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房價調控將在2019上半年見底?

本次房價調控將在2019上半年見底?

最近股市在調整,房地產也在調控,大家看到的新聞基本負能量居多,甚至有一些經濟學家開始批評我們政策。

但是,對於中長期我是比較樂觀的。

我覺得很多問題要全面看,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比如我們去槓桿,哪有去槓桿沒有陣痛的呢?

不去槓桿而放水,有的人好像很開心,但短痛長痛總要選擇一個,歷史上沒有哪個經濟體在去槓桿過程中沒有陣痛。

大家都希望貨幣放水,但長期來說貨幣放水就是貶值、積累金融和債務風險,一定是這樣的,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風險是漲上去,機會是跌下來的,現在看A股很多都很便宜,現在的風險比兩年前、三年前那時候的風險小多了。

從長期來說,現在這個市場其實很多股票真的很便宜,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所以我覺得很多事情是兩面,是辯證的。

一、結構性寬鬆

後面會進行結構性寬鬆,但絕對不是大水漫灌。

1、針對經濟

我在2015年提出“經濟L型”,2016到2018年中國經濟是波動築底。

2016到2017年,第一個小週期築底,然後從2018年經濟又開始回落,應該是2018年下半年下行壓力更大。

這一次回調大致會在2019年上半年見第二次底部。但是我個人並不認為經濟會失控,這次經濟的微調是有底的。

2、針對政策

現在的政策總體來說,採取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所以這個做法都是對的。但是有些細節上可能需要完善,在結構上需要調整,大方向肯定是對的。但是它短期一定是有陣痛的。

比如說流動性的收緊,我認為一直到今年下半年這個流動性總體還是偏緊,但是會相對結構性的放鬆,主要在基建和小微以及實體經濟領域,可能在後面會進行結構性寬鬆,但絕對不是大水漫灌。

二、貿易摩擦

最好的應對就是改革開放

從世界大國興衰的世紀性規律和領導權更迭來看,貿易戰是中國發展到現階段必然出現的現象和必將面臨的挑戰。

難道你以為美國會自然地把世界領導權拱手相讓嗎?這不僅僅是貿易戰,而是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是由於發展模式、意識形態、文化文明、價值觀等差異所引發的世界領導權更迭之爭。

從數據上看,現在美國的GDP大概是19萬億美元,佔全球24%。中國現在是12萬億美元,大約佔全球的GDP比重是15%,中美加起來佔全球GDP的比重40%,排在第三位是日本,大約佔5%多一點,只是我們的零頭。

現在確實是巨頭的時代,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還在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在增長,美國是年均2%。

時間對我們是有利的,美國最怕的就是這樣發展下去的時間。但是我並不認為貿易等很多問題大家是雙輸的,我認為是可以實現共贏的。國際貿易問題大家一定是雙贏,只不過它帶有強烈收入分配效應。

對於我們而言,我覺得我們是要穩住,做好自己的事情。老一輩教給我們的東西不要丟了,就是韜光養晦、悶頭髮大財。

所以,對於中美貿易摩擦,我有三個基本判斷:具有長期性或者是嚴峻性;這是以貿易保護主義之名的遏制;我們最好的應對就是改革開放,沒有別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

三、人口紅利

2009年,當時我剛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時候,我們的團隊提出了一個判斷,中國經濟可能永遠告別了高增長的時代,中國經濟要增長階段轉化,增速換擋。

為什麼要增速換擋?簡單來講就是人口紅利的漸行漸遠,我們必須由要素投入型的增長轉向創新驅動型增長。

關於中國人口、經濟,為什麼高增長?用模型來講叫資本勞動技術,或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好的制度,釋放了人創造財富的能力。

大家記住中國最大的人口紅利來自於1962到1976年的嬰兒潮。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很多特點與這批人有關。

簡單來講,中國過去高增長就是這一批人年輕時幹出來的。最近我們說的老齡化,其實就是這一批人年齡漸長。過去20年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就是這一批人結婚生子要買房。

人,才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才是所有消費升級的根本趨勢。

1962到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很多主要特點。1962到1976年的這一批人在90年代,二三十歲,當打之年,人多,年輕,便宜,再加上改革,中國肯定高增長。

1978-2017年40年,中國年均增長9.5%,1978-2008年年均增長是9.8%。9.8%是實際GDP增長,如果加上物價通脹,我們實際名義GDP增長是13%-15%。

