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能達到諾貝爾文學獎水平嗎?

Zhu哥


雖然我也是從小看金庸小說長大,並非常熱愛,喜歡,是個十足十的金庸迷,武俠迷,但還是要說,金庸武俠小說和諾貝爾獎之間是

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當然,這並不是說金庸的小說就不好,影響不夠大,而是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定標準並不是如此,這就好比你最拿手的是彈鋼琴,卻非要去評拉二胡的獎一樣。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定標準是什麼,根據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的個人遺囑,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到了1900年,經瑞典國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為“如今來創作的”或“如今才顯示出其意義的”作品,“文學作品”的概念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也就是說真正的標準就是“有意義的文學作品”,但問題來了,什麼才是“有意義的文學作品”?

金庸的武俠小說很好看,不管是人物刻畫,還是整個小說的節奏,藝術特色都很強,但是既然是“武俠小說”,那麼它和什麼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貓膩、烽火戲諸侯的區別在哪裡呢?這幾位網文大神的小說我也很喜歡看,甚至包括JK·羅琳的《哈利波特》,馬丁的《冰與火之歌》,我都非常喜歡,都是最忠實的讀者,是我喜歡的作者,但是我絕對不會認為他們的作品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武俠小說終歸是以武俠為主的,即使再到頂,也不過是高配版的種馬文、爽文。即使《射鵰英雄傳》的銷量和讀者比曹禺的《雷雨》、老舍的《駱駝祥子》、魯迅的《吶喊》高不知道多少個級別,但他們本質上的區別是無法逾越的。而即使曹禺、老舍、魯迅等人和石黑一雄、大江建三郎、川端康成等人的作品在現實意義上的差距,就如同金庸和前者之間的差距那也無法逾越。


相信說到這裡,大家都應該明白金庸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差距了吧。這根本不是什麼評委是不是西方人,而是你對當代文明的貢獻,對思想潮流的貢獻來評定的,是作品的對人類的意義所確定的。

當然咯,很重要的一點說一下,這裡並不是說金庸寫不出這樣的好作品,但是寫得出和敢去寫,實際又是兩碼事了。比如你要是有這個勇氣,也是可以創作出符合這種作品的,這遠比寫一本武俠小說簡單太多。


三觀粉碎機


金庸的作品有毒,打開,就讓人放不下了。只要沒看完,就老惦記著,老想著後面怎麼樣了,因為他是靠情節取勝,靠一環又一環,環裡套環的把讀者套住。我看了幾本以後不敢再看了。耽誤事。

金庸的作品好看,但套路大多雷同,主角幾乎都是老實巴交又笨又傻的憨人,不是意外的得到了世外高人的指點,就是獲得了最厲害的武功秘籍而獨震武林。主人公的成功不是依靠先天的聰明才智,也不是靠後天的努力追求和刻苦磨練獲取的 ,而是靠天上掉餡餅,靠運氣。這種思想只會將年輕人往懶惰,幻想,希求捷徑的路上引領 ,有失積極和健康,所以文學價值不高。

金庸的作品我看的不多,瞭解的不全面,也許有好的,沒有看到。如果是那樣,就算我說錯了。


梅蘭竹菊53118


懟人無數的方舟子都覺得金庸應該得諾貝爾文學獎,24年前他就發起過聯名給金庸得諾獎的造勢活動……



閆大廣


什麼叫金庸能達到諾貝爾文學獎水平嗎?你可以放眼當今世界華人圈,有幾個現代文人能達到金庸的影響力,並擁有如此眾多的粉絲?怕沒有幾人吧?。。。曹雪芹,羅貫中,蒲松齡,笑笑生,均不是文學獎獲得者。但是,作品流傳千古,成績斐然。。。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其實極具偶然性。當然,並沒有否認其獲得者或輕視其獲得者之意。但是,它參雜進太多文學之外的因素。。。金庸無疑是兩岸三地公認的一位文學巨匠,其文學功底之深,天賦之高,筆耕之努力,想像之豐富,毫不誇張,近百年屬鳳毛鱗角。。。其創造性的將冰冷的武俠文學加入神奇色彩,鬼斧神功般的將觀眾帶入一個成人童話世界之中。由於其深諳歷史,筆鋒細膩,人生閱歷頗多,情感豐富,故事曲折,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每每作品成型,便引發國人共鳴,造成轟動。如果說現代文壇有文曲星轉世,我相信他一定是金庸。。。那麼,金庸的造詣到底與眾諾獎獲得者相比較有何優劣呢?缺點是瑞典文學院眾評委怕是心中有憾,錯過了一位曠古奇才,諾獎影響力力少了幾分。優點是,很多年後,許多諾獎獲得者己被人遺忘,而查先生的作品依然愈久彌香。。。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絕對超越文學獎的標準。要從統計數量來看待。不需要精確統計,粗略估算即可。

