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滅國奪邑

C02.灭国夺邑

第三章 晉獻公時期的擴張

02

C02.灭国夺邑

晉國向外擴張的第二步,是兼併周邊的傳統諸侯國。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周王所分封的姬姓同宗,西周時期都與晉國在戎狄環伺的環境中互相扶助,一直相安無事。但到曲沃代翼內戰時期,許多國家都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了晉國內戰,其中的大多數國家與後來統一晉國的曲沃勢力是敵對的,這也給統一後的晉國以討伐兼併他們的藉口。

晉國滅國奪邑的第一階段,大致在晉武公晚年和晉獻公初年,主要對象是圍繞在晉國周圍的一些小國。

晉國本部所處的位置是一個反C形的盆地,其北、東、南三個方向都被山地所包裹,楊、賈、荀、董四國在晉國的西面由北向南呈扇形分佈,成了首當其衝的討伐對象。

其中荀國在晉國正西,如今的新絳縣東北,第一任國君是周文王的十七子,西周時很強盛,曾一度成為這一區域諸侯的老大。在曲沃代翼的內戰中,荀國於公元前725年的第二戰中最先插手干預晉國內政。公元前677年,晉武公成為晉君後第二年,就伐滅荀國,將其城池土地賜給原氏黯。荀國餘部向西南遷徙到現在的臨猗縣南鐵匠營村附近,不久之後被再次伐滅。

董國在今聞喜縣東北四十里的董澤,傳說是豢龍氏蓄龍的地方,在武公時期被滅。據說在武公之前曲沃的城邑還在今曲沃縣附近,後來為避鋒芒,武公伐滅董國後,將曲沃遷到了現在的聞喜縣境內。

賈國據說是唐叔虞少子公明的封地,屬於是從原唐國分化出去的“藕國”,在西周的大多數時期都是獨立發展的。在晉武公時期,賈國曾參與過公元前705年虢公組織的對曲沃的大圍剿。後來隨著曲沃的長期活動,雙方建立了友好關係,當時還未繼位為君的晉獻公曾娶賈國女為夫人,但這段關係維繫的時間並不長。大概在武公晚年的時候,共歷十一代君主,存續時間三百多年的賈國就被晉國吞併了。

楊國在洪洞縣東南的故楊城,始封於周宣王時期。具體被伐滅的時間無法確認,據說到晉獻公十七年(公元前661年)前就將楊國故地賜給了武公之孫、伯僑之子、獻公之侄羊舌突作為食邑。

韓國在絳都的西方,現在河津萬榮之間,是周成王弟弟的封國,在公元前757年時就已經被晉文侯吞併。在晉國內亂中,很可能被荀國所佔據,晉國擴張時又重新奪回,並於公元前677年滅荀時,由晉武公封給桓叔幼子韓萬作為采邑。

冀國在今河津縣東北冀亭,與韓國相鄰,據說是殷商傅說後裔的封國。滅亡時間難以確證,不過其滅亡的原因,據史料的記載,是因為冀國無故佔據虞國的城邑,晉國藉此與虞國聯合將其伐滅。晉獻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之前,將其封給郤芮作為采邑。

C02.灭国夺邑

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對外擴張後,晉國基本上已經將晉南盆地的大部土地收入囊中,獲得了大量的城池和良田,再加上掃蕩戎狄部族所帶來的安定局面,使得晉國各方面的實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彼時晉國的軍力仍然只保留了武公初封時的一軍編制,為了更好地應對疆域擴大而帶來的挑戰,公元前661年,晉獻公進行了一次擴軍行動,將晉國主力部隊擴展為二軍。

按照春秋時的軍隊建制,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一兩有25人;四兩為一卒,一卒有100人;五卒為一旅,一旅有500人;五旅為一師,一師有2500人;五師為一軍,一軍有12500人。實際的軍隊編制可能會有出入,但人數也不會偏離太多。也就是說此時,經過擴充後的晉國軍隊規模大概有25000人。

