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悟道者言行皆守中道,心守中道,对待任何问题能一分为二的看待,认真权衡言行利弊,绝不极端分析问题,极端行事。知就知,不知就不知。对自己无知的问题绝不妄加的去判断,尊重他人的信仰和生活习惯是一个人的美德。

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能够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是有德的人。孔子男人四十不惑,就是悟道的状态,行事能换位思考,知人性,故而言行绝不伤害他人。这样的人有教养亦为有德。

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得道之人心体与万物一体,故能知万物之本性。言语,行事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心怀众生,甚至连蚂蚁都不忍伤害,慈悲喜舍,随缘教化,利万物而不争。孔子七十随心不逾矩就是得道者的状态。

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孔子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不逾矩。告诉我们后世,人生无论从艺,治学,修道都有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想破头都无法悟入的领域,那就是天赋。你不信天赐,一娘生九种,九种九个等。你信不信,因果都在。

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每个人都有智慧,都可开发出来。人生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有智慧的人永远觉得自己无知。自然宇宙任何一个人的智慧是无法探索其奥秘的,不要妄议自己无知的领域。学会尊重他人,你的言语可以暴露你的教养。

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再高的天份也需要在生活中去实践,要了解任何一个人的学术,艺术等等领域,先去研究他的生活。每一份成就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坎坷与心酸,那就是你看不到的精神。个人之精神,民族之精神。

悟道者行守中道,得道者心体与万物一体,随心而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而治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不逾矩。按照孔子的一生,人生可分为教育和教化两个阶段。教育是向外求知,教化是向内而求化。师其心可得,忘其迹可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