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以一敵百可信度有多高?幾千年後真相大白

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這是唐人楊炯的詩。

楊炯是初唐四傑之一,詩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初唐時國民昂揚向上的勁頭。大唐開國,本就是氣吞萬里如虎。

當然,這裡要好好講一講,這百夫長。

什麼叫百夫長呢,就是理論上能夠指揮一百個人,那麼他憑什麼能指揮一百個人呢?因為他是百人敵。

當然,這在現代,就顯得比較魔幻了。《葉問》電影裡一個打十個,就已經很誇張了。

古代的以一敵百可信度有多高?幾千年後真相大白

更不要說,古代還有什麼萬人敵之類的,你看像呂布,關羽,張飛這種猛將,一個人面對大軍就敢往上衝,這得多高的戰鬥力,這還是人嗎?

歷史書中,倒是常有以一當百的記錄。這就不得不又說道南朝宋開國武皇帝劉裕了。《資治通鑑》記載,劉裕在做將軍時,就有過一個人舉著大刀追殺著數千敵兵的光輝事蹟。要不是司馬光是有名的守舊派,你絕對會以為他是在扯犢子。人一過百那就是烏央烏央的,幾千人,什麼概念,一個人扔進去,連浪花都翻不起來。

古代的以一敵百可信度有多高?幾千年後真相大白

但我們換個想法,所謂的以一敵百或者一個人追著上千人殺,並不只是說這個人武力真的就高到這種地步,而是他身上是有加成的,一般這種人,要麼就是名聲在外,要麼就是敵軍已經潰敗了,軍心不再,這個時候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古代的以一敵百可信度有多高?幾千年後真相大白

所以說,大部分的以一敵百,其實並沒有真正和一百人實打實地幹仗,畢竟一個人的體力是有限的,這個屬於客觀規律無法改變。至於個人武力,再強也得有個限度不是。而且人是一種會被心理影響的動物,一看對方那麼牛逼,本身就怯了三分,哪還有心思打。

與其說以一敵百,倒不如說這一百人是被嚇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