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无数鬼子的经典驳壳枪,为何新中国成立后就消失了

看过抗战影视剧的人想必对驳壳枪都不陌生,很多八路军、游击队、武工队基本上用的都是它。而事实上,驳壳枪也的确是抗战期间八路军最主要的手枪。


打死无数鬼子的经典驳壳枪,为何新中国成立后就消失了


驳壳枪真名叫毛瑟枪,是德国在1896年退出来的一款半自动手枪,清朝末期流入中国,直到抗战结束一直活跃在中国战场上。枪身长28厘米,重1.24公斤,弹容量20发,因此俗称为“二十响”。它使用7.63毫米弹径子弹,最大射程150米,理论射速可达900发/分钟,和普通手枪比,它具有射程远、火力猛、射速快等诸多优点,深受八路军喜爱。


打死无数鬼子的经典驳壳枪,为何新中国成立后就消失了


据了解,驳壳枪全球常量在100万支左右,加上各国仿制的大概在50万支上下,总量约150万支,而在中国就有40多万支,是我国抗日时期的主要手枪。像左权、杨靖宇这些抗日英雄们使用的都是驳壳枪。可是让人奇怪的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驳壳枪就从我军中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打死无数鬼子的经典驳壳枪,为何新中国成立后就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和普通手枪比,它的个头要大上一倍,都快赶上冲锋枪大小了,不方便携带。另外,它的火力虽然比普通手枪猛,但和冲锋枪一比就差了很多,射程也远不如,在战场上根本没办法和冲锋枪抗衡。抗战期间,八路军由于武器奇缺,加上鬼子也没有冲锋枪,所以驳壳枪的威力才能发挥出来。新中国成立后,装备了大量冲锋枪,驳壳枪的劣势很快就显现出来,这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