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丨最後六年在川度過 賈島:長眠安岳的「推敲」詩人

四川发现丨最后六年在川度过 贾岛:长眠安岳的“推敲”诗人

修建於清朝的瘦詩亭。曾陳列歷代文人弔唁賈島的石刻詩文。 李貴平 攝

四川发现丨最后六年在川度过 贾岛:长眠安岳的“推敲”诗人

清乾隆年間,安嶽縣令徐觀海建造的“瘦詩亭”。李貴平 攝

賈島(779~843年),字閬仙,人稱詩奴,唐代大詩人。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賈島與同時代的孟郊並稱“郊寒島瘦”,對後世影響甚大。賈島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錘鍊出許多精品。韓愈贈詩云:“天恐文章渾斷絕,故生賈島著人間。”評價極高。

四川发现丨最后六年在川度过 贾岛:长眠安岳的“推敲”诗人

賈島墓地臺階。李貴平 攝

長眠安嶽 一身六墓

說起賈島,我們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也熟悉他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名句典故。但很多人也許不知,賈島生命的歸宿,竟然是在四川安嶽縣城以南的安泉山麓。

去年春天我來到安嶽採風,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去拜謁賈島墓。那天剛下雨,已近黃昏,我們從一戶農家房子後的小路穿過一片田疇,向那座並不高的安泉山走去,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上,到處是茂密的樹木、竹林和野草,七彎八拐走到了一間青瓦木屋,這青瓦木屋很簡陋,由七八個清磚柱頭支撐,木屋邊有幾座青苔密佈的石碑,木屋正上方的石階用石條砌成,石條上生著一層潮溼青綠的腐植地衣。我們從左側迂迴登上石階,僅七八米就看到賈島墓了。

此時清明節剛過,不遠處幾座私墳還掛著被雨水打溼的紙錢花圈,而眼前賈島墓,雜草叢生,滿目荒蕪,四周沉寂。看來,平時也沒多少人來祭拜這位古代詩人吧。

細看,賈島墓呈半圓形,長12米,寬、高各3米,砌石為垣。四周用石條壘砌,墳頭和周圍雜亂地生長著各種竹木,落葉滿地,人踩上去有些鬆軟。又返回到下面那木屋石碑上的文字,文字多已風化,模糊不清。此時暮色四合,光線很差,幸虧我帶的單反相機可以把感光度調得很高,才把賈島墓拍攝得很清楚。

我後來從安嶽縣誌瞭解到,這青磚木屋還真的跟賈島有關係,它修建於清朝,名曰瘦詩亭。曾幾何時,瘦詩亭內陳列過不少歷代文人弔唁賈島的石刻詩文。

賈島不是四川人,他生於河北省涿州,60歲(一說59歲)時遷來四川普州(今安嶽縣),任司倉參軍,64歲病故並葬於該地。賈島死後,友人蘇絳寫了《賈司倉墓誌銘》,墓誌銘記述了賈島的生平:“賈島於會昌癸亥歲七月二十八日終於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葬於普南安泉山”。清乾隆年間,安嶽縣令徐觀海在墓前建造“瘦詩亭”,晚清普州縣令斐顯忠又重建並立牌坊。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賈島墓全貌。瘦詩古亭現為安嶽縣文物保護單位。

一代詩人竟長眠在川南這片沉寂山林,這讓我有些意外。也許是“名人效應”,賈島竟有“一身而六墓”的說法。除了安嶽縣這個賈島墓,據傳還有幾處:其一,北京房山有賈島衣冠墓,乾隆帝《賈島故里》詩云:“聞說浪仙裡,依然在范陽。”其二,河南洛陽,《洛陽府志》《洛陽縣誌》都說有“長江主簿賈島墓在伊闕東山,墓碑見存”,也為衣冠墓。其三,安徽當塗,清代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卷四《賈島墓》雲:“唐詩人賈島墓在安徽太平府城外甘棠村。”現代學者李嘉言考證,此墓為賈嵩墓,非賈島墓。其四,陝西《富平縣誌》載:賈島墓在富平縣皋裡大賈村,村中有賈島墓碑,碑文為柳公權手書,此為疑冢。其五,四川大英縣,《方輿勝覽》載:“賈島謫為長江簿,有墓在焉”。

