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如何洗的?英國傳教士一比喻令人作嘔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如何洗的?英國傳教士一比喻令人作嘔

自從清軍入關以來,我們漢族的風氣為之一變,在明朝時,我們漢族人的頭髮都是盤起來的,然後再拿一個髮髻,將它簡單的插起來,這就是明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但是,自從清軍入關以後,在整片中華大地上推行他們自己的民族服飾,包括頭飾,宣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很多老百姓不願意留辮子,結果呢,他們就遭受到清廷的血腥鎮壓,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就發生在那個歷史階段。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如何洗的?英國傳教士一比喻令人作嘔


迫於形勢,我們很多漢族老百姓只好留起了辮子,那個時候清朝也在積極的融入我們漢族的社會,尊重儒教,尊重中華文化,傳統習俗,推行滿漢一家親,不過呢,在封建禮教上確實管得甚嚴,閉關鎖國程度,甚至比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沿海地區的人民,清朝皇帝下令,讓他們往內陸遷居,不允許他們進行海上貿易,這點對後來的英國人而言,真的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明明有著大好的金山,銀山不會利用,那不是暴殄天物嗎?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如何洗的?英國傳教士一比喻令人作嘔


在英國人尚未用鴉片攻入我國市場之前,他們是先派了傳教士進入我國,在我國進行基督教的傳播,其中他就在我國發現了一個令他十分不解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是清朝的男子為什麼都要留著長長的大辮子?而且普通老百姓還不經常洗頭,他把這一路的所見所聞,全部都記錄在案,其中他對於清朝男子大辮子的氣味,描述的極為詳細,比喻令人作嘔,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吧。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如何洗的?英國傳教士一比喻令人作嘔


大家有可能不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清朝的男子除非是有錢人或者是貴族,否則的話,普通老百姓一年洗頭都不會超過五次,這位英國傳教士,他說我們國家的女人都是三寸小腳,在女孩很小的時候,他父母就給他穿上了三寸金蓮鞋,而且即便是腳長大了也不讓他脫,即便是女孩子哭著喊著都不行,而且他還經常看到很多普通清朝老百姓不洗頭,於是在大街上遇到這些人,都能夠聞到濃濃的一股老鼠屎的味道,真的是惡臭撲鼻。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如何洗的?英國傳教士一比喻令人作嘔


其實不是我們國家的普通老百姓不愛乾淨,而是當時的條件實在是太過艱苦,貴州人家可以讓自己的傭人幫自己打理辮子,兩三天洗一次頭,但是窮人家就不行了,他可沒有傭人幫他打理洗頭,於是他們很多時候迫於無奈,一年也只能洗個兩三次頭,身上難免會有一股味道,對此大家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