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文|極智探索 創見未來——寫在微軟亞洲研究院20周年之際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洪小文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時光荏苒,我與微軟亞洲研究院結緣已經20年。我將自己職業生涯中的大部分時光獻給了這所享譽中外的基礎研究機構。每每回想研究院走過的歷程,我都非常感恩大時代的機緣,讓我們與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同步,一起成長和壯大,將努力和夢想融進事業發展中。

源起

1995年,比爾·蓋茨夫婦選擇到中國蜜月旅行。在北京期間到大學走訪,中國學生身上洋溢的才智、激情和創造力給比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為微軟應在中國設立一所基礎研究機構。比爾的這個想法,改變了我後來的工作和生活聚焦的中心。那時,我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不久,剛剛加入微軟,公司決定在中國建立研究院,自己能有機會參與規劃和籌建工作,內心十分激動。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1998年11月5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初創時稱“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1998年11月5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初創時稱“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合作伙伴與媒體朋友濟濟一堂,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現北京瑞吉酒店)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至今仍記得,當時的我專程飛到北京參加建院儀式,還為研究院面試了首批研究員。北京研究院一切從零開始,我專門從美國揹回一套計算機頂尖演示設備,在機場搬運時還不慎扭傷了背部,跟候選人的電話面試是邊治療邊進行,儘管行動不便甚至有些尷尬,但能參與研究院初建諸事項,還是倍感榮幸。

在計算機領域,微軟獨闢蹊徑,開了建研究院的先河。20年前在中國由企業投資建研究院更是絕無僅有。從政府到媒體,從學術界到產業界,當時對微軟亞洲研究院這個新生事物都給予了殷殷期盼。這當然也給我們莫大的壓力。畢竟,當時國內計算機技術研究整體水平以及高端人才的儲備等等都還處於發展的初期。建院之初,大家如履薄冰,研究院會長成什麼樣子心裡都沒有底。後來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大會上嶄露頭角, 我們才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信心。2000年,沈向洋博士領導的小組在計算機科研領域最富盛名的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上發表了重要論文,隨後又相繼在計算機科學的不同領域實現了系列突破,成績可喜。2005年,SIGGRAPH收錄了9篇來自於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論文,這相當於當年論文收錄量的十分之一。微軟亞洲研究院還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譽為“世界上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微軟亞洲研究院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譽為 “世界最火計算機實驗室”

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之初,我還在微軟雷德蒙研究院擔任語音技術研發的總架構師。雖與北京遠隔萬里,單程飛行長達十個小時以上,但我每年都會來北京,儘可能為亞洲研究院做些事情。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一棵幼小樹苗逐步成長,我為之欣喜。

2004年,沈向洋博士力邀我回國工作,我不假思索地同意了,決定舉家遷到北京。在美國總部研究院時,我的工作主要涉及自然語言處理、互聯網搜索和數據採集等領域的研究。到微軟亞洲研究院後,為把握互聯網興起的機遇,我主導創建了微軟搜索技術中心,使微軟搜索產品在亞太地區的研發工作步入快速道。2007到2011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展示信息檢索領域新技術和新成果的SIGIR國際論壇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逐年遞增,超過其間大會收錄論文總量的10%。今天,微軟搜索技術中心已經發展成為擁有近2000名工程技術人員的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激盪智慧,共同演繹技術創新傳奇,為微軟全球的用戶提供了重要產品和全新體驗。

進化

微軟亞洲研究院為何能迅速崛起?我想,中國的創新環境與人才沃土無疑是重要的,但公司極富遠見地給予亞洲研究院充分授權,是格外具有突破意義的關鍵。許多跨國公司的海外研發機構更多地是實施由總部分配的任務,即便能選擇一些感興趣的項目,在方向和路徑上也會有種種約束和限制。這些機構更像是創新母體伸到海外的一隻觸角,而不是另一個自主獨立的大腦。幸運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十分明確,我們可以獨立的、完全自主的確定研究方向、選擇目標議題。在這一框架下亞洲研究院同仁能於更高的、更自由的起點上發動創新引擎,引入開放的思想維度,去探究未知的世界。

