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种 “盈利模式”


教师的三种 “盈利模式”

这是一个容易招黑的标题。

在大家的心目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如此庸俗地谈钱、谈盈利模式,的确不太好,所以我就在盈利模式四个字上假惺惺地加了个双引号——其实我真正要谈的,其实就是万恶的金钱问题。


我经历过三种不同的教师状态。首先在体制内的大学工作过十年,参与筹建了工业设计系;然后突然有一天我也萌生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于是离开高校,加入了专门做商业培训和管理咨询的机构,干了三年;再之后就是和一群朋友创办了谷仓创业学院,开始从事产品创业的培训和孵化。


虽然三家机构的性质不太一样、做法不太一样,但大家对我的称谓一直没有变化,都是以老师相称。


今天是教师节,又被人喊了二十年的老师,正好总结梳理下。尽管一直被喊作老师,我所经历的体制内、商业培训、孵化器三个不同阶段,其内在的逻辑却大不相同。

- 01 -

体制内:铁饭碗模式


当教师的头一个十年,我是在体制内的大学混。

学生一年的学费大约是六千元左右,其实如果把学校的人力和设施设备成本分摊进去,学费只有象征性意义不解决根本问题,更多地投入都是国家承担。一个班级的学生成就好坏、水平高低、就业情况,基本上和老师个人的工资收入关系不大——除非老师极端不负责任,学生忍无可忍告老师的状,老师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处罚。


一般情况,学校也不太会开除老师,除非是极个别非常恶劣和过分的。也就是说,就教学上的报酬(此处不讨论老师的科研收入,那又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来说,老师基本上干好干坏一个样,学生成不成才,和老师关系不大。


这种盈利模式可以称之为铁饭碗模式,之所以不叫金饭碗、银饭碗、铜饭碗,是因为工资相对较低,这是一种稳定的低收入状态。


我清晰地记得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拿到的工资条是七百多元(扣去了住宿费、住房公积金之类的杂费)——这个数字很多人打死也不信,由于我没有保存好这第一个月的工资条,也是口说无凭,反正是说工资很低的意思。


我当时面临的这种稳定低收入的铁饭碗模式,其实生活上很窘迫,因为要娶妻生子,要租房买房,都得要双方父母的财政支持。相信现在的高校老师待遇都已经大有改观了吧,国家毕竟越来越重视教育。


在饿肚子的状态下,要做好老师的本分工作,要靠自律和责任心,对老师的道德品质要求其实是蛮高的。


和八零九零后相比,大部分的七零后都是乖孩子,甘当螺丝钉,断不会出现一言不合就走人、撂挑子的情况(当然八零九零后也不都是这样);我是典型的七零后,在大学一干就是十年,还算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中间还有还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不信的话,有证书为证。


教师的三种 “盈利模式”

在大学工作十年,我自己也很认真努力忙碌,周围的同事们也是同样的认真努力忙碌,校领导、院领导其实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一切都很好,但就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工作成果。

所有的个体都很给力,但还是不出成就,那只能是系统有bug。

- 02 -

商业培训:卖智力模式

在体制内,无论个人怎么努力,都没法做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于是我就离开了体制,加入了一家商业培训和管理咨询机构,想试试不一样的活法——另一个因素是我博士阶段的导师是国内某顶尖大学的副校长,而我认真审视了自己,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导师的高度,所以只能走不一样的路子。


加入这家商业培训咨询机构之初,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种从CBA到了NBA的感觉。

以备课而言,在大学里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的是1:1的时间配比来备课,比如第二天要讲四节课,头一天就备四个小时的课,当然这是上老课的情况,上新课的备课时间会比这个长些。而现在我们会用一个月的时间,打磨一小时的课程,而且这一个月,有好几个人集体备课,然后要登台讲课之前,要有五次的试讲,每次还有人给你提建议改进细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在大学中,学生的学费和学校投入的成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是一种做公益的状态,老师只要别太糟糕,学生其实也不会特别计较;而商业培训则不然,所有的学员都是交了高学费的,比如三天的课程,每位学生要交两万多元的学费,如果课程质量不行,学生没有启发,就会闹退款,所以你就必须把课讲好,让学生真正有启发。