地球上,有史以來,有哪些人的書,比金庸的書影響力大?答案十分肯定:沒有。中國接近14億人,從農村到城市,幾乎每一箇中國人多少都直接或者間接看到了金庸的書或者是金庸的書拍成的影視或者聽到了他人提到金庸的書。也就是地球上1/5的人都知道金庸的書。

這個成就,早就超越了文學獎的範疇。前無古人可能後無來者。

那些獲獎的文學作品,它的功能,是不是比金庸小說還要卓越,這得看閱讀的人個人價值觀。整體來說,可以認定持久的越是知名度越高傳播越廣泛的就是最好的。畢竟文學獎的評委只代表幾個人的口味,大面積的傳播,而且是反覆的傳播,才是符合超大量人群的口味,顯然比文學獎的幾個人的評價更客觀。因此,既金庸的書接近14億人知道或者看過,那就是最好的。因為不好的,大家會沒興趣傳播。

再加一段,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文學,文學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行業,不屬於壟斷,誰都能寫,文學作品或者文字作品就是產品,越是知名度越高,用戶範圍越廣,這種產品越是質量好,金庸牌的產品就是武俠小說,14億人用過的同一個牌子同一種產品,絕對是世界第一的品牌。如果文學獎是頒發給最受歡迎的文學產品或者是最好質量的文學產品,那麼,有接近14億用戶基礎的產品,而且不是兩桶油那種強迫二選一的產品,是自由選擇的文字產品,是不是最牛的?

這個答案帶了個人喜好特色,大體上,我自己覺得應該是比較公平客觀的觀點。


西格瑪的化學


我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的水平有多高,它的水平再高,也是國外的,不是中國的。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金庸的文學水平比諾貝爾文學獎的水平還高,別拿國外想標準來衡量中國的事情,標準不一樣,文化不一樣,我們中國自己的作家,我們中國人自己承認就行了,只要我們認為金庸比諾貝爾文學水平還高,那就是比諾貝爾高;我們中國自己的好東西,不需要拿國外的標準來衡量。因為我們自己再好的東西,人家外國人不一定認同,別去浪費好東西,同樣,他們的東西我們也不需要全部認同。你叫外國人來些中國的武俠可能嗎?你讓金庸去寫莎士比亞寫的東西可能嗎?不可能,所以,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自己承認珍惜就行。別人我不管,反正在我心裡,金庸的文學水平就是比諾貝爾還高,別問我為什麼,讀者都知道。金庸的小說不是純粹的小說,把歷史,玄學,易經,五行,陰陽八卦等多種中國文化巧妙的融合到一起,使讀者欲罷不能,此等小說,試問有幾人能做到?外國人對中國的文化了解多少?對中國人的武俠夢又瞭解多少?他們知道中國人喜歡什麼文學作品嗎?對中國人的俠義精神能知多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懲奸除惡,忠肝義膽,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遇上紅顏知己,一路笑傲江湖,這才是中國人心中那個俠義的江湖夢……


usnwoxjdnjxjwnjxnx



金庸偉大,無需諾貝爾

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不能否定金庸文學成就的輝煌貢獻。

獲得該獎的,誠然不少文學巨匠。沒有獲得該獎的,也有不少文學大師。

從來古今文學藝術,都有在朝在野之分。江湖之上,奇才輩出。朝堂之外,尤有遺珠。

向來外國不懂艱深的中國文學,更不懂中國官場和江湖的潛規則與厚黑術,我想這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不懂的地方,也正是金庸的精深之處。


胡川徽永不馴服


達不到,這個問題是個很二逼問題,如此的話可用這句反問回答,瓊瑤可不?張恨水可不?都不可,因為他們只展現了文化的低層次,也就是娛樂化,而沒有展現其高層次,即對社會,人性深刻的揭露,指引,化解,詮釋,也可以說文學是精英的藝術,不是有人就能做,你可以有成幹上萬的粉,但那不代表先鋒的潮流,換句話說他給人的東西除麻醉外沒有有價值的東西,是來人朽的!