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多個可能深刻影響未來的技術方向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突破,特別是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計算機視覺、閱讀理解和機器翻譯等領域,已然實現人工智能的新的技術高度,其機器的表現可與人類水平相媲美。這些年來研究院同仁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共5,000餘篇,其中50餘篇獲評“最佳論文”,眾多技術突破為全球計算機前沿技術的發展開拓了新方向。就在最近剛剛公佈的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學術大會AAAI 2019論文入選名單上,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即多達27篇。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主力軍,我由衷地為我的團隊的出色表現感到驕傲。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有人問過我,為什麼我們研究院的同仁會選擇在微軟公司做基礎研究,而不是去大學的實驗室?我想其中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計算機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要讓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出去,融入到產品研發和實際應用中,直達用戶體驗,貫通創新價值鏈條的全程,才能成就技術發展的最大的社會效能。“畢其功於一役”, 20年來,我們的團隊完成了諸多關鍵的技術轉移與創新孵化工作。通過與產品研發團隊的合作,前沿創新源源不斷地注入到微軟核心平臺級產品與服務中去。不斷嘗試去將創新的思維範式孵化成具體的技術和產品以至商業模式原型,成效令人驚豔。

在技術轉移方面,從桌面PC時代的Windows、Office、Xbox遊戲平臺,到“智能雲、智能邊緣計算”時代的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人工智能服務及工具、必應搜索、Hololens混合現實平臺,無不包含著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完美技術和創新智慧。以機器視覺研究為例,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面部檢測、識別與其他智能圖像技術已在諸多微軟核心產品上得到應用,包括Windows Hello面部識別登錄與Xbox、Office等產品所採用的視覺技術等等。相關技術還透過微軟認知服務中的Face API、Computer Vision API,為眾多開發者所搭建的商業場景提供支持,持續優化迭代,助力全球範圍內的創新創業公司更快接入人工智能、實現商業價值。

在創新孵化層面,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技術成果融入許多特定的應用領域,支持億萬用戶的數字化產品體驗。比如TTS(Text To Speech)在微軟所有涉及語音合成的產品,像微軟小冰、小娜、小英等應用以及微軟認知服務,都是基於研究院多年來在TTS語音合成技術領域所取得的成果。此外,從OCR技術到基礎層面的全棧人工智能平臺(AI Stack),也都是由微軟亞洲研究院主導研發,這方面的例證不勝枚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還結合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等技術積累,為微軟小冰賦予情商、創作等能力。作為一個完全由中國研究和產品開發團隊攜手孵化的項目,微軟小冰在中國取得成功之後,走向世界,相繼在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等國家推出,智能機器人引擎的重要作用已經越來越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薩提亞·納德拉就任微軟CEO之後,引領微軟實現自我刷新的轉型之旅。隨著“移動為先、云為先”戰略被提出和貫徹,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再次成為產業競逐的焦點。四年來,經歷了文化重塑、業務重組的微軟煥發了新生。在此過程中,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積澱與創新亦愈益凸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磁場

2007年的10月30日,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的沈向洋博士赴美國執掌必應搜索引擎的全球研發工作。在簡約而氣氛熱烈的歡送儀式上,沈向洋博士將院長的接力棒交給了我,這讓我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轉眼十一年過去了,亞洲研究院全體同仁凝心聚力,取得了熠熠生輝的成就。微軟亞洲工程院、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微軟中國雲計算與人工智能事業部等研發機構相繼成立,從基礎研究到技術團隊的孵化再到產品研發,體系完備,堅實有力。

微軟在中國展開創新佈局的步驟可謂獨一無二。通常跨國公司在中國都是先建立銷售團隊、產品本地化團隊,再部署產品開發團隊,最後是研究團隊。但微軟走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我們先有研究、再到產品開發、技術及團隊孵化。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孵化了更多的研發組織與機構,而且還為信息技術產業培養了大批技術領袖——人才是高科技企業賴以生存和壯大的基礎能源,而研究院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有效智性資源的發現者、孕育者與激發者。多年來,研究院構建了吸引世界級人才、構築智慧磁場、培育國內有潛質的人才機制,成效巨大。