课程就是一种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货的质量不行,客户有权要求退货。我把这种情况叫做“卖智力模式”。

卖智力模式,你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定课程,你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必须要把课当成商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否则学生就会用脚投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化是一种积极的催人上进的力量。


当然,卖智力模式也有自身的问题,就是你讲半天战略,学生未必真听懂,听懂了也未必真去干,干了也未必出成果。也就是说,师生的利益还是分离的,老师只求课程有满意度,会很注重课堂体验,但学生成不成功,和老师没啥关系;所以上完课,老师也就拍拍屁股走人,最多是为了下次招生和口碑,保持和学员的持续关系。

- 03 -

孵化器:风险投资模式

创办谷仓创业学院之后,我有机会和很多高手讨论问题。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先生对我的启发最大。


他本人也在国内高校当过老师,也在美国顶尖院校里念过,又有很深的产业经验。有一次我们谈论到教育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师生的利益一致性。如果学生的有没有出息和老师没有任何关系,老师最多也就是认真讲好课而已。如果学生的成就和老师的收入挂钩,那么老师的潜能会被激发出来,他就会“不择手段”地帮助学生成功。


那么,究竟如何解决师生的利益一致性问题呢?

这是谷仓创业学院成立之初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的大成就里获取小收益,则我们一切的努力,不再围绕讲好课这件事,而是以能帮到学生成功为唯一的出发点。


这就好比足球队,球员和教练一起去拿联赛冠军,拿到联赛冠军,对双方的收益都是最大化的;如果联赛成绩很差,双方的收益都很有限。拿到联赛冠军,各种奖金、各种商业合作收益都有了,然后球员分大头、教练组分小头,合理分配利润,整个事情就变得可持续。


在学生的大成功里获得小收益,这种模式可称之为“风险投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能彻底解决师生的利益一致性问题,有了利益一致性,一切以围绕学生的成功为评判的准绳,凡事有利于学生取得成功的事情,都可以做、而且要做到位;凡是和学生的成功无关的事情,则完全可以不做。


在谷仓创业学院,我们把学生的成功定义为公司不断地提高营收,从几千到几个亿,然后又具备资本的价值,估值从几千万到几个亿甚至独角兽。谷仓创业学院在学生的公司中保有10%的股权(谷仓实际出资,不占干股),学生的生意做大了,谷仓自然受益。所以在谷仓团队内部有一句话,叫做“不择手段”帮助学员成功。


教师的三种 “盈利模式”

我们之所以有源源不断地帮助学员的动力,本质上不是我们有多高尚的道德品质,而是内在的经济利益驱动——这种内在的经济利益驱动,对学生有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最终又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这种风险投资模式,在谷仓的实践中已被证明是可行的。谷仓消费升级加速营迄今为止孵化了五十余支队伍,其中十几家我们都有投资,干得好的企业估值已经有两三个亿,这些企业的股权收益核算下来,已经远远超过了学费的收入。


风险投资模式对教师的挑战是,你做的工作必须要有效,必须要真正帮助到学生的成功;由于教师最大的收益在后边学生的成功上,所以作为教师,你就必须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成功率,你的工作必须做到点子上去,只是讲讲课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我作为教师所经历的三种不同的盈利模式,供各位老师们参考。也许会有人会质疑,洪博士你说的也太功利了,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功利的,所以不该以学生是否成功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要看有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也认为高尚而千真万确的,值得所有教师们的努力;只不过在谷仓的实践中,在帮助学生创业成功的过程中,学生无论在专业能力上、团队能力、领导力、精神状态上,会获得更为全面的提高。所以功利和非功利教育,其实是相对的,不是说我们要追求非功利性教育,就可以不食人间烟火。


最后,最重要的,衷心祝愿大家教师节快乐;谷仓创业学院,希望和有志于创业教育的同道中人多多切磋和合作,无论你是高校老师、还是大企业负责内部创新创业的老师,我们都热烈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