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孩子,挑戰》

本書的作者是魯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從“獨裁的階級社會”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現代社會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民主不僅僅是一種政治思想,也意味著生活方式、育兒方式的改變。如何在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這是現代教育的基礎課題,也是現代父母要面對的永恆挑戰。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有特別鮮活的案例,孩子與成人之間的事,動作語言心理狀態和當時情景的描寫,我們很容易找到自己身邊的影子。案例的解讀特別容易幫助我們理解書中的理念。

主流的8090後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尊重孩子的父母。我自己也是,但是沒讀這本書之前,對於尊重的理解還是比較片面。經常是尊重了孩子,然後又委屈了自己。通過讀這本書,我才真正理解尊重的概念,除了尊重孩子,還要尊重自己,同時尊重當時的情形。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知道了界限,父母的感覺也不憋屈。

這本書還具體闡述了孩子不當行為的表現以及背後可能的目的,也給出了指導意見。例如四個錯誤目標:過度關注、權力之爭、進行報復、自暴自棄。然後通過好多章節具體分析這幾種情況。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現,這些對我的幫助非常大。比如對於尋求關注的孩子,我們不需要時刻去關注她,只要給他安排任務去做。

讀《孩子,挑戰》

本書一共有38個章節,每個章節的內容都不長,家長朋友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就看看。

書中提到現代父母的兩難處境,在人人平等的社會里,我們不能控制和命令別人。平等,就是每個人都有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利,這使得丈夫失去了對妻子的統治權,父母也失去了對孩子的統治權。我們經常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孩子們不分時間地點,經常做出讓家長頭疼傷腦筋的事情,例如在遊樂場賴著不走,撒潑打滾,爸爸們只能無奈的掏錢滿足。在家裡很多孩子也表現的不配合,不願意承擔家庭工作,沒有禮貌。對付不聽話的孩子,我經常用祈求,命令,哄騙,處罰,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守規矩。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必須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否則我們幾乎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為。書中舉例說一個小男孩在畫畫的時候不停地跺腳,製作噪音。媽媽不斷地呵斥他也沒有用。其實孩子的動機是想要引起媽媽的關注。最重要的是堅持,我們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我們要改變要做什麼。瞭解、鼓勵、合理後果、相互尊重、尊重規律、贏得合作,這些都是解決權利之爭的方法。

這本書還提到了孩子如何面對過錯,建立自信等等。非常值得一讀,既有心理學基礎,又通俗易懂的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