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運動究竟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四川歷史上以難治易亂著稱,一千年前,古人對四川就有過這樣的評價:“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一百年前,轟轟烈烈的四川保路運動也是從這裡開始。正是發生在四川的這次運動,成了清王朝的“催命符”。

清朝末年,清政府為打通千年蜀道,促進四川經濟發展,決定建設川漢鐵路,該鐵路西起成都,東至漢口,全長3000多公里,一旦修通,天塹變通途,鐵路本身的利潤豐厚固不待言,由此帶來的商業利益更是誘人,當時清廷準備對這條鐵路進行官辦官修,但始終難以籌措到資金。

保路運動究竟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錫良

1903年7月,在留學生們的建議下,錫良向朝廷提出改官辦為“官設公司、召集華股、自保權利”的官商合辦,提出“自設川漢鐵路公司,以闢利源而保主權”。這一建議對清廷而言無異於既省錢又修路。很快,在第二年1月,在清廷批准下,川漢鐵路公司在成都嶽府街成立。公司成立時,明確排斥了外資。

清政府擴大了籌措鐵路資金的渠道,資金主要來源“田畝加賦”,即在田租的基礎上將鐵路建設費用作為附加稅,攤派到每一畝田地,稅率為3%。當時,四川是個農業省份,這種做法無疑讓幾乎所有四川人都成了這條鐵路的利益攸關者。當時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談論的話題都是“股票”。對他們來說,一旦鐵路修建起來,“股票”有望兌換成銀子。

保路運動究竟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張之洞

1905年,湖廣總督、新政改革的旗手張之洞,用675萬美元從美國人手中收回粵漢鐵路修築權。但是鐵路公司形同衙門,冗員充斥,辦事效率低下,各級官員又將經費當做“小金庫”任意挪用,僅錫良一人就挪用了300萬兩。這些問題直接導致鐵路修建進度緩慢,川漢線居然因為先從東西某一端開修的問題而扯皮幾年時間,連最基本的勘線都沒完成。而早在1900年就動工的粵漢線,一開始即為官督商辦,全長1095.6公里的鐵路只動工了不到100公里的長沙—株洲線,進展十分緩慢。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為維護其搖搖欲墜的統治,將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路權收歸國有,並把路權抵押給英、美、法、德四國銀行財團,用以舉借600萬英鎊的外債。公開出賣川漢、粵漢鐵路路權的消息在革命黨人的宣傳下很快傳到四川。

四川人民為保障自己利益,打出了反抗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鐵路主權的旗幟。1911年6月17日,川漢鐵路股東大會在成都組織了“保路同志會”,喊出“拒借洋款,廢約保路”的口號。四川各族人民、各階層人士也紛紛加入保路鬥爭的行列,市民罷市,學生罷課,一場如火如荼的保衛路權運動在四川各地蔓延。

然而,這一場開端僅僅是維權的保路運動,如何進一步發展成為了暴力革命的呢?

保路運動的發端,是出於利己的維權訴求。從現代的維權理念來看,利己的維權實際將達至利眾的權益。在當時,反清意識在普通民眾中很容易被激發;同時,革命黨人大力的反清宣傳,也使得保路運動最終走向了暴力革命。在後來的獨立革命勢力中,不僅有同志軍、革命軍、新軍,普通民眾、哥老會、孝義會、少數民族武裝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哥老會是當時蜀中非常強大的民間反清幫會,在湘軍中影響尤為巨大。

保路運動究竟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趙爾豐

清廷震怒,下旨要求四川總督“切實彈壓,毋任囂張”。在朝廷的壓力下,四川總督趙爾豐決定武力鎮壓已經難以收拾的保路運動。他們逮捕了以立憲派諮議局正副議長蒲殿俊、羅綸為主的十幾名運動領袖。在清兵的長槍和鐵騎下,數百名人員或死或傷,史稱“成都血案”。血案發生徹底激怒了四川民眾,保路同志會的會員不到10天就發展到10萬人。

保路運動發展成為全省範圍的反清起義,使清朝在四川的統治陷於混亂和瓦解,極大地鼓舞了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和全國人民的革命信心,革命浪潮空前高漲。隨後清政府派湖北新軍前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造成武漢地區兵力空虛,為武昌起義成功提供了絕好機會。

起義的信號是由同盟會發出的。在趙爾豐開始對激進分子大肆逮捕後,這次運動背後的主要力量同盟會立即明確要求:“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成都附近各州、縣得到消息後,民眾揭竿而起,保路同志軍紛紛武裝起義,從四面圍攻省城,在城郊紅牌樓、犀浦等地與清軍發生激戰。全川人民浴血奮戰,反清鬥爭勢如破竹,武裝起義的烈火越燒越旺。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成功發動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喪鐘。接著,各省相繼以不同方式宣佈獨立,脫離清政府的統治。在起義的風潮中,四川榮縣率先宣佈獨立。11月22日,重慶宣佈獨立,成立了蜀軍政府。

四川保路運動宣告勝利結束,清朝長期在四川的統治隨即畫上了句號。它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經典的運動式革命案例,是武昌起義的前奏,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導火線,是清王朝的一道最麻辣的“催命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