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註定的三毛!童年三毛的三個特殊嗜好里,藏著她最終自殺的祕密

弗洛伊德說:一個人幼年的經歷會影響他以後的人生和生活,即便他並不記得曾發生過什麼,但那些記憶卻都藏在潛意識裡。

作家三毛的看似另類的行為,似乎也都能從她的童年找到答案。

三毛童年時,便有很多與眾不同的行為習慣。她的三個特殊嗜好裡,更是潛藏著她一生命運的秘密。

三毛父親陳嗣慶曾在《我家老二:三小姐》 中,記錄了許多三毛幼年時的故事。也是透過這篇回憶,世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三毛。

天註定的三毛!童年三毛的三個特殊嗜好裡,藏著她最終自殺的秘密

相比普通孩子,幼年的三毛除了酷愛讀書外,還有三個特殊嗜好。

三毛是B型血,她性格冷淡,不喜合群。別家孩子的兩三歲總是天真浪漫、歡聲笑語,而三毛卻在這個年紀習慣了孤獨與沉默。

三毛家後是一座墳場,不知從何時起,三毛便愛上了這座常人避之不及的陰森之地。

這座墳地陰風陣陣,荒草叢生,充斥著死寂,有時竟能見零星的白骨。同齡小孩聞風喪膽的地方,卻是幼年三毛鍾愛之地。

在墳地的三毛,很享受這種寂靜清冷。相比吵鬧的世界,墳地能帶給三毛獨立、自由、寂靜。住在墳地旁時的三毛,只要有時間,便會待在墳地一個人玩兒。

墳地玩耍的快樂,大約也只有三毛自己能懂。

相比對墳地的特殊鍾愛,三毛還喜歡觀看殺羊。

每年過年殺羊時,別的孩子都會因為恐懼躲到一旁。而三毛不僅不怕,還會頗有興趣地走近觀看。她不動聲色地瞪著大眼仔細觀察著,刀划進肉裡時,那一刀一刀在她眼裡,竟散發出了不一樣的美,這美在她眼裡竟如藝術般動人。

別人眼裡的恐懼、殘酷,在三毛眼裡,卻是另外一副模樣。

天註定的三毛!童年三毛的三個特殊嗜好裡,藏著她最終自殺的秘密

三毛對生死的獨特見解,自幼年便被顯露。

在姐姐陳田心眼裡,三毛對“死”不僅沒有恐懼,反而還有著濃厚的興趣。

七八歲時,她就很有興趣嘗試死亡的滋味,陳田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

“她(三毛)很想知道死是什麼滋味,她還曾經拿刀在手上劃過。”

陳田心還講述了三毛八歲時的另一次“自殺”經歷。

三毛一家住在重慶時,每家大水缸都埋在廚房地裡,這個深不見底的水缸經常被家長拿來恐嚇小孩。於是,在這種訛話下,大缸變成了“魔鬼”一般的存在。

但三毛卻不僅不害怕,反而被大人的“訛話”挑起了興趣。

一次,大人在吃飯時,忽然聽到外邊激烈的水聲,等到父母趕到時,只見三毛頭朝下、腳在水面上,拼命打著水。當家人慌張中把她提著拉出來時,她不但不哭,反而鎮靜地說一句:“感謝耶穌基督。”說罷,一口水輕輕地吐了出來。

後來三毛對姐姐說:溺水死的感覺太難受了,所以她就不想那樣死了。然後,如有神助一般地,她就活了下來。

這之後,三毛在一次騎腳踏車時,又發生了一次意外:她騎車掉進了一口廢井。

但當受傷的三毛從廢井裡爬出時,她竟看著被磕得白骨外露的兩個膝蓋微笑著說:

“爛肉裹著一層油的脂肪很好看。”

相比這兩個特殊嗜好,三毛的“愛拾荒”的嗜好,同樣讓世人覺得匪夷所思。

三毛生長在戰爭年代,炮火連天的歲月,為了生存,她不得不跟著父母一起奔波逃難。從三毛的出生地重慶,到南京,再到上海,到臺灣。三毛幼年的顛沛流離,大約是她喜歡“流浪”的註腳。

天註定的三毛!童年三毛的三個特殊嗜好裡,藏著她最終自殺的秘密

也正因為幼年的這段經歷,三毛對《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有著特殊的情愫,以至於最後將自己的名字由“陳平”改為了“三毛”。

而三毛之所以鍾愛流浪,是因為,流浪的路上雖有各種艱辛,卻也總有各種未知的驚喜。

幼年就跟父母流浪的三毛,在幾歲時就喜歡上了“拾荒”。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拾荒”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

三毛的第一個寶貝被她叫作“點人機”。其實是根撿來的弧形樹枝,因為這根樹枝長得形狀怪異。所以,遊戲時,它被當作指揮棒。遊戲事,大家跟著前面的人跑,點到誰誰就出局。正是這根撿來的樹枝,為她“點”開了浪漫、有趣的拾荒之旅。

從這以後,每天放學後,三毛便沿路開始留意路上的“荒貨”。一顆彈珠, 一個大別針,一個美麗的香水瓶,一顆狗牙齒, 或者是一隻小皮球.........這些,都是她童年曾找到過的“寶貝”。

三毛總能給這些撿到的寶貝以特殊的照撫,這些寶貝在她眼裡,總是煥發著不一樣的光彩。

對於路上偶遇的“荒貨”,三毛總能用她敏銳的感知品出它們的特殊用途。三毛與“荒貨”之間,恰似尋寶者與寶物。

三毛會不顧旁人的眼光,將人家鋸樹丟下來的枯樹枝拖回家,當寶貝似的愛;見到洗衣的阿巴桑坐的木頭椅子也愛不釋手,因為那像極了呆頭呆腦的復活島人像.....

她對事物的看法,總是那麼不合常理,卻又那般別緻。

天註定的三毛!童年三毛的三個特殊嗜好裡,藏著她最終自殺的秘密

三毛甚至將她撿來的“荒貨“當寶貝一樣供奉在家裡,每每這時,父母總不免苦惱。他們不明白,衣食無憂的家庭裡,怎麼會出了一個愛撿廢物的孩子。

但三毛從未管顧過世人的眼光,她總是憑著感覺做事。在生活裡如此,在文字的世界裡更是如此。

成年後,她堅持流浪,堅持在文字裡,做有靈性的拾荒者。也正因此,三毛的作品便有了“不男不女看三毛”的說法。人們總在三毛的近乎“拾荒”的文字裡,忘了塵世,甚至忘了自己的性別和所有。

1991年1月4日,三毛以近乎詭異的方式在點滴架架上,以絲襪吊頸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對此,她的姐姐陳田心說:三毛對死亡從來有著異於常人的興趣,她從小就在找一種沒有痛苦的死法。於是那天,她在嘗試絲襪吊頸時,覺得這種方式死去挺好的,不如,就這樣歸去吧!

三毛的結局,恰是早已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