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你只需要用一招来解锁

有家长在后台问我:”老师 你好 我家宝宝这段时间 打人越发厉害了 别的小朋友都不能站在他旁边 我现在带他出去都好害怕 站旁边都会有打小朋友几下 。

有的时候是他在玩玩具 小朋友可能也想玩 走到他旁边 然后他就开始动手了 然后我就会和他说 这个玩具不是你的哦 小朋友想和你一起玩 你可以和他说 但是你不能打人 你要说对不起 然后摸摸小朋友或者说让他和他握握手。

一般去公共场合, 我每次都会提前就说, 玩具不是你的, 是大家的, 大家都可以玩。有时候就是突然间的 比如一个小朋友在他旁边 他走过去 就打人家几下。”

孩子打人,你只需要用一招来解锁

是啊,该怎么办呢?

我们想让孩子听我们的,说教很难起效果,你要找到破解的密码。这个破解的密码是什么呢?也就是感受和情绪,比如他打小朋友可能是因为他怕别人抢他的玩具,所以是因为恐惧,为什么我们会说可能是恐惧呢?

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孩子的感受,我们只能猜测,当你能问问孩子“你是不是害怕别人抢玩具,你才打他的”,如果孩子确认后,我们是要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感受的。

情绪不分好坏,都是是被允许的,所以我们要认可孩子的感受。我们认可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打人的行为。

孩子打人,你只需要用一招来解锁

所以你可以说说“妈妈知道你很担心,妈妈小时候玩具也被别人抢过”,让孩子感觉到被你理解和认可,他就愿意听你说话了。

接下来你要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你打人妈妈很担心别人会受伤,也担心别人打你你也会受伤。”为什么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逐渐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彼此感受被双方理解了,就能做好关系的连结。

“爱首先是一种自我完善,不是单方面的牺牲,也不是单方面的索取,爱是既关注对方的需要,也关注自己的需要。当我们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当我们共同成长,连接就发生了,

爱开始流动起来,夫妻之间如此,父母和子女也不例外。”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通常会着眼于解决问题,纠正孩子的问题,但实际上先做关系的连结,孩子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最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流下,“如果担心别人抢我们玩具,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让孩子自己来说说办法,孩子更愿意听自己的。

孩子打人,你只需要用一招来解锁

情绪是第一道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坎,只有照顾好情绪,才能理性愉悦的实践知识,慢慢内化成技能。其实,比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夫妻关系,而比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自我关系。如果能关注到自我关系时候,格局和视野都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