軍隊擴充之後,晉國滅國奪邑的擴張行動開始進入了第二階段。這一年,晉獻公自領上軍,以趙夙為御戎(駕車),畢萬為車右,伐滅耿、魏兩國,太子申生統領下軍,伐滅了霍國。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春秋時期進行車戰時,通常是三人共乘一車。居左的是主將,主要是持弓箭射殺敵人。居中的是御戎,也就是司機,負責驅使馬匹,控制車輛行進軌跡。車右是執戟的衛士,負責近距離刺殺(不是砍殺)靠近的敵人。車右一般會選擇大力士,作戰時保護車左的主帥,行車遇到障礙時,負責清理障礙物或者輔助推車。而國君所乘戰車與通常配置稍有不同,即國君需要站在車的中間,而御戎則需要在左側駕車。

魏國和耿國都屬於是周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其具體的傳承已經不太清楚。魏國地處晉國西南黃河北岸,大致在現在的芮城縣東北的河北城。周滅魏方國後封給了姬姓宗族,晉獻公滅魏之後又將魏國封給了畢萬,以其為魏縣大夫。耿國在晉國以西黃河東岸,臨近荀、韓,大致在今天的河津縣東南耿鄉城附近。在商代時,耿國是嬴姓部族建立的方國,周朝初年滅耿,將其分封給同宗姬姓。晉獻公滅耿後,將其賜給了嬴姓大夫趙夙為采邑,令其為耿縣大夫。

霍國位於晉國北方的汾河沿岸,大致的位置在現在霍縣西南的霍城。霍國的本源是真姓的侯國,周朝滅霍後,將霍國封給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第八子)霍叔處。其原本的封地在在河北境內漳河以北的區域,因為參與管蔡(三監)之亂,霍叔處被貶為庶人,後來又重新啟用,徙封到晉國的北方。他的兒子仲員繼承了他的封地,此後還有家重、靜叔帶、安叔、將、君問、角、光、福、舊幾任君主,到晉獻公時期,當政的君主是霍公求。

據有的說法,霍國在管蔡之亂後降格為伯爵國,霍公求認為成王時的這種處置不合理,就自稱霍公,晉獻公聽說了之後覺得他太放肆了,就興兵討伐滅了霍國,霍公求因為無法抵擋晉國的進攻逃奔到了齊國。

但問題是,霍公求所處的時代距離三監之亂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且周朝的五等爵制是否得到了嚴格的執行也是個未知數,即便是執行了,西周滅亡後各國僭越稱公的事情層出不窮,晉獻公以此為由討伐霍國顯然是不講道理。

在儒家理論體系中,一個國家的興亡往往與國君的德行聯繫在一起,而霍公求似乎還算是一個德行高尚的君主,晉獻公大肆征討的時候甚至都找不到合適的藉口,未免有些讓人感到尷尬。為了避免人們陷入了認知失調的困境當中,霍國滅亡之後發生一段插曲便應運而生了。據說後來晉國發生了大旱,晉獻公讓人求神問計,得到的答覆是因為他滅掉了霍國,霍太山的山神不樂意了,就給他們降下災害。晉獻公原本是把趙夙封到霍國的,如今也只好為趙夙改封,並派他去把霍公求請了回來,專門負責祭祀山神,這才消除了災禍。

此次出征連滅三國,可以說很是體現了晉國軍事實力的強大,但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後來三分晉國的卿族中,有兩家的先祖都在獻公的戰車上,似乎也是命運給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

伐滅霍、魏、耿三國,可以說是獻公一生功業的壓軸之作,這三個國家分別代表了晉國向北、西南、西三個方向的重要關口,確定了晉國疆域在這三個方向的基本範圍。在確定了了這樣一個基本框架後,晉獻公開始整軍備戰,準備對他們最大的對手——虢國——開戰了。

C02.灭国夺邑

待續……

C02.灭国夺邑

晉國史話·第一輯 晉文公霸業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