早在2002年,微軟即與中國教育部簽署“長城計劃”合作備忘錄,圍繞人才培養、科研合作、課程建設及學術交流四條主線,以微軟亞洲研究院為前驅平臺,為提升中國計算機基礎研究水平和高端人才培養協力探索。為響應國家關於發展人工智能的相關規劃,以及教育部關於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設與發展、中美人文交流工作的號召,微軟與教育部近日聯合開啟了“長城計劃”項目第六期,影響日深。

為了全面促進本地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微軟亞洲研究院還推出一系列旨在培養科研領域高素質人才並鼓勵青年人投身技術創新研究的項目,與國內一流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全面推進計算機科學前沿的產學研合作。面向學生,微軟亞洲研究院設立了“明日之星”實習生計劃、“微軟學者”獎學金、聯合培養博士生、微軟學生俱樂部、微軟創新人才學院等項目;面向青年教師,微軟亞洲研究院積極推動青年訪問學者“鑄星計劃”項目,以支持青年學者的成長和發展。此外,微軟亞洲研究院注重因材施教,以人才培養為導向,與各大高校合作開設了一系列課程,以促進高校課程建設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截至2018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共計支持數百高等教育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覆蓋全國29個省市的200餘所高校,惠及數千萬師生。

高頻次、高質量、深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對於提高產業整體創新水平至關重要。微軟亞洲研究院作為推進中國計算機領域國際化交流互動的先行者,20年來,致力於為中國與國際學術界搭起溝通的橋樑,實現計算機相關領域的前沿學術思想、研究成果、經驗心得的充分交流和及時分享。我們通過“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及其他重要國際交流活動在中國的落地生根,與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如MIT、CMU、Berkeley、Cornell等建立多方合作互訪機制,加強跨國學術合作、人才培養、學者互動,攜手中國計算機學術界一起走上國際舞臺,取得了豐碩成果。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我們的實習生總數往往比研究員還多。他們其中有很多是我們與各大高校聯合培養的碩士和博士生,在研究院會呆上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畢業後他們走向廣大的世界,去不同的企業機構和工作崗位,發揮更廣泛的輻射效應。對於人才的培養,我一直認為平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曾選中一些並不一定被大家所看好的苗子聯合培養碩士博士,通過有效的安排與指導,浸染在微軟研究院的氛圍,他們之中不乏後來取得非常高的學術成就的英才。

今天,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院友已逾7000名,遍佈世界各地,活躍在科技創新各領域,成為引領人工智能、雲和大數據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其中,200多位院友在世界各地的頂尖高校執教;25位院友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或美國人工智能學會(AAAI)會員;25位院友入選中國“千人計劃”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超過15位院友在500強企業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如阿里、百度、小米、今日頭條、海爾、聯想擔任總裁或CTO;眾多院友投身雙創大潮,成為如商湯、曠視、依圖等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或技術領導者。

“聚作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20年來,微軟亞洲研究院有很多人離開,更有更多的新人加入。不少朋友將研究院比作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黃埔軍校”。這個說法,我十年前就聽過,五年前、三年前,直到現在都有人在說。讓我們欣慰的是,幾乎每一位同事,包括實習生,無論是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或是已經離開的人,都會為他們在這裡的職業生涯和成長經歷感到自豪。我很高興的看到,一批又一批有願景、有抱負、熱愛科學研究的人才源源不斷的加入,在這裡成長,出類拔萃,比預想的更強大。所以我說,黃埔軍校的比喻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完成進行時。我們予力個人成長的環境和人才培養機制,我們多元包容、自由開放的文化,賦予研究院聚集頂尖人才的巨大磁場和恆久的生命力。這正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

