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革開放路線圖|《財經》社評


新改革開放路線圖|《財經》社評

蘇琦/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又適逢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以及全球政經格局重組。國內方面,此前一段時間關於民營經濟和民企地位也出現了一些雜音。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的考察格外引人注目。

輿論普遍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的考察之旅,既向海內外表明堅持改革開放絕不動搖,又有著宣示新改革開放路線圖和發力重點之意。

值此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高層如何看待和定調這段歷史,如何精準定義40年波瀾壯闊發展的動力之源,關係著下一步的行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結好改革開放經驗和啟示,不僅是對40年艱辛探索和實踐的最好慶祝,而且能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改革開放的發源地廣東的歷史地位和現實角色,認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而對於“改革開放”這一黨的大政方針,習近平以“重要法寶”、“必由之路”和“關鍵一招”來加以定位,即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既往是為了開來。對於外界關注的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政經格局重組下,中國是否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路線,習近平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並指出越是環境複雜,我們越是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對於社會和企業界普遍關注的民營企業地位和角色問題,習近平在上次遼寧視察表態後,在此次考察廣東相關企業時再次指出,民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前途不可限量。黨中央一直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點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此外,習近平還高度評價了中小企業的作用,認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在我們國內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發展前景很大。與此前人們更多是從創造就業的角度來看待中小企業的作用有所不同,習近平強調指出中國的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並表示中國大中小企業一視同仁,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黨中央關於支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融資、營商環境等方面幫它們解決實際困難。與此同時,他也希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努力實現新的發展,為祖國強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在對廣東提出的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中,習近平指出,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市場導向作用,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此一關於創新的“企業本位論”和“市場導向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一段時間以來外界對中國以國企和產業扶持政策為主推動自主創新的誤判和由此引發的相關質疑。

廣東不僅在歷史上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和試驗區,在未來將依然承擔解決中國命題探路者和先行者的角色。廣東雖然只是一省之制,但中國在新時代和新形勢下面臨的諸多新任務和新挑戰在廣東都有所體現。這些命題包括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如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等,而習近平總書記在珠海、清遠、深圳、廣州等地,深入企業、高校、鄉村、社區考察的路線圖,在一定程度上指明瞭解決這些命題的發力點,也在一定意義上指明瞭任務承擔者。

比如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就將承擔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的角色。而清遠等地則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補齊城鄉發展不平衡這一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要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建立健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帶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而除了城鄉發展不平衡外,廣東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因此要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做優做強珠三角核心區,加快珠海、汕頭兩個經濟特區發展,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述地區的深意所在。

人們期望廣東繼續發揚改革開放精神,勇於探索實踐,積極為中國命題提供能夠垂範全國的廣東方案。這同時也是全國其他省份和地區面臨的新使命、新任務和新挑戰。

(本文首刊於2018年10月29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