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红场大阅兵时,德军随时会轰炸,朱可夫用什么方法防御

在德军闪电战的奇效下,苏德战争刚爆发就进入了白热化,莫斯科外围的维亚济马战役后,苏军元气大伤,被俘的人数就达六十多万,这使德军坚信,苏联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德国人对莫斯科志在必得。

德军士气高涨,认为占领莫斯科指日可待,甚至都建立特别工程兵指挥部,为进城以后炸毁克里姆林宫的盛大仪式做准备。莫斯科陷入绝境,但莫斯科的民众却保持着战斗民族的强悍,愿与敌人决一死战,民众的鼓舞和帮助使得苏军也振奋起来,前线有苏联官兵死守,而在大后方,也组成了民兵师支援前线,有妇女儿童夜以继日修建防御工事,这些都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实力。

二战红场大阅兵时,德军随时会轰炸,朱可夫用什么方法防御

不久后,德军就对莫斯科发起了全线进攻,企图从西北方向包抄莫斯科,一旦可能,就从北方突破,攻占莫斯科,这是德军的设想,战争形势日益严峻,决战一触即发。

但在此时,斯大林却决定举行阅兵式,按照传统,十月份恰好是苏联的革命节,但在此时,未免有点不合时宜,为此,斯大林曾专门召见朱可夫来商榷关于阅兵式的问题,他想同时举报庆祝大会和阅兵式,询问朱可夫前线形式是否允许。朱可夫认为,虽然苏军的英勇抵抗使得德军损失严重,但一旦阅兵式举行,德军是一定要来破坏的。

二战红场大阅兵时,德军随时会轰炸,朱可夫用什么方法防御

尽管此时举行阅兵式未必是明智之举,但斯大林最终还是决定,阅兵式照开不误,只是为了防止德军空袭,朱可夫调集了周边一切空中战斗力加强莫斯科的空中防卫,并且临时将阅兵时间提前。

然而苏德两军的空军力量当时差距不大,苏联并不能完全阻挡德军对克林姆林宫进行轰炸。不过自二战爆发开始,莫斯科就将许多建筑物伪装成了克里姆林宫的样子,德国空军根本炸不到真正的目标。

其实国家危急时举行阅兵式并未无迹可寻,甚至越艰难的时候这种仪式越不能放弃,哪怕已经亡国。当年戴高乐在流亡英国期间,曾举行过仅七千人参加的阅兵式,但就是这场规模极小的阅兵式被看成对德国的宣战,表明法国并未亡国,为以后法国重新凝聚起来奠定了基础,在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1949年开国大典时大阅兵,也有诸多艰难之处,当时飞机不够,甚至飞了两遍,还要时刻防范当时敌人的偷袭,毕竟当时有残余势力未除,北平也还有特务,但阅兵式是一定要举行的,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外敌若想再次入侵就得掂量掂量,虽然之后的阅兵式都更加气魄,但这第一次却着实感人至深。

二战红场大阅兵时,德军随时会轰炸,朱可夫用什么方法防御

阅兵式是在一场大雪中举行的,连大炮、坦克以及汽车都蒙上一层雪,整个过程却十分庄严肃穆,指挥员和战士的肩背都落满雪,但没有一丝差池,斯大林检阅红军后,发表演说,他表示德国法西斯是非正义的,他们企图消灭俄罗斯民族,连带消灭列宁,普希金和托尔斯泰等等,但他们不会成功,一定会被苏联人民歼灭。这一场阅兵式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

一群红军,就这样走过红场列宁墓,接受主席台检阅,然后直接奔赴前线,从这一刻起,将亲手埋葬狂妄的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