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奉兩朝君王的蜀中才女: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後蜀主孟昶的貴妃費氏(也有人說叫徐氏的,姑且按最可信的傳說吧)。

在一心只知享樂的孟昶後宮,佳麗可不止三千,但是費氏卻得獨寵,其美貌或許是用詞形容不出來的吧?

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

在自兩漢以來的蜀中之地,出了很多文人墨客,其中女性不乏其人,但花蕊夫人卻名列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才情,怕也是可見一斑吧?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侍奉兩朝君王的蜀中才女:花蕊夫人

劇照

01美貌引得君王醉

孟昶是個享樂的昏君,但也是頗有才情的。

一日與花蕊夫人坐後宮賞花,蜀國的風自外向內迎來,撩起夫人裙裾,惹得這位後蜀之主驚歎不已,竟然看著忘了眨眼。

花蕊有心逗他:“瞧皇上這樣深情,不如給臣妾寫首詞?”

孟昶也是豪爽之人:“夫人惹是願意高聲將朕的詞吟出來,朕就填詞一首又何妨!”

花蕊點頭同意,夜色裡仍見美色盈盈,嬌羞之態盡媲美於月裡嫦娥。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

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一首《木蘭花》詞,把此情此景描繪得不可方物,沉醉於美色的君王和深陷愛情裡的夫人,怎哪堪,冷落清秋!

恰逢中原趙匡胤自己黃袍加身,做了天子,抱著統一大好河山的宏偉願望,直指富華豐饒的蜀國大地。

孟昶和其父孟知祥養了四十多年的兵無一用處,潰不成軍,最後不得不攜後宮諸人,一起出城降宋,移居汴梁。

02才情方知亡國恨

趙匡胤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像曹操當年意在甄宓一樣,殺伐決斷,除了江山,還有美人,更何況這花蕊夫人費氏,名傳千里。

於是,一出出好戲來了……

在汴梁趙匡胤給孟昶修的府邸裡,一紙召書供在前堂,重賞之下,必需知恩。

孟昶帶著一家人,盛裝而行,直進皇宮:

“臣本亡國之君,感念皇上如此厚待,今攜家眷前來,叩謝聖恩!”

於是,花蕊夫人正式亮相在趙匡胤面前:

未及身前,便有香澤撲鼻,婀娜身姿千嬌百媚,朱唇輕啟鶯鶯燕燕。

聞得讓人酥了骨,看得讓人失了神,聽得讓人丟了魂。

更何況,起身告辭的回眸一眼,把個趙匡胤勾得心猿意馬,早已忘記自己九五之尊的氣度,想著方兒把孟昶弄死才好下手。

偏偏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趙匡胤毒死了自己的夫君,自己還得感念他出錢替夫君辦喪事,所以不得不再次進宮謝恩。

不好意思,這次你來了,就別想再出宮,朕已經被你折磨得人憔悴了。

趙匡胤一開始還是不好下手,只得說:

“聽聞夫人詩寫得好,飲酒怎能無詩,不如來兩首?”

委屈的花蕊夫人,櫻唇小啟: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離別故土,亡國之恨,傷心人兒淚幾行,偏偏還得陪笑。

趙匡胤心下有些不滿意,只道重來重來。

花蕊夫人握著酒杯,深思一會兒,道: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趙匡胤聽罷,深思良久,勾起一些崢嶸歲月的往事,把個花蕊夫人真正的放在了心裡。

侍奉兩朝君王的蜀中才女: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03寢宮掛像懷舊主

如果花蕊夫人是個平常人,那該多好,守著又一朝君王的寵愛,平安地度過餘生,即使是落得不貞的罵名,但至少餘生平靜安好,更何況,歷朝歷代,紅顏命薄,貞與不貞,誰說了都不算。

深宮裡的花蕊,忘不了那一夜與孟昶在月下的填詞唱和,更忘不了夫妻情深的過往。

她鋪開宣紙,輕落小毫,一個時辰不到,一幅孟昶的肖像作成,無限感慨,便掛在裡間,擺上香爐,常常紀念。

一日趙匡胤退早回後宮,也不讓太監宮女通報,直入花蕊夫人房中,恰巧看到她虔誠的上香,而那畫像似曾相識(僅入宮謝恩時見一面,而且孟昶還跪著,估計趙匡胤正眼都沒瞧人家一下吧),問她:

“夫人這是供奉的何人?”

花蕊慌忙之間,答曰:

“自是送子的張仙呀!”

趙匡胤一聽送子仙人,心下高興:看來這蜀中才女也想為朕生兒育女呀。

靠機智躲過趙匡胤追問的花蕊夫人,卻因為張仙送子的說法,引得後宮其它各主競相效仿,及至傳入民間,把個孟昶到處供奉。

佛家說如果死後有人供奉,那便可脫十八層地獄之苦,這孟昶,就算是生前享樂,死後受到這麼多人供奉,想必早已入了西方極樂吧?

所以,他是不是該感謝對他依然難忘的花蕊夫人呢?

後人有詩為證:

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痴情總不泯;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04無意之言殺身禍

花蕊夫人在蜀地時,後宮一派祥和,所以她的宮詞一百多首,大多是在那個時候寫成的。

一入宋太祖的後宮,除了傳下那兩首即興的詩歌以外,似乎不曾有所出。

這或許與她多懷念舊主,思念蜀國有關,也或者再也找不到與自己互唱和的知己吧。

我們都知道,宋太祖最後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趙光義,是為宋太宗。

這個趙光義卻是個好色之徒,也一直打著花蕊夫人的主意,但宋太祖怎麼能給他這個機會。

有才的花蕊夫人,怎麼能看透那個男權為主的世界,或許她恃著宋太祖的寵愛,也或者她恃著自己的才能,又或者她在某個轉角處,被人逼迫,就像最近上演的清宮劇一樣,是為宮斗的犧牲品,她參與了前朝的政事,難免會有後面的結局。

也不知為何,趙匡胤生的兒子女兒都習慣早亡(要麼和清宮裡一樣,都是被害死的?哈哈,我想是這些日子宮鬥劇看多了吧),以至於每每想到身後事,他都會愁眉不展的,數來數去,似乎只有自己的三弟趙光義才有能力繼承大宋的江山。

花蕊夫人不經意間說:

“只聽子承父業的,哪有弟襲皇位的道理。”

不過就是與趙匡胤之間的枕頭語,卻被有心人傳播開來,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裡。

一日皇家狩獵,花蕊夫人侍奉在趙匡胤身側。

趙光義在一旁看了,很不是滋味,這美人是美,心卻不是向著自己的,她既要干涉朝政,我就讓她香消魂殞。

一支箭握在手裡,拉滿弓,毫不遲疑的射向了正在芙蓉花下折枝欲賦新詞的花蕊夫人,一代美人,蜀中才女,就這樣不知原由的丟掉了性命。

後來趙光義美其名曰:社稷為重,酒色遠離!

嗚呼,何其輕描淡寫!

侍奉兩朝君王的蜀中才女:花蕊夫人

劇照

【備註】

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有三位:

一是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也擅詩詞。

二是後蜀主孟昶的慧妃費氏,據說作宮詞百餘首。

三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宮人,好賦詩。

而傳說裡,蜀中四大才女裡的花蕊夫人,孟昶的費氏更為可靠,所以本文就以費氏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