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面試:十分鐘試講如何把握課堂節奏?

全國教師資格證面試統考規定了考試時間是20分鐘。其中這20分鐘的分配為結構化答題5分鐘+試講10分鐘+答辯5分鐘。那麼在這短短的十分鐘裡我們該如何把握課堂的節奏呢?



  • 試講中考生常見問題:

    一、知識點太多,不知道十分鐘課堂可以講些什麼內容

    很多考生在十分鐘的課堂裡往往存在這樣的困惑,我講一些什麼內容呢?真題上的所有知識點都講完好像時間不夠,講太少似乎又講不清楚。比如像小學語文《太陽》這一課,這一課課文比較長,考生往往既想把太陽遠熱大以及和人類的關係這幾個知識點段落都分析透,但是往往造成沒有重點從而顧此失彼。

    二、只講課程框架,用時過短

    一些考生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僅僅只是把一個框架給講出來,比如語文的《太陽》這一篇文章,僅僅只是把太陽這篇的段落大意歸納出來即可,這樣會造成所講的知識不深入不清楚,太過於含糊。不能展現考生的專業性和語文功底與素養。

    三、課堂結構不合理

    有些考生在設計課堂的時候沒有把控好每一個環節的時間,造成結構不合理,講了10分鐘,才開始進入主題。有的考生在課堂開始之前想要活躍課堂,結果花10分鐘來進行熱身,課前活動,等十分鐘時間到了,才恍然發現自己的時間已經到了。有的考生在設計導入的時候就花了7、8分鐘導致於後面的內容沒辦法呈現出來。還有的的考生導入和新課鞏固只花了5分鐘不到,但是在佈置作業環節和小結環節卻佔了整堂課很大的篇幅。這些都是猶豫課堂結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導致的。


    那麼,面對僅僅10分鐘的試講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一)找準知識點,快速定位和取捨。

    當我們面對較長一篇文章或者幾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取捨,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點我們都能夠在這10分鐘裡都非常詳盡的去呈現的,所以找準知識點是關鍵。如果是語文,首要的是要找準你的課堂呈現的是第幾個課時,如果是第一個課時那麼生字詞和疏通文意是關鍵。如果是第二個課時,理解賞析是關鍵。中公資深講師韋慧建議考生在選擇知識點的時候選擇課文最關鍵的以及本堂課最重點的和自己能夠勝任的。比如說《桂林山水》這一課,水的特點和山的特點都是文章的重點,那麼選擇哪一個作為詳講呢?需要看看考生哪一個特點最熟悉也最能夠清晰的進行解讀,擇其一重點詳講即可,切不可貪多。

    (二)、結合框架,呈現知識內容

    我們在試講的過程中,既要有清晰的框架,又要有相應的內容進行填充。比如,在《桂林山水》這一課的第二個課時,我們僅僅只是呈現段落大意是不夠的,需要考生進一步去分析水的特點有哪些,並且哪裡體現出這些特點,賞析句子和體會情感等等。所以我們在試講的過程中選擇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後,內容上還需要豐滿,特別是語文的課堂,還需要通過讀對句子進行賞析感悟情感。

    (三)、合理設置時間,把握課堂節奏

    我們十分鐘的課堂,具體導入、新課、鞏固、小結作業這幾個環節時間該如何分配呢?在此,中公資深講師韋慧建議新課導入1分鐘—2分鐘之間,而新課和鞏固是7分鐘—8分鐘之間,最後的小結作業1分鐘。考生在備考練習的時候,要自己嚴格按照時間的分配把控自己的課堂節奏,多加以練習,形成習慣,才能夠在授課中能夠駕馭好自己的課堂,呈現最精彩的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