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號稱「人無三寸銀」的西部窮省,爲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個號稱“人無三寸銀”的西部窮省,為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摘要:近年來,貴州省經濟迅速崛起,經濟增速連續7年位列全國前3名,成為全國後發趕超的典範,其發展模式和經驗值得學習借鑑。貴州省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得益於近年來紮實推進大數據、大生態、大扶貧三大戰略行動,立足自身優勢著力做強“長板”,同時著重補齊“短板”。一是利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二是“綠色+”推動經濟高效益、可持續發展;三是旅遊業爆發式增長對經濟拉動力持續增強;四是交通基建大突破助力經濟高速騰飛。從貴州省快速發展的核心模式中,可總結出以下經驗啟示:一是用好用足用活國家政策。注重研究和運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將國家政策與自身發展相統籌,科學規劃,儘早佈局。二是找準比較優勢精準發力。在充分利用政策的前提下,主動挖掘比較優勢,將各類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力優勢。

三是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先行。在佈局地區發展、產業發展時,首先出臺總體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與總體佈局,確定重點發展領域,並組建相關專業管理部門。四是政策保障全面保駕護航。加快建立完善與重點領域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集中資源舉全力推進相應領域或產業發展。

正文:

過去多年中,貴州省為我國經濟水平較落後的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徘徊在全國各省區市的25名以後,與甘肅、海南、寧夏、青海、西藏五省區長期處於全國末6位,經濟增速排名也比較靠後。然而近年來,貴州省經濟迅速崛起,自2011年起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已連續7年位列全國前3名,2015年經濟總量首次邁入萬億元行列,與甘肅等省之間的經濟總量差距逐年拉大,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東部、且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成為全國後發趕超和跨越發展的典範。其發展模式和經驗值得學習借鑑。

一、貴州省快速發展的核心模式

貴州省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得益於近年來紮實推進大數據、大生態、大扶貧三大戰略行動,立足自身優勢著力做強大數據、旅遊業、生態環保等“長板”,同時著重補齊基礎設施、脫貧攻堅等“短板”,從而激發了經濟新活力,造就了“貴州速度”。

這個號稱“人無三寸銀”的西部窮省,為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利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

大數據產業是拉動貴州省經濟增長和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據貴州省大數據局數據,2017年貴州大數據企業增至8900多家,數字經濟增速達37.2%,大數據電子信息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9%,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36.2%,電信業務總量和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國第一。2018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軟件業務收入和網絡零售交易額年均分別增長57.7%、35.9%和38.2%。貴州省已成為全球大數據產業新高地。

1. 率先探路大數據發展,積累先行優勢

貴州省氣候環境優良,水煤資源豐富,電力充足低廉,地質結構穩定,為發展大數據產業提供了天然優勢。隨著2013年“大數據元年”到來,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成為一片新藍海。貴州省經過研究,將大數據產業作為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途徑。2014年2月,貴州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和《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成為第一個將大數據產業上升為全省戰略的地區,先於其他省區市拉開了全省大數據發展的序幕。

經過四年多的先行先試與探索實踐,貴州省在大數據發展方面成績斐然,實現了多項率先發展,不僅為本省經濟發展孕育了增長新動能,也為其他地區發展大數據提供了有益參考。一是獲批國家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以此為依託紮實推進探索創新,開展了數據開放共享、數據中心整合利用、大數據創新應用、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大數據資源流通與交易、大數據國內外交流合作、大數據制度創新等七項系統性試驗,產生了一批新模式、新支撐、新引擎、新動能、新通道、新平臺、新機制。二是率先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建立了全國首個省級政府企業數據統籌交換共享平臺“雲上貴州”,併成為國家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應用試點省、國家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省和第一個國家電子政務雲國家級骨幹節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旅遊局等國家部委相關數據已存儲貴州。三是成為大型企業設立數據中心的優選地。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落戶貴安新區為起點,華為、騰訊、富士康、蘋果等國內外大型企業紛紛在貴州設立數據中心。

四是大數據金融發展領跑全國,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第一家眾籌金融交易所、第一家大數據金融學院,同時也是移動金融五個試點城市之一。

2. 大數據產業集聚融合發展,生態圈逐步形成

貴州省強化大數據發展要素集聚,一方面著力引進高科技企業,做大以大數據引領的產業增量,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各行業的融合發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已產生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當前,貴州省已形成全面覆蓋大數據共享、存儲、交易和應用的完整大數據產業鏈,上游以各類數據中心、呼叫中心、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為代表,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數據存儲與共享快速擴張;中游以大數據交易所為紐帶,促進海量數據的規範化開放流動和價值挖掘;下游以數據應用落地為核心,大數據在電商、能源、製造、農業、旅遊、物流等多個行業取得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製造、數字農業、智慧旅遊等衍生業態不斷壯大。大數據產業有力推動了貴州省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3. 培育引進留住人才,構建大數據人才體系

