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崔兰田先生80年代座谈会哼唱《秦雪梅》录音,宝刀不老

《秦雪梅》基本囊括了豫剧的主要板式,如【慢板】【二八】【流水】【飞板】,【慢板】里既用了【大慢板】,又有【迎风】和【反金钩挂】,【二八】里用了【祥符二八】【豫西二八】【慢二八】【呱嗒嘴】等,风格各异。

阎派的唱腔音乐性应该是最强的,豫剧的板式经过阎老再创造,呈现出非常传统又新颖、精致、高雅、丰富多姿的魅力,象閰派的祥符调,真的是太美太有意境了。閰老的豫剧声腔,不论从发声,还是唱腔设计安排,有很多精美高超的创作,阎派的更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已经脱离原始的民间艺术的自发状态,走向了更为理性规律的文人殿堂的那种纯粹的艺术境界,所以更会引起音乐界专业人士的关注和研究学习。

豫剧大师崔兰田先生80年代座谈会哼唱《秦雪梅》录音,宝刀不老

象 秦雪梅 一剧,其中的唱腔念白的安排处理,实在是太丰富了,可以说几乎集豫剧唱腔板式之大成,豫剧的主要板式,在剧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点有些类似京剧程派的锁麟一剧,表演也丰富,所以这个戏演员爱演,观众爱看,也容易得奖。 看到过好多大学论文专门研究 秦雪梅 一剧的声腔艺术的,初次听的人,不论内行外行,都会为其中丰富多姿的声音效果所震动。

这出戏,不仅是唱腔板式丰富,念白精彩,唱腔念白的格局安排的错落跌宕,高低八度的运用等;而且,人的声音的运用上,也是十分丰富,其中有很多新颖的创造,象仿哑音等,声音明暗疏密的安排,呈现的效果,既高雅又酣畅淋漓,既精致又生活化,又美到极致,

豫剧大师崔兰田先生80年代座谈会哼唱《秦雪梅》录音,宝刀不老

又真到极致,具有非常撼动人心的艺术效果。。。所以,其音乐的丰富呈现在多方面。

阎老这样的唱腔安排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即使专业从事音乐设计作曲的音乐家,也难以设计出这样的音乐效果。所以,这也是阎老集数十年艺术功夫与积淀所绽放出的光彩。阎老是位非常杰出的创作者,他胆大心细,精益求精,为了打磨作品,可以大胆的舍弃以前的心血作品,象 秦剧各个版本,大的版本总计都有四五种之多,即使在80年流派汇演,阎老还大胆又果断的对 秦剧进行了大手笔的改动,大幅改变了这出戏的音乐风格,从而删掉了79年版的一些著名的经典唱段,如 秦雪梅在绣楼自思自忖等,不过这个唱段因为其精彩而单独保留下来了,广为传唱。从阎老创作的过程,可以看出阎派艺术的特点,这也是听张梅贞老师总是喜欢引用阎老的一句话,她教学生时经常会问:你光知道这腔好听,但你知道这腔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吗?。。。还有一句:曲调未成先有情。。。张梅贞老师经常说的这二句闫老话,可以概括出闫老创作的特点:她是先有戏、先有人物、先有人物的内心,确立了这个大的意境和规定情景之后,自然而然的进入人物创作新腔。

豫剧大师崔兰田先生80年代座谈会哼唱《秦雪梅》录音,宝刀不老

这点理解,是最近新的一点体悟, 由此也更加佩服老一代的功力,真的是艺术家,难怪閰派弟子提起恩师总是那么感动,她们进和闫派艺术之门,不管能呈现多少,但都抓到了闫派的精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艺术的领悟,尤其在总结闫派艺术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深的领悟,所以知道其珍贵。也所以,张梅贞老师才会说出 爱屋及乌 那样的话,才会说出:我们学的太少了。。。那样的话。

阎老的艺术轨迹真的是值得好好研究,阎立仁先生著述的命名为 闫派艺术轨迹,也非常恰当。综观闫派艺术的发展过程,由杂到专,逐步精致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什么都学都演多积累,会创作,又同时敢于大胆舍弃的过程,没有舍弃就不会有新的得到。 阎派绝不是戏路窄等说法所描述的情况,它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发展过程,真正的好的艺术都是这么发展而成的,这是个规律。看梅派也是一样,所以说,说出那样的言论什么不科学、窄之类的,要么无知,要么另有想法。艺术界那么多大学会对闫派那么感兴趣也是明证。 所以说,闫老也真正是梅先生的优秀弟子,不负梅先生当年慧眼主动收徒,可见大师的眼睛确实雪亮的。闫老学梅,是真学梅,学到了梅的最内在的精华,她是不是死学,她是以她的勤奋和天分领悟性,学到了梅的精髓,梅的艺术规律,梅的神韵。。。,她是真正的梅。种种原因 ,虽然她未能如愿好好移植一出梅先生的代表作,但在闫的代表作中,分明是活学活用了真正梅的东西,学到精髓,化用于无形,实在高明。

所以闫老要求学生学她,也是不要死学模仿, 你不一定声音非要象我,关键是学我的神韵和表演,学内在的东西。闫派弟子的成材率高,也是她教学有方,一代传人每个人其实都差别不小,但闫味儿都很纯正地道,闫派的艺术水准,高雅的气质神韵,都得到很好的呈现。象张梅贞老师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她学闫派,就抓到了闫派的精髓,在不象中却极象,行腔闫派韵味极浓,表演上极雅,很有闫派的书香气质,这点她的 西厢记,呈现的最集中。

小时候,曾经现场看过一位闫老亲传学生(商丘豫剧团,名字不记得了)的 秦雪梅,至今印象深刻,仅仅是一个无声的出场,就那么吸引人,那么有人物有韵味,这是什么样的表演境界啊,完全没有任何刻意张扬的东西,但眼神都是含着的。。。

闫派了不起,真艺术,愿有心人士能帮着一代传人们多记录整理些他们的艺术心得,对年轻从业者,也是一笔珍贵财富,于民族艺术园地,也是留下一片财富。

另外,闫老自己总结写的那个曾经即将出版却被丢失的资料,也能在适当时候重新面世,毕竟艺术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彰显,也大于个人的利益考量。

有机会,大家也可以从 “阎派与梅派”或“梅派与阎派”这个角度讨论讨论,写写东西。

网上,咱们这些戏友们戏迷们自发的这些体悟心得,所整理出的东西,也算是给阎派艺术做点小工作吧,哈哈。旁观者清,咱们局外人的视角,也许可以补充专业从业人士视角与思考的不足,从而更加全面研究、呈现阎派艺术的风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