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工作的历史——质量时代

历史之工作的历史——质量时代


历史之工作的历史——质量时代


《工作的历史》:

即使戴明和我待在国内,日本依然可以成为世界质量管理的领袖。

——约瑟夫·朱兰

1949年11月21日下午,日本大阪的一间教室里,一名来自雷声公司的年轻工程师站在讲台上,准备为台下的日本电信专家讲授基础课程。这位工程师的名字是贺曼·沙拉松。他和其他的一些电气公司的专家被公司挑选出来,奉命来到麦克阿瑟将军位于日本的总部。这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教育。

当时,社会主义已经席卷东欧和中国,在1948年末,美国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华盛顿的美国人士判断,若想让日本抵御共产党的威胁,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基础(和西欧一样,马歇尔计划)。日本企业不但要壮大,而且最好能采用美国的模式。

但什么是美国模式?日本人究竟要向美国人学习什么?重新学习一遍科学管理吗?日本企业当时困难重重。

以弗兰克·波尔金霍恩为首的工程师们,隶属于麦克阿瑟总部的民间通讯部。……经过研究,他们提出的建议是在东京和大阪举行一系列的讲座班(管理讲座班,商业院等等流行),最初是专为电信业开设的。并不是所有美方专家都同意这个观点。经济社会科的官员就很担心,如果这些讲座太成功,就会使日本太富竞争力。麦克阿瑟听完贺曼 沙拉松表达的反对意见,对他说了一句:“做吧。”

沙拉松负责管理学的部分,并决定在第一节课开讲。当他迈进那间木结构的教室时,只有三十三岁。台下做的都是日本电信业中的精英,其中包括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养子松下正治。无论我们怎么夸赞这个讲座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当这个来自美国的,年轻的无线电工程师手持讲义,站在讲台,日本未来的希望都集聚在他的脚下。

沙拉松……管理经验比较缺乏。但是或许他觉得应该从头说起,毕竟他对面的是一群几乎为“白纸”的企业人士。所以,沙拉松的课程以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作为开场白:“公司为什么会存在?”沿着这个话题,他继续说道:

“企业成立和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我现在请大家写下贵公司存在的主要理由,相信大多数答案都会跟这个差不多。

但这种说法既非完整的概念,也不是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它没有清晰地表达公司管理层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公司利润:一个是使制造成本低于售价,另一个是使售价高于生产成本。

这两个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其实不然。前者说明公司需要对成本保持关切的态度,后者则似乎在说,无论生产的成本多高,都要定出比成本高的售价。

我发现,在这样的表述中,还有另一个缺陷,因为它是自私的。这种说法忽略了企业思维应该覆盖的社会层面。一个商业企业应该以对公众的责任为基础,关心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并应该了解它对所在社区产生的影响。对这些方面的考量应该和对利润的追求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新港船坞公司的创始人在多年前创办公司时,写下了他的公司目标——他是这样写的:“我们要建造优良的船只;尽可能地获利;如果真的亏损也在所不惜;但是永远要制造优良的船只。”

这就是这家公司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政策。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目标,因为它言简意赅地说明公司存在的原因。

每一家商业企业都应该有这么一句简明扼要的公司宣言,从而说明自己的基本政策,阐释公司的本质并讲明公司存在的理由……最重要的功能便在于,这样做可以将公司的全部资源和力量导向一个明确的目标。

民间通讯部在日本的制造业内名声大噪。那些参加过讲座班的人像门徒一样返回各自的领域,宣扬从讲座中学到的管理知识。福布斯杂志说,这些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宛若一部《日本电子工业名人录》。包括三菱电气的加腾武夫、富士通的尾见半左右、索尼公司的井深盛与盛田昭夫等都上过沙拉松的课程。管理知识的种子已经散播开来

戴明和朱兰则将统计分析等知识,传递给日本制造业最高层的管理者。日本大企业吸收这些知识之后,又根据自己的生产体系进行了加工和改良。

在美洲和欧洲,品质运动受到了压制,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高层都专注于销售领域……对于工厂的管理者而言,降低成本就像毫无趣味例行公事,是一项苦差。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套等级体系,占据高层的都是可以增加销售的人。“

重视品质不是什么新鲜的观念,中世纪的行会便曾为工匠们优良的工艺品做高品质证明。但这里所谓的品质运动则是覆盖整个组织、持续进行的系统化品质改良,这个部分尚未引起西方管理阶层的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