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時期的名將黃蓋,爲了勝利,不惜挨揍也要如此下策

黃蓋,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江東名將。黃蓋是“江東十二虎將”之一,先後跟隨孫堅、孫策和孫權等江東三代領導人,為江東孫氏集團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東吳時期的名將黃蓋,為了勝利,不惜捱揍也要如此下策

黃蓋的出身和程普很像,早年間都是當地州郡裡的小公務員。黃蓋的老家原本是在南陽,其祖上是南陽太守,後來戰事迭起,家道中落,黃蓋的爺爺便舉家搬遷到零陵居住。黃蓋小時候的生活基本上已經告別了“昔日的輝煌”,但是黃蓋有大志向,經常背一捆柴火警惕自己要建立功業,學習知識,研讀兵法,樣樣都沒有落下。

東吳時期的名將黃蓋,為了勝利,不惜捱揍也要如此下策

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以北海太守袁紹為首的各地諸侯、將領,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孫堅以長沙太守的身份在湖南起兵,與各地諸侯相呼應,此時黃蓋就在孫堅的軍中。孫堅先後曾在河南汝州陽人城擊退呂布、胡軫的五千西涼鐵騎,又在大谷和董卓決戰,董卓大敗,逃向長安。黃蓋憑藉自己的軍功,升遷至別部司馬。

東吳時期的名將黃蓋,為了勝利,不惜捱揍也要如此下策

一年後,孫堅戰死,孫策接管了其父孫堅的舊部一千多人,黃蓋開始輔助孫策開始經營江東。

當時黃蓋擔任石城縣縣令,石城縣裡的大小官吏們,自認為是飽讀詩書之人,自命清高,不怎麼把黃蓋放在眼裡。黃蓋到任後,按部就班地任命兩個副手,委託他們打理縣裡的事物。黃蓋對他們說:“我是一個武將,我的主要任務是打仗,今天我把縣裡的公務交給你們兩個,希望你們能負起責任,給大家帶個好頭。”

東吳時期的名將黃蓋,為了勝利,不惜捱揍也要如此下策

剛開始這兩個副手還挺敬業,後來發現黃蓋也不怎麼檢查他們的工作,於是就開始糊弄黃蓋。黃蓋知道後,邀請縣裡的大小官員一塊吃飯。在酒席上黃蓋說起了他的兩個副手,黃蓋說自己實在是不忍心用皮鞭棍棒責罰他們,於是當著全體同仁的面,讓人用刀把他倆的頭給砍了,嚇得全縣的大小官員無不叩頭請罪。

東吳時期的名將黃蓋,為了勝利,不惜捱揍也要如此下策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荊州劉表因病去世,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南下,在洞庭湖打造戰船,訓練水軍,要和孫權決戰。黃蓋同周瑜率江東五萬人馬在長江對岸設防。黃蓋提出用火攻,並向周瑜請命,自己親自前去詐降,誘惑曹操放鬆警惕。隨後,周瑜按照計劃是準備揍了黃蓋一頓,沒想到黃蓋帶領滿載黃油、草垛的快船駛向長江北岸。黃蓋看見曹軍毫無戒備,下令點燃草垛,一把火燒掉了曹軍的鐵索連舟。

東吳時期的名將黃蓋,為了勝利,不惜捱揍也要如此下策

黃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點不苟言笑,但是他特別體恤下屬將士,深受士兵們的愛戴,每次行軍打仗,將士們都是奮勇爭先殺敵。黃蓋處理事情特別果斷,拿定主意後,從不拖延。黃蓋去世後,吳國人十分想念他,為了紀念黃蓋,就把赤壁的太平湖更名為黃蓋湖,所在的鄉鎮也更名為黃蓋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