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賴」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怎麼辦?「拒執罪」了解一下

輸了官司拒不履行判決,以為把錢藏起來或者人躲起來就沒事了?


“老賴”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怎麼辦?“拒執罪”瞭解一下

呵呵噠,別做夢了。對於法院判決已經生效的有給付內容的判決,當事人有能力去執行,可是拒絕執行,而且情節嚴重的行為,就涉嫌觸犯“拒執罪”,這是一項刑事罪名。


“老賴”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怎麼辦?“拒執罪”瞭解一下

什麼是拒執罪?

記者通過梳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中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刑事案件,從數據的角度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通過檢索有關拒執罪的詞語,梳理出共計34566件,共涉及被執行人66734人。數據顯示,近三年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案件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且在2017年案件量爆發,公開案件量約計上一年的5.5倍。從數據上來看,拒執罪,這個一直存在於刑法中,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罕有應用,隨著執行力度的提升開始被“激活”使用。

拒執罪案件遍佈全國,其中河南省公開的拒執罪案件最多,有3萬多件。案件量約佔全國拒執罪案件的88.2%。除了河南省各級法院的探索,北京的房山區法院也在探求激活拒執罪的路徑,暢通拒執罪自訴立案程序,利用法律手段制裁拒執行為,提升執行威懾力已經成為房山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有力武器。該院執行指揮中心主任白建永說,2017年下半年以來,房山區法院共受理並審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刑事自訴案件11件,其中8件因被告人主動履行義務並取得了自訴人的諒解,以撤訴方式結案,兌現了自訴人的勝訴權益。

一位深圳基層法院的執行法官稱,他認為加大打擊拒執罪的做法值得全國其他法院去學習,而且未來打擊拒執罪可能成為各個法院的常態。


“老賴”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怎麼辦?“拒執罪”瞭解一下


對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的“老賴”,申請執行人怎麼辦?

近三年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約計79.5%的案件是自訴案件,由檢察院提起訴訟的案件比例約計20.5%。自訴案件中,約40%的自訴人最終撤訴。可見對付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的“老賴”,還得申請執行人自己多想想辦法,查找對方惡意逃避責任的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法院受理拒執罪自訴案件的前提條件之一是申請執行人有證據證明其曾經向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對負有執行義務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然而在司法實踐中,自訴人的這一舉證很難實現,不過房山法院的探索已經證明,申請人的舉證難度可以減輕。

“房山法院將刑事自訴程序的進入標準確定為‘有證據證明即可’,實踐中主要採用律師見證和當事人說明情況兩種形式,一是由律師向法院出具見證書,證實申請人曾向公安機關報案而公安機關不予受理的事實;二是由當事人提交情況說明,詳細陳述報案但未被受理的經過等,隨後由案件承辦人前往公安機關核實情況,有工作筆錄與當事人情況說明相印證,證明其說明情況屬實後即可認定。

白建永說,他認為,這一程序准入標準的確定極大地便利申請人利用刑事自訴手段主動追究被執行人刑事責任,有效提升刑事自訴案件適用率,希望能給兄弟法院帶來借鑑意義。


“老賴”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怎麼辦?“拒執罪”瞭解一下

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一審判決文書為例,對被執行人情況進行深度挖掘。拒執罪一審判決文書共計5984件,涉及被執行人6377人。

通過數據分析可知,被執行人多文化程度不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被執行人佔總人數的約94%。

還有一組數據再次提醒“老賴們”,不要因為自己不懂法將民事責任“賴”成了刑事責任,迎來“罪加一等”的結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檢索到的相關拒執罪案例中約有1333人被判處拘役,4062人被判處有期徒刑,還有1093人被單處罰金,其中八成被判處有期徒刑的人的刑期在3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