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又易懂,大厨和“吃货”都公认的经典

《随园食单》,古代烹饪著作,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

作者以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我国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

好玩又易懂,大厨和“吃货”都公认的经典


《随园食单》问世以来,被厨师们公认为经典

《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14个方面。

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20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14个注意事项。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14世纪至18世纪中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棒,非常实用。

《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自然成为全社会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实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读之书。


好玩又易懂,大厨和“吃货”都公认的经典


茶叶蛋要煮『两炷线香』的时间

《随园食单》内记载的这些让你掉口水的菜,在南京还能不能吃到?江苏省餐饮协会秘书长于学荣不无遗憾地说:『很难!』

他介绍,《随园食单》不是菜谱,所以虽然《随园食单》留传下来了,但随园菜却曾经失传近二百年。20世纪80年代初,人称『金陵厨王』的金陵饭店大厨、国家级烹饪大师薛文龙决心将失传多年的随园菜『复活』,并潜心研究20多年。随着一个又一个菜品的问世,随园菜一度重获生机。

于学荣说,不要以为官府菜吃的一定是鱼翅熊掌,官府菜的讲究不在于原料的名贵和稀罕,而是胜在制作方法以及耗时的奢侈。

薛文龙在尝试恢复随园菜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随园食单》中茶叶蛋究竟要煮多长时间?如果按普通人家的吃法,茶叶蛋煮10分钟足矣,至多煮它半个小时,吃起来已经是有滋有味了。而《随园食单》说:『有愈煮愈嫩者:如腰子、鸡蛋之类是也。』并说煮茶叶蛋的时间应当为『两炷线香』。

为此,薛文龙特意拜访寺庙的老和尚,得知每个时辰敬香一炷。按此推算, 『两炷线香』约4个小时。他反复试验,用32个鸡蛋来煮茶叶蛋,最终发现果然煮4个小时的茶叶蛋最好吃,卤汁渗透蛋黄,美味异常。

好玩又易懂,大厨和“吃货”都公认的经典

写就《食单》却从不做菜

时至今日,《随园食单》中许多观点,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如,袁枚认为,美食之美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要讲求营养。『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

又如,袁枚强调食物搭配。他引用《礼记》上的『相女配夫』,说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调须『同类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

再如,袁枚讲究究菜肴味道,要求菜『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腻,不如吃猪油好了……如果只是贪图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严格遵守上菜的顺序,『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另外,袁枚很重视盛事物的器皿,不同的食物要分装在特定的器皿中,而且器皿要美观。

虽然袁枚写得条分缕析,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亲手做。袁枚在戒单最后一条说『厨者,皆小人下材』,所以要对厨师赏罚分明,不可苟且。孟子所谓『君子远庖厨』可能影响太大了,君子不下厨房,这活儿就只好小人和女子来做。

所以,袁枚只能说是一名饮食文化理论家,而不能说是烹饪家,因为他自己只会吃,不会做。


好玩又易懂,大厨和“吃货”都公认的经典


中国人醉心吃喝之事,可谓世界出名。但中国的饮食之道,又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吃。我们用日常最为常见的事情——吃喝,悟出了很多形而上的哲学命题。所以,《随园食单》也绝不仅仅是餐饮人员要看的书。这本书,适合所有热爱生活的“吃货”。其实饮食之道,就是生活之道。爱吃爱喝的人,多是热爱生活的人。会吃会喝的人,又都是懂得生活的人。我们不妨把《随园食单》,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类著作。想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的人,当然可以拿来学习。想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的人,更要多读《随园食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