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全述

導讀

表面活性劑是具有親水和親油性,通常稱之為“雙親結構”。

定義

表面活性劑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體系的界面狀態發生明顯變化的物質。具有固定的親水親油基團,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具有兩親性:一端為親水基團,另一端為疏水基團;親水基團常為極性基團,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鹽,羥基、酰胺基、醚鍵等也可作為極性親水基團;而疏水基團常為非極性烴鏈,如8個碳原子以上烴鏈。

簡單來講就,表面活性劑是具有親水和親油性,通常稱之為“雙親結構”。

表面活性劑的用途

表面活性劑究竟是拿來幹嘛的呢?表面活性劑由於具有潤溼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滌、防腐、抗靜電等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及相應的實際應用,成為一類靈活多樣、用途廣泛的精細化工產品。表面活性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為洗滌劑,如洗衣劑、洗碗精、沐浴乳、洗髮精、牙膏,甚至肥皂。

表面活性劑有哪些呢?

1、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2、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季銨化物

3、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鹼型

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盤),聚山梨酯(吐溫)

5、天然表面活性劑。

簡單介紹一下:比如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是去脂力極強的表面活性劑,是目前油性肌膚貨男性專用洗面乳最常用的清潔成分,缺點的對皮膚有潛在的刺激性,因具有過強的去脂力,會過度去除皮膚滋潤生成沉澱皮脂膜,長期使用,將使得皮膚的防禦能力降低,引起皮膚炎、皮膚老化等現象。肥皂類的產品是屬於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再來說說大家比較關心的天然表面活性劑吧,一般存在植物或者動物組織,比如植物種子、根、葉和分泌物,動物組織和分泌物等,通過物理過程貨物理化學的方法提取而得到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質,常見的有茶皂素、皂角、草木灰等。

什麼是合成表面活性劑?

人工合成的一系列與肥皂分子相類似結構的化合物,它們的分子中同時含有親水基團和憎水基團,能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是一種表面活性劑,根據不同的用途,可作洗滌劑、乳化劑、分散劑、潤滑劑和起泡劑(十二烷基磺酸鈉就是牙膏中的起泡劑)。我國目前大量生產的合成洗滌劑是烷基苯磺酸鈉或烷基磺酸鈉。

常用洗衣粉中的主要成分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合成洗滌劑比肥皂有更強的去汙能力,而且浸潤、乳化能力都很強,其鈣鹽、鎂鹽都可溶,不受硬水影響,在鹽水和酸溶液中也不分解,洗衣粉的過度使用,而排出去的水一方面難以降解,另一方面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藻類瘋長,造成魚類的大量死亡,進而造成水汙染。

目前有3000多種合成表面活性劑:直鏈烷基苯磺酸鈉(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銨(AESA)、月桂醇硫酸鈉(K12或SDS)、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TX-10)、二乙醇酰胺(6501)硬脂酸甘油單酯、木質素磺酸鹽、重烷基苯磺酸鹽、烷基磺酸鹽(石油磺酸鹽)、擴散劑NNO、擴散劑MF、烷基聚醚(PO-EO共聚物)、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AEO-3)等。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對人體的危害?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的成分結構在自然界是看不到的,微生物難以分解,當我們使用清潔劑做家事或用化妝品清潔、沐浴保養肌膚時,一方面,洗髮水、沐浴露、洗面奶、護膚品中的化學成分會進入體內,另一方面,所有的清潔劑都會排入水中,如果是天然成份則微生物可以加以分解吸收變成養分,迴歸入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難以分解的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則會被一般動植物吸收或食入,經過食物鏈再進入人體,人體同樣無法分解這些化學成分,因而逐漸會累積,影響荷爾蒙及生理分泌系統,造成生理系統的失衡,還能使細胞變性,而導致病變!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的特性是使油脂與水溶合,因此也會破壞皮膚表皮的皮脂保護膜,進而破壞角質層,再溶解顆粒層的油脂,長期下來則使肌膚表層的防護壁喪失作用而無法抵抗異物侵入,最終侵害基底層細胞後滲透進入肌膚內部微血管,因此進入到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在人體內部循環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