貴州省積極整合各方優勢,聯動政、校、企共同構建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吸引和儲備了大量大數據領軍人才,為大數據發展增添助力。一是通過“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遴選培養計劃”等持續優化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建立了一支大數據人才隊伍,近年來已培養培訓超過3萬名電子信息產業技能型人才。二是以政、校、企合作模式聯合培養人才。國家統計局與貴州省政府2018年共辦大數據統計學院,將培養大數據統計創新型高端人才;阿里巴巴與貴州省2016年簽署的雲計算和大數據戰略合作協議中提出,計劃用3年時間為貴州省培養2500名雲計算與大數據高端專業人才和1萬名專業技術人才,貴州理工學院已與阿里雲聯合建立了“貴州理工學院—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此外還有貴州電子信息技術職業學院華為大數據學院、貴州凱里學院與曙光瑞翼教育合作成立的“曙光瑞翼大數據學院”等,在大數據的人才培養上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4. 強化政策制度引領支撐,完善體制機制保障

貴州省從發展大數據及相關產業伊始,就重視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撐,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為大數據發展掃清障礙、鋪平道路。一是率先出臺大數據相關產業規劃,為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貴州省信息基礎設施條例》成為全國第一部信息基礎設施地方性法規,《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則是我國第一個大數據地方法規,開了大數據地方立法先河。二是成立大數據發展管理局來統籌和協調全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三是出臺政策組合拳推動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四是打造大數據創新創業平臺,完善孵化機制,於2016年5月建設了融合大數據技術公共開發與實驗、大數據技術培訓和大數據技術孵化“三位一體”的貴陽大數據創新產業(技術)發展中心。

(二)“綠色+”推動經濟高效益、可持續發展

貴州省尤為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經使生態環境成為一張重要名片。2014年,貴州省成為繼福建省之後第二個以省為單位建設的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2016年,貴州省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經濟社會建設進入以綠色轉型為特徵的新時期。

1.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創新實踐

貴州省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將大生態上升為省級戰略行動,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貴陽市2009年就率先在全國頒佈了第一部促進生態文明的地方性法規;貴州省2014年率先出臺首部省級生態文明建設條例;2016年制定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搭好了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四梁八柱;2017年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生態環境損害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等;編制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提出綠色發展等八個方面的制度創新試驗。在政府組織領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各項制度規劃的引領下,貴州省較好地守住了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經濟發展效益提高。

2. 構建特色綠色產業體系

貴州省大力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通過《貴州省綠色經濟“四型”產業發展引導目錄(試行)》詳細規劃了綠色產業體系框架,加快發展綠色產業。2017年貴州省綠色經濟“四型”產業(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7%。綠色經濟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一是突出產業生態化,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著力推進節能降耗和資源循環利用,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汙染行業新增產能,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引導和倒逼高耗能、高汙染企業退出市場或綠色化轉型。二是突出生態產業化,從綠色經濟中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一批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重點產業和企業。大力發展“四型”綠色產業體系;依託山、水、林、氣等獨特生態優勢,發展特色果蔬、中藥材、茶葉等山地高效農業,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綠色新能源發展,深化大數據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低碳清潔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3. 搭建生態文明國際化交流平臺

貴陽市自2009年起創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聚焦全球生態文明前沿課題,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10次,是政府、企業、專家、學者等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探索和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跨國界合作的重要橋樑。論壇不僅向國際社會發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聲音”,也促進了貴州省對外交流合作擴大,實現國際互利共贏發展。

(三)旅遊業爆發式增長對經濟拉動力持續增強

貴州省擁有發展旅遊業的自然優勢,近年來著力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遊品牌,推動旅遊業實現了高速發展。2017年,貴州省接待遊客7.4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116.81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40%;2011-2017年旅遊總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0.7%。

這個號稱“人無三寸銀”的西部窮省,為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是做好旅遊業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制定《貴州省“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旅遊業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等,通過旅遊資源大普查全面摸清旅遊資源,組建相關部門對旅遊業實施專門指導、規劃、開發、組織。二是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優化旅遊服務環境和品質。貴州省重點打造100個旅遊景區、70個旅遊小鎮和1000個特色村寨,並加快推進“快旅慢遊”服務體系、鄉村旅遊扶貧和旅遊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三是找準定位,打響品牌。把山地旅遊作為貴州省旅遊業的基本定位,積極開展全媒體推介促進品牌傳播,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四是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推動“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遊與新型工業化、山地特色新興城鎮化、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大數據產業等緊密結合,形成互聯網旅遊、智慧旅遊、大數據旅遊。

(四)交通基建大突破助力經濟高速騰飛

近年來,貴州省堅持“交通引領經濟”的理念,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完善,著力打造“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突破了制約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重構了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經濟騰飛。