西園青藤下


能達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水平,但是獲不了。有很多人認為原因在於金庸的小說不屬於嚴肅文學。我想像黃衫一樣微微一笑:錯!世界處處有江湖,就說文學吧,偏要分出個嚴肅文學通俗文學來,嚴肅文學就要瞧不起通俗文學。至於什麼是嚴肅文學,大家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到最後都只好說,嚴肅文學更深刻,更能挖掘人性的複雜。你要看百度,發現上面寫的是:“嚴肅文學即通過文字來表達對人性的思考和對世界的認知,希望通過文學來啟示人類,以達到影響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這一目的,其思想影響深遠,令讀者讀後滌盪心靈,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就好像通俗文學不能達到這些目的似的,難道柯鎮惡讓人笑話完之後沒讓人覺得心底酸酸的,這不是一種思考?難道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能影響世界觀人生觀?難道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不能盪滌讀者的心靈?所以這都是一堆廢話。要我說,嚴肅文學是什麼?就是完全按西方評獎標準寫的作品。

那麼西方標準是什麼?是無法解脫的頹廢與絕望。你看看艾略特的《荒原》,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加繆的《局外人》,貝克特的《等待戈多》……這些獲獎人的作品,哪一部不是頹廢、荒謬與絕望?所謂的嚴肅小說不過是表達這種無法解脫的狀態。西方的文學本來也是在向死局邁進,取的名字也是沒有退路:十八世紀的啟蒙主義文學,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二十世紀有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那麼後現代之後是什麼?難道一直再加個“post”,不斷後後後下去嗎?名字沒法取了,這是一種無法解脫的狀態。但這不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中國自古以來提倡修身養性。人進入絕境了,那就去修身養性,一切從頭開始。並且通過自修之後還能成仙成佛,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人是可以解脫的。所以中國人不喜歡這種頹廢和絕望。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後也要化蝴蝶在一起,《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和焦仲卿殉情後,也是“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他們仍然在一起。中國人是不喜歡悲劇的。

金庸的作品之所以那麼讓人喜愛,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故事裡雖然有很多的悲劇,但結局總是美好的,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這樣一來,那當然是通俗文學了。我還曾看到有人為貶低莫言和餘華,說他倆的作品在德國根本就是通俗文學,連嚴肅文學都算不上。理由是那是大眾看的書!所以嚴肅文學還要加上一條:少有人看!你說金庸還能獲獎嗎?

還有一點,西方文化是以人性本惡為前提的,人生來就是罪人,所以認為寫人性惡、人性醜才是揭露人性。但中國的文化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所以些人性善的作品是不會被認可的。就同類型的小說來說,與金庸最近的應該是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但金庸一部《天龍八部》,淋漓盡致寫出了人生的兩難困境,無法逃脫的悲劇命運,悲天憫人的情懷,比僅僅為復仇的伯爵不知道高了多少格局。

那金庸的作品為什麼不是世界名著?這個不是更清楚嗎?名著不名著的,那不也是發達國家說了算?

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吧,國人總想著走出去,總想著得到世界認可。就好像只有世界認可了,才算優秀似的。可以說是非常沒有自信了。其實,又何必呢,國家強大了,文化才會得到認可,那些受過歡迎或者正受歡迎的作品,才會在全世界傳播。

金庸獲不獲獎有什麼關係,他的作品是不是世界名著又有什麼關係?有幾億的國人喜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那就夠了。


大喵米思潘


答:瞎?評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瞎,他們對於中國來說是文盲!金庸的文學作品色,香,味俱全,書寫中國歷史背景悠遠,創意和境界滿分,唯美,動聽而江湖豪邁!他的文學造詣遠遠超過諾貝爾文學獎,全中國人,不,全世界的華人幾乎都認可和欣賞金庸的文學作品,他根本不屑於得什麼浪得虛名的諾貝爾文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