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期」社評:把普法工作融入檢察辦案全過程

檢察機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不是在大街上擺個攤發幾本宣傳冊就算落實了,而是要緊密結合檢察辦案、圍繞法律監督主責主業開展普法。這是因為,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仰和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需要通過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來增強;人民群眾對法律和檢察職能的瞭解,也需要通過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來深化。因而,作為法律監督機關,辦案既是檢察機關履行職責的基本方式和有效途徑,也是最直接生動的法治宣傳方式。

要把普法工作融入檢察辦案的全過程、各環節。辦案過程就是普法過程,每個案件的正確處理就是最好的普法素材。檢察機關要努力辦好每一個案件,把每一次辦案和監督活動轉化為生動的普法實踐,使之成為最好的普法素材。一是要在提升辦案質量上下功夫,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認同感。司法實踐中,如果案件辦理質量不高,就容易引發輿論熱議、網民吐槽、群眾不滿,損害公眾的法治信仰,法治宣傳的效果自然也不會好。因此,檢察機關落實普法責任,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把案件辦好。比如,辦案時,在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下,也要密切關注諸如國家政策、公序良俗、價值導向、社會民意等政治因素和社會因素,將辦案的鏈條延伸,真正實現“三個效果”相統一,強化普法效果。二是要在辦案中實時普法、精準普法,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獲得感。同樣的辦案結果,如果多做一些以案釋法和解釋說理工作,當事人對法治的獲得感就很不一樣。檢察機關在辦案時,要把以案釋法制度落實好,既要公正司法,也要熱情服務,不僅辦案結果要體現公平正義,辦案程序、辦案過程也要體現公平正義。比如,在辦理教育就業、醫療衛生、徵地拆遷等群眾關切領域的案件時,要加強對訴訟參與人、行政相對人、利害關係人以及相關重點人群的政策宣講和法律法規講解,把辦案變成普法的第一現場,努力實現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最大化。三是要聚焦法律監督主責主業開展普法,提升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曉度和支持度。前不久,新修訂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對三大訴訟法等關於檢察機關職權的規定作了全面梳理,明確法律監督職權不僅包括刑事檢察,還包括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各級檢察機關要緊密結合各項檢察職能,圍繞法律監督的各個環節,圍繞檢察辦案活動開展普法宣傳,把相關法律問題對當事人講清楚、向社會宣傳好,增進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瞭解和支持。

要充分發揮案例在普法宣傳工作中的獨特作用。案例是鮮活生動的法治教材,也是最好的法治教科書。檢察機關要在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案例的獨特作用,選好案例、用足案例,用案例釋法普法、宣傳檢察職能,用案例爭取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支持,匯聚法治建設的強大合力。一是要用好指導性案例。指導性案例兼具指導實踐和教育引導作用。要圍繞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選好案例、加大指導性案例的發佈頻次,充分發揮其普法效應。比如,最高檢發佈的第十批指導性案例,以金融犯罪為主題,公開庭審爭議焦點,能讓群眾有身臨其境來到庭審現場的感覺,既看到了法律適用的過程,也看到檢察機關打擊金融犯罪的努力,從中受到生動的法治教育。二要用好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是講好檢察故事、傳播法治聲音的最佳素材。通過對典型案例的發佈和宣傳,可以還原案件真相,揭示犯罪危害的過程,充分發揮以案釋法的普法教育作用,讓公眾知法、守法,以實際案例讓公眾瞭解、支持檢察工作。

比如,檢察機關在辦理曾某汙衊侮辱英烈民事公益訴訟案過程中,在依法高效辦理案件的同時,及時發佈權威信息,引導全社會尊敬英烈、崇尚英雄、崇德向善,實現了起訴一起、警醒一片、教育和影響社會面的良好效果。三要用好熱點案件。通過熱點案件回應公眾關切、答疑釋惑,可以使辦案過程成為向群眾宣傳法律的過程,從而引導全社會增強法治信仰。比如,在辦理崑山砍人案時,當地檢察機關及時披露關鍵信息,對案件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辦案程序等進行答疑解惑、釋法說理,講清楚了為什麼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也闡明瞭“合法沒有必要向不法讓步”的法律精神。通過此案,公眾看到了司法辦案對價值觀的導向引領作用,看到了檢察機關與其他執法司法機關共同維護公平正義的努力,更加支持檢察工作,更加認同社會主義法治。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既是檢察機關的法定職責,也是促進規範文明司法的內在需要。各級檢察機關要緊密結合檢察辦案開展普法宣傳,把普法工作融入到檢察辦案的全過程,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自覺執行司法裁決,切實增強法治認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上一往無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