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的疑惑 (9) 到底什麼樣的音響才能滿足家庭影院要求

許多人還沒弄清楚5.1,7.1是怎麼回事,全景聲、聲學等概念又出來了。關鍵的是,每當有新東西出現的時候,就意味著要多花錢。

因此很多人疑惑了,到底什麼樣的音響效果才符合家庭影院的要求?是不是錢花得不夠,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就只能“聽個響”了?

關於這個問題,還是要先將家庭影院音響的原理作個大致的分析。

音響對於電影來說,實質上就是一個擴聲的工具,其目的是為了讓電影看起來更加精彩。至於有人把它當作“發燒”的玩物或者是彰顯身份和地位的物質產品,那是另當別論,本文僅針對看電影而言。

看電影,“看”是主要的,“聽”是輔助的。儘管如此,現代電影的聽覺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才會有專門的音響系統。

看電影的音響好比“紅花還需綠葉配”裡的“綠葉”,不能搶風頭,只是恰到好處的做好陪襯。也更好比是“主角與配角“裡的“配角”,配角既不能搶戲,還不能表現太差,否則就會破壞了整場好戲。

作為”工具“或者”配角“,電影音響需要哪些基本要求呢?

首先是重放聲音,二是聲音定位,三是還原真實。

重放聲音指的是解碼和擴聲,就是通過解碼器、功放和音箱來把片源裡的聲音重放出來。現代電影採用的是多聲道錄製,片源經過了特殊編碼,採用的是美國杜比和DTS兩家公司的編碼技術。

解碼器的作用就是在重放的時候,對這兩家公司的編碼進行解碼,還原為多聲道的音軌,這是環繞音效的關鍵。沒有解碼器就出不了聲音,或者只能出兩聲道的混合聲音。解碼器本身並不貴,大多內置在功放裡面的,稱之為合併式的功放,最便宜的解碼功放在千餘元即可買到。

音箱部分包括主聲道音箱和環繞音箱以及低音音箱(低音炮)。由於家庭影院是由多隻音箱共同作用而發出聲音的,因此家庭影院音箱並不需要像HIFI那樣要求那麼苛刻。

比如定位的問題,HIFI音箱如果喇叭不夠好,那麼就很難在兩隻音箱之間形成精準的定位。而家庭影院有五個方位的音箱,尤其是中置通道的作用,只要解碼出來的聲音正確,那麼基本的聲場定位就可以形成。

中頻部分是最容易實現的,4寸喇叭,5寸喇叭即可。高頻部分,一隻普通的絲膜高音的材料成本只需要十幾元錢,低音炮的喇叭用幾十元一隻的8寸甚至6寸喇叭就能滿足家庭環境下的擴聲要求。

就家庭的應用環境來說,這幾隻音箱的要求並不需要很高,現代喇叭及音箱技術很容易實現,只要能把高中低頻充分表現出來即可。

貴的反而是箱體部分,尤其是花在外觀上的工藝或者材料,箱體越大,外觀工藝越講究,價格越貴。外觀與聲音效果沒有特別直接的關係,但可以給人造成“看起來好聽”的錯覺。

因此,普及型的家庭影院音箱多用小箱體,外飾採用仿木紋PVC材料,甚至塑料材質的箱體,這樣成本就更低。

由於多聲道採用的是多點發聲,可以藉助房間的空間容積,相當於房間又是一個超大的音箱,加上低音炮的作用,拳頭大小的音箱就能夠把各種電影裡的各種聲音都能表現出來。這種用小型音箱組成的系統一般叫做“衛星影院音響”。

在音響市場上,包括世界級的各大品牌廠商都有此類衛星音箱產品,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美國的博士,其他如JBL,哈曼卡頓、天龍、安橋等,都有這樣的產品。

衛星影院是家庭影院裡最實惠的音響系統,在“發燒友”眼裡可能不值一提,但對於家庭看電影來講,是能夠滿足要求的。除了剛才講到的衛星箱在還原聲音頻段方面沒有問題外,更重要的是下面的話題:方位感。

方位感是電影音效裡最有魅力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人不斷的折騰環繞音箱的數量,從5.1到7.1,全景聲等,其目的也就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方位感。

電影音效最基礎的方位就是“前後左右和屏幕中央”。

觀眾的前方和後方按照一定規律擺上音箱,通過功放解碼器把不同的聲音傳送到這幾隻音箱裡就能營造出良好的方位感來,電影鏡頭裡的各種場景基本就能表現。中置音箱的主要作用是人聲對白,另外對銜接前後左右聲場也有很大幫助。

由於觀眾的焦點在屏幕中央,人聲對白也大多在屏幕中央,因此就需要一隻專門的音箱來負責人聲,儘量讓說話的聲音和演員的口型位置一致,這就是中置音箱。如果沒有專門負責人聲的中置音箱,那麼觀眾的位置坐偏了,說話的聲音就可能在左邊或者右邊的音箱裡發出,發聲位置與口型對不上,電影看起來怪怪的。