意思就是,在過去的30年,你的年化收益率低於13%,你連GDP都沒跑過。所以過去的三四十年給我們創造了財富的機會是非常驚人的。

那麼1962到1976年出生的一批人,在90年代,20多歲。現在,2018年,1962到1976年出生現在42到56歲,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的主流是42到56歲人群,以前快遞小哥已經成為快遞大亨。

所以這就是中國的年齡的分佈,1962到1976年出生的這批人,他們現在是我們各個崗位的中堅力量。我們的銀行高淨值客戶,80%都是1962到1976出生的,1962到1976年人群是中國目前社會的中堅力量。

大家說現在是80後90後的天下,其實不然。有人說,互聯網都是80後90後,其實,互聯網是70後給80後去投資,去賺90後的錢。

還有房地產,買房人群是20到50歲人買房。20到30的首次購房,35到50歲改善性住房就是所謂的二次置業。那麼現在中國是進入到一個改善性置業為主的房地產市場。

人口的因素,對經濟增長對經濟結構影響非常巨大。那麼現在中國是這樣一個人口年齡的分佈,所以中國增速快非常正常,中國發展非常正常,就是“我們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

四、新的一輪增長週期

從短期經濟形勢來說,世界經濟處在新的一輪增長週期。

從2008年經濟危機以後,2012年美國復甦,2016年下半年歐洲復甦,會有越來越多經濟體加入到復甦的進程。

影響是什麼呢?影響中國的出口。我們出口2015、2016年都是負增長,但是2017、2018年上半年,中國出口開始出現恢復。

大家可以看到,歐洲、日本最近經濟開始回調,美國主要指標都在築頂,所不同的是因為特朗普的減稅,使得美國這輪復甦週期被拉長了。

然後大家可以看到美聯儲進入了一個加息的預期,美元走強導致

全球的資本正在迴流美國本土,美元資產在升值。

同時特朗普,在國內減稅,在外部增加關稅,這兩個政策疊加起來會吸引一些企業到美國去投資,因為你出口到美國的物品,關稅是提高的,但是你在美國生產投資,美國的稅收是下降的。

所以說不僅是中國,看到很多新興市場最近資本都開始迴流美國本土。其實很多新興市場最近都出現了一些股市、包括貨幣的價格調整。

五、什麼是最好的投資機會

買健康、買快樂、買服務,以後這都是最好的投資機會。

國內的金融層面,大家可以看到,從2016年9月份以後,一個是房地產調控,第二個是金融去槓桿,再加上金融監管的整頓,所以整個社會融資規模,實際上是下降的。

我們現在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創歷史新低,什麼概念?就是整個流動性在退潮。那麼

流動性退潮以後,最近企業的融資壓力比較大。

現在中央的政策是寬貨幣、嚴監管、強改革。從4月份6月份兩次定向降準,也就是釋放比較明確的信號。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其實大家從2016年到2018年,我們都在關注築底。我把它概括為一個週期性和結構性的雙築底。

我們先來看結構性的築底,去年中國GDP增速是6.9%,那麼我們的第二產業是低於6.9%,我們的服務業是高於6.9%,意味著什麼呢?

當很多人在說中國還是以工業和投資主導的時候,其實我們進入一個新時代,中國正在進入到以服務業和消費主導的時代。

我們去年第二產業佔比40%,第三產業服務業佔比是51%。這幾年我們的消費服務業已經超過第二產業,未來我們最大的投資機會,其實就在消費裡面。

消費升級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溫飽問題,80年代;第二是耐用品,90年代;2000年是住車消費升級,買車買房。如果有車有房後肯定是買健康、買快樂,買服務,以後這都是最好的投資機會。

談到這裡,我們來看,信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17年增速高達20%多將近30%的。在其他行業都是個位數增長的情況下,這個行業是25%以上的增長。這是一個什麼行業?就是所謂的互聯網+。

我們進一步拆分這個行業,我們來看移動遊戲、網絡購物約車平臺、旅遊平臺、大數據雲計算、這些行業全是35%、80%以上的增長。

我們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中國的新興經濟其實是非常有活力的,或者說全球新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不在美國,就在中國。