史家考據,只有四川安嶽縣這座賈島墓才是真冢,其他均屬紀念性衣冠墓。

四川发现丨最后六年在川度过 贾岛:长眠安岳的“推敲”诗人

賈島墓呈半圓形,長12米,寬、高各3米,砌石為垣。李貴平 攝

最後六年 在川度過

得罪了皇帝的賈島離開了長安(今西安)這個政治文化中心和詩友親朋的賈島,內心的孤寂只有他一個人品嚐得出。

自京城出發,賈島在途中寫了首《寄令狐相公》(亦作《赴長江道中》)詩:“策杖馳山驛,逢人問梓州。長江那日到?行客替生愁。”山塬浩茫,雲水激盪,映襯出清瘦詩人的煢煢孑立,前途渺茫。

南下巴蜀,千里川陝道,漫漫不歸路。絕壁萬丈,層巒疊嶂,風沙、瘴氣、酷陽、凍餒、野獸、泥石流等蝗蟲般襲來……賈島入川途中,常常遇到不少移民,此時,雖“安史之亂”已過去了七八十年,但有不少百姓源源不斷拖家帶口,奔向相對安寧富庶的天府之國。或三五成伴,攀援於蠶叢山道,或為官兵敲詐,或遭匪患攔截,或受虎豹襲擊。激流山巒間,酷暑寒冬裡,留下無盡辛酸的行旅足跡……

賈島一路顛簸、風塵僕僕來到四川,他先是在長江(大英)縣主簿任上,工作勤勉努力,深得百姓擁戴。

性格耿介的賈島,依然在詩歌中發了不少牢騷,比如,他詩中一再稱自己是“逐客”“遷人”,“三年在任,卷不釋手。”賈島對長江縣充滿了深深的感謝、懷念和眷戀之情,把一生用心血吟成的詩歌命名為《長江集》,後世也稱他為“賈長江”。

《賈島年譜》記載,賈島在任長江縣主簿時,寫了《赴長江道中》《觀冬設上東川楊尚書》《謝令狐相公賜衣九事》《寄令狐相公》(驢駿勝羸馬)等共計18首。但實際上,應該遠不止這些。

賈島為政之餘或吟詩作賦,或誦讀佛經,與一二知己開懷暢飲。長江縣城附近的明月山上有座玩月亭,賈島常到亭中讀書,或登眺吟詠,詩有《明月山懷獨孤崇魚琢》《送獨孤馬二秀才居明月山讀書》,表明賈島對當地知友獨孤崇(字魚琢)秀才、馬秀才等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對明月山的喜愛:“明月長在目,明月長在心。在心覆在目,何得稀去尋?”

開成五年(840),賈島任期滿後,升任普州(今安嶽縣)司倉參軍(掌管財政稅收的官職),官階由從九品升為正八品下。

普州地處川中腹地,境內石刻“上承敦煌,下啟大足”,素有“中國佛雕之都”美譽。賈島到任後,很快入鄉隨俗。政務之餘,他常去南門外的南樓讀書作詩,寫過不少詩,最有名的是《夏夜登南樓》,全詩如下:“水岸寒樓帶月躋,夏林初見岳陽溪。一點新螢報秋信,不知何處是菩提。”表達了身在異鄉、前途迷茫的孤寂落寞。

會昌三年(843),賈島再次期滿,升任普州司戶參軍。遺憾的是,他還沒來得及赴任就去世了,享年64歲。他在四川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6年。

賈島一生貧困潦倒,官微職小,祿不養身。死之日,家無一錢,只有一頭病驢和一張古琴,教人為之一嘆。賈島去世後,夫人劉氏按其遺願,把他安葬在城南的安泉山麓,朋友蘇絳為他寫了《賈司倉墓誌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