新里程

自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以來,我一直思考研究院的未來和她要為之努力的方向。對於像微軟亞洲研究院這樣成熟的研究機構來說,適時、客觀的反思,十分重要,這可以讓我們不至於為新因素出現與環境的變化而困惑、迷失。多年的積澱讓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軟硬實力均實現了持續的提升,但我們也清楚地意識到只有不忘創新本源,才能持續成長,期待更進一步在研究工作的質與量,以及理解力、想象力、影響力上得以全面躍升。

站在微軟亞洲研究院20週年的時間節點上看未來,我的信心比接掌研究院重任時更加堅定。我的信心來自於每一位研究員的卓越表現,以及歷經時光洗練研究院定位與文化從未間斷——人才正確,文化正確,公司和機構正確,三者缺一不可。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對於創新者身負的責任,我也有了更深的認識——當一項技術影響的範圍越大、波及的對象越多,技術發明者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重。企業和研究機構決不能只一味追求利潤、市值等層面的成功,而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推崇技術創新改變世界的同時,還必須尊重規律,主動防範技術的暗面與隱患。包括數據安全、隱私保護、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道德和倫理相關問題,都要求技術發明者更為充分地將人性的層面考慮其中。技術最終還是要以人為本,以造福社會和大眾為根本。

我很慶幸能在近20年裡零距離見證並深度參了與微軟亞洲研究院乃至整個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成長。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一份報告,截至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32.9%,規模達27. 2萬億元。而且年增速近20%。在社交網絡、移動支付、電商等特定領域,一些中國公司已強勢崛起,並確立了全球範圍內的領先優勢。正如我們在幾年以前所預言的那樣,“中國智造、慧及全球”的新徵程已經開啟,前景廣闊。

去年11月,我提出了“數字化轉型即服務”(DTaa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 a Service)的概念,成立了微軟創新匯, 將科研成果切實轉化為生產力,真正引領數字化轉型。一批來自金融服務、製造、零售、教育、醫療健康等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知名跨國企業、龍頭民營企業和初創企業已成為“創新匯”的成員夥伴。這些積極響應數字化浪潮的企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產業不斷升級發展的排頭兵。2018年9月,微軟亞洲研究院宣佈在上海成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同時宣佈與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政府以及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微軟-儀電人工智能創新院,旨在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發展人工智能融合生態,加速培養符合人工智能時代需求的科技英才。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基礎科學是一切科技創新的源泉。我們從基礎研究出發,在中國打造一個引領世界的研究中心,助力實現整個微軟研究院體系的共同心願——開創先進的計算技術,造福人類。20年來,我們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攜手業界翹楚努力讓全球範圍的學術成果交流與動態同步成為現實,國內一些有實力、有遠見的企業業已增加創新投入進而籌組或完善其研究機構,這些進展都讓我們深感在科研的路上吾道不孤。

激盪時代,我們在中國做世界一流的基礎研究的初心未改。對企業和研究機構來說,20年或許很短。對個人來說,20年其實很長。回頭看背後的長路,每一天,我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同事們都過得很充實——清晨,當我們來到辦公室時,可能並不知道這一天會收穫哪些成果,但我們很清楚這一天會思考哪些新的問題、實驗哪些新的想法。而且,與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相比,我們收穫更多。任何時候,科學研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味的追求結果,對於研究而言更是不可持續。因此,只有對研究本身、對探索的過程發自內心的熱愛,方能切入開放而致千里。

探索未知,其樂無窮。我們篤信未來,期待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下一個20年。我相信,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大中華區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學術與產業界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全面融合與互動中會發揮更大的紐帶作用,在改變世界的進程中貢獻更多,走得更遠。

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週年系列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學術研討會暨微軟教育峰會在線直播

第二十屆“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學術研討會暨微軟教育峰會將在明日開幕,如果你無法親臨現場,我們為你準備了大會現場直播哦!

頭條直播鏈接:m.365yg.com/i6618783080805206787/

騰訊直播鏈接:http://v.qq.com/live/p/topic/59817/preview.html

更多詳細信息請訪問大會官網:

https://www.msra.cn/zh-cn/event/21ccc-2018

洪小文|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周年之际

感謝你關注“微軟研究院AI頭條”,我們期待你的留言和投稿,共建交流平臺。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