從全球來看,中國其實對創新是非常包容的。你比如說互聯網+這些行業,全是跨界,現在在中國拿一個手機,吃喝玩樂都解決了,在歐洲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為什麼?因為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創新全是跨界,但歐洲他們都有很強的行業工會的保護,要搞約車平臺,出租車司機就走上了街,要搞新零售,他的百貨商場的服務員就走上了街頭。在中國不存在這個問題,中國跟美國是一樣的,是非常開放與創新,尤其是沒有國有企業的地方,那是更開放。

所以說對創新我們過去這麼多年,其實是非常包容。我們政策對創新的基本態度是什麼?你先搞,搞好,我來認可你。搞得不好,我再來收拾你,基本是這麼一個觀念。所以說我們有新經濟崛起,我覺得這是結構性築底。

你在中國都找不到你的機會,你在哪裡能找到?

我經常會被人問到問題,當中國經濟出現一些波折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說要不要配個美元資產,要不要換點外匯去炒炒美股,到海外去做什麼投資?

我對這些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為什麼?中國有14億人,美國有3.2億人,日本1.3億,整個歐洲是7億人,歐元區是5億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是8000萬人,我們旁邊號稱第八大經濟體的韓國是5000萬人,全球是70多億,中國都14億。

更重要的是什麼?中國以每年6-7%的速度還在增長,所以最好的投資機會一定在中國,最好的東西就在這。你在中國找不到你的機會,你在哪裡找到機會?

六、中長期經濟樂觀

我在去年講的比較多的是中國產能出清已經非常充分了,我們正在站在新的一個產能週期的起點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原來很多傳統行業盈利其實非常不錯,只不過現在因為種種的原因,他沒有進行擴張新的產能。

我傾向於在2019年以後,大家都會看到新的的產能擴張。

中長期來看我對中國經濟是樂觀的。

為什麼樂觀?第一我認為我們的政策找到了發力點。第二我們解決了很多政策不落地問題。第三中國的潛力還非常大。

你比如說現在很多人悲觀,好像又是什麼大的拐點,哪有這麼多拐點?中國的潛力,我們就以城鎮化為例:

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17.92%,我們現在多少?我們現在是58.5%,發達國家全部是絕大部分是80%以上,中國怎麼也做到70%。中國城鎮化至少還有十年以上。

更何況我們還有3億的農民工,他們還沒有在城市有穩定的居所和穩定工作,還要解決這些人的這個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對中國的潛力其實是非常巨大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自己不要折騰。堅定不移的進行改革開放。

這就是我對中國經濟的基本判斷:短期有下行壓力,但中長期樂觀,潛力很大。

2016-2018年經濟L型築底,2018年下半年可能壓力會更大一點,應該會在2019年上半年大家看到新的底部。

整個金融形勢我認為總體還是偏緊,但是會定向結構性寬鬆。

下半年的基建有所發力,我們的城鎮化潛力很大。房地產調控繼續,棚改貨幣化政策紅利已經基本結束,它會對我們房地產的市場會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

七、改革將為中國開啟新的時代

改革是最大紅利,改革將為中國開啟新的時代。

第一,我認為2016-2018年中國經濟總體是一個L型的走勢,短期有一些波動。

2018年下半年到2019上半年會第二次築底,應該初步在2019年會出現第二次的底部。2018年下半年相對於今年上半年經濟的下行壓力會有所增加,主要是內外需疊加。

第二,我們的政策目前來看已經開始做出預調微調,貨幣的結構性寬鬆,還有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應該說這次經濟下行,會有政策兜底,這是第二個判斷。

第三,金融監管,任何人都不要對中央金融監管去槓桿的決心抱有僥倖心理。

我認為這一次的決心非常大。這一次金融去槓桿的決心可以參照我們去產能和去庫存的決心,一定會實現所謂的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這樣一個效果。

短期是有陣痛的,但長期將會給我們贏得來更好的未來。

中央的政策概括來講叫“一一五三”。

一個要求高質量發展,一條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扶貧、汙染防治。

從目前來看,去產能和去庫存在2016-2017年完成的效果比較好。現在政策的重心已經轉向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改革是最大紅利,改革也將為中國開啟新的時代。

中國經濟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我們深信市場經濟的理念已經在這個國家紮根,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展現了推動改革的勇氣和決心。

展望未來,我們深信經過改革轉型洗禮後的中國經濟前景將更加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