一是集中力量加快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打造大西南交通中心和出海大通道。過去幾年中,貴州省相繼啟動實施了高速公路建設、水運建設和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建設兩年攻堅等,與各地互聯互通加強,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聯繫日益緊密,更好地融入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的建設。高速公路方面,貴州省從省級戰略層面部署高速公路建設,做好全省高速公路近、中、遠期規劃,2015年成為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2017年成為西部第一個建制村通公路和通客運的省份。2016年,貴州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5434公里,全國排名第9位,西部地區僅次於四川省;高速公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3.09公里,全國排名第17位,西部排名第3位。

高鐵方面,貴州省著力打造西部高鐵樞紐中心,近年陸續開通了貴廣高鐵、滬昆高鐵貴昆段,還將開通成貴高鐵、貴南高鐵等。航空運輸方面,貴州省已建成通航11個運輸機場,實現全省9個市州全覆蓋,2025年將基本實現縣縣通通用機場。水運方面,近年取得多項歷史性突破,2016年全省通航里程達3664公里,其中四級高等級航道位居全國14個非水網省(市)第一。

這個號稱“人無三寸銀”的西部窮省,為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是大膽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PPP模式“貴州樣板”。在高速公路建設中,針對一些投資大、收益較差的高速公路,貴州省創新採取“BOT(建設/運營/移交)+EPC(設計/採購/施工)”“BOT+EPC+政府補貼”“股權合作+EPC+運營期政府補貼”等模式,成功吸引了多家企業投資。在非收費公路建設中,貴州省首創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協調發展的“建養一體化”模式,有效破解公路建設資金矛盾,項目質量與效率大幅提升,並在部分省份得到複製推廣。

這個號稱“人無三寸銀”的西部窮省,為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貴州省快速發展的經驗借鑑

貴州省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不可簡單複製,但從其快速發展的核心模式中,我們總結出以下經驗啟示,可資其他省區市借鑑,進而摸索出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

(一)用好用足用活國家政策

貴州省能夠實現跨越式增長,首先在於其勇於抓住機遇,注重研究和運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將國家政策與自身發展相統籌,科學規劃,儘早佈局,搶佔發展先機。一是藉助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及國家大力支持貴州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加快交通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將能源產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的新興支柱產業;二是積極踐行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抓住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在生態環境改善、環保司法實踐、生態文明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領先突破;三是在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首個獲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率先將大數據納入全省戰略,先行探索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發展,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進步;

四是緊抓精準扶貧的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機遇,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及各類扶貧資源,廣泛開闢資金渠道,實現精準扶貧到村到戶,並利用自身優勢開展旅遊扶貧、教育扶貧等多元化精準扶貧方式,成效十分顯著。

(二)找準比較優勢精準發力

在充分利用政策的前提下,貴州省主動挖掘比較優勢,明晰自身定位,找準經濟發展切入點精準發力,重點做強大數據、大生態、大旅遊,將各類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力優勢,從而實現高效增長。一是利用自身氣候涼爽、能源資源豐富、物理環境安全等優勢,加上對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敏感度,推動大數據產業領跑全國;二是利用自身生態環境優美、地勢奇險峻美、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搶抓旅遊需求日益增長的市場機遇,將旅遊業打造成為一大支柱產業;三是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之路。

(三)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先行

貴州省在佈局地區發展、產業發展時,極為重視規劃先行。在推進大數據、旅遊、生態、交通等領域的建設中,對內外環境和階段性特徵精準把握,首先出臺總體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與總體佈局,確定重點發展領域,並組建相關專業管理部門,統一調度各項工作推進。與此同時,陸續形成一系列配套制度法規,對相關領域的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等進行具體部署,細化、實化工作細則和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統一、科學的規劃,並嚴格遵循規劃設計來進行建設,有利於確保建設思路和方向不偏離正確軌道,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有序推進規劃落實,為相關領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政策保障全面保駕護航

貴州省在經濟發展實踐中加快建立完善與重點領域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為其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集中資源舉全力推進相應領域或產業發展。一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行政審批、財稅制度、融資方式等方面大膽探索,打破制度瓶頸制約,降低創新成本,促進重點領域高效發展;

二是加快優化人才環境,在培育、引進、留住和使用人才方面出臺一系列措施,實行人才“綠卡”服務制度,優化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定、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醫療保障、科研服務、居住落戶等方面的服務,同時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包括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改革和職稱制度改革等;三是做好金融服務,加強資金保障,通過利用中央補助、加大財稅補貼、設立產業基金、創新PPP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等方式多管齊下確保重點領域建設的資金來源。

(作者 丨 民生銀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團隊)

這個號稱“人無三寸銀”的西部窮省,為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