寫到紙上之後,就會發現它非常典雅。也許,它們就是古人們所使用、所講述的語言,通過不斷的口頭傳承,最後變成民間的俗語。因此,他一再強調,不能忽視民間口頭文學傳統。

莫言:民間文學不僅在窮鄉僻壤,也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

莫言小說《紅高粱》被改編成電影

而且,在莫言看來,所謂的“民間”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概念。雖然人們一提到“民間”往往想到窮鄉僻壤,但實際上“民間”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並不是只有在農村長大的作家才有“民間”,即便在上海、香港這樣的大城市裡,也有“民間”可寫

莫言:民間文學不僅在窮鄉僻壤,也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

所以,莫言認為每個作家都應該利用民間資源,瞭解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寫出自己熟悉的東西。而且,要善於從生活當中發現小說的故事情節,從身邊的言談中發現語言的新元素,充分吸收他人生活中的藝術情節,從中提煉出文學的語言。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