一般來說,只要前、後、左、右、中幾個方位都有音箱,而且發出的是通過解碼器分離後的聲音,就能夠營造良好的出方位感來。聲音有了方位感,電影鏡頭裡的畫面就會因為聲音的襯托變得立體而豐富了,如飛機飛過,子彈滑過,背景音樂雲繞在房間內等等。

光有方位感還不夠,還需要有真實感。比如拳頭打在身上要有力度,飛機飛過要有轟鳴,爆炸場面要有氣勢,背景音樂要有高潮,各種細微聲音的細節等等。只有把這些營造出來後,電影鏡頭裡的畫面才會顯得更加真實。

要把這些音效做到非常逼真很困難,而且是一個無底洞,“發燒友”們迷戀的就是如何能夠把這種效果達到極致。

但作為欣賞電影來說,要達到電影情節所需要的真實效果並不難,只要把高中低頻各部分的頻段能表現出來就基本合格了,對於現代的功放和音箱技術來說,並不難辦到,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

更重要的一點,低音炮還能起關鍵作用,可以解決一部分聲音真實還原的問題。

現代電影的低音炮音軌是獨立的通道,即使主音箱的喇叭口徑足夠大,如果沒有低音炮,低頻的能量或者力度、速度感等的表現還是不夠的。

家庭影院低音炮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強化低頻能量,二是補充其他主音箱低頻不夠的問題。

一些指高端應用或者是“發燒”玩法,很多系統不止用一隻低音炮,兩隻、四隻甚至更多低音炮的玩法都有。其目的是為了營造出超常震撼的低頻效果,恨不得炮彈的聲音能像真實的氣浪一樣把人掀翻。對於普通電影愛好者來說,且預算不高的情況下,不必計較。

普通的落地箱或者書架音箱系統,低音炮喇叭的口徑只要能超過主聲道的喇叭,功率能達到主聲道的3倍,低頻的頻寬範圍和低頻能量都容易獲得,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至於力度、速度感以及整體的效果表現,就需要取決於系統搭配和各項器材的技術水平了,與價格和成本沒有太多關係,一般在幾千元至一兩萬元錢都能辦到。

更實惠的辦法是衛星箱系統。

由於低音炮存在,即使主聲道的喇叭和箱體都很小也沒關係,通過低音炮的低頻補充作用,就能夠把小音箱中低頻欠缺的部分進行很好的銜接和補充,聽起來也像大音箱的感覺了。

影院系統的聲音最講究的是“平衡”,在主音箱小的情況下,表面上看是不足,但能帶來其他的好處。

小音箱和低音炮在銜接的時候,中低頻的重疊較少,相互干擾少,能量對比很明顯,因此係統不僅容易做到平衡,而且在力度,速度、能量感方面反而就凸顯出來了,系統聲音也會更乾淨。而落地箱系統本身的中低頻較多,和低音炮的中低頻疊加後,反而容易出現混、亂、軟的情況,如果搭配不當或者調校技術不夠,效果反而不好。

因此,對於低價位的落地箱系統來說,追求的不是效果能達到多好,重點恰恰是如何不讓系統出現問題,如何做好環境聲學處理等等。而普通的電影愛好者,小型的書架箱甚至衛星箱系統,反而是更好的選擇,既好調校,基本不用進行房間聲學處理,而價錢也更實惠,完全能夠滿足要求。

功放實現解碼和擴大聲音,前後左右中置音箱營造方位感,低音炮營造真實感,這就是5.1音響系統,這樣的系統就完全能夠滿足家庭影院的要求了。至於7.1,全景聲等,主要目的是為了營造更好的方位感,並不會發生質的變化------此話題留到下次再探討。

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本文的觀點,認為太容易實現的東西肯定不好。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打開淘寶、京東甚至亞馬遜的網站看看,有多少國際性的音響大品牌都在做這樣的東西,如果不能滿足要求,沒人認可,就不會有這樣的產品存在。三五千元就能買到一套,如果倒推回成本,那才需要多少錢呢?

根據深圳東莞的大型OEM音響工廠數據,全球家庭影院音響出貨量最大的一般都在幾百美金的範圍,實惠是主流。動輒上萬,幾萬的系統並不多,發燒友、土豪只是少數。

有的人會質疑高音喇叭怎麼可能只要十幾元錢,那還是照成本倒推吧。一對幾千元的落地箱,木箱外殼至少要佔三分之一的成本,剩下的就是喇叭、分頻器、包裝、品牌費、營銷費、加工費、倉儲、運輸、代理、經銷、最後才是利潤,分攤到一隻高音上的成本能有多少?

音響當家產、當面子買,自然是越貴越好;當發燒玩物,永無止境。如果是作為看電影的工具,其實就這麼簡單。

效果與價錢沒有太直接的關係,關鍵在於懂玩,會玩,如何用同樣的價錢買到更好的東西才是行家。

歡迎關注星工場頭條號,回覆轉發本文可參與抽獎活動,抽取星工場藍牙K歌音響一臺。規則照舊,詳見星工場微頭條說明。

音響的疑惑 (9) 到底什麼樣的音響才能滿足家庭影院要求

星工場衛星家庭影院套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