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國陳廷敬簡介 陳廷敬是怎麼死的?

大清相國陳廷敬簡介 陳廷敬是怎麼死的?

陳廷敬是清朝著名學者,一生著述頗豐,是《康熙字典》的總修官。他在清朝備受重用,一生升遷二十八次,最後位至宰相。

陳廷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崇禎十二年的時候在澤州府陽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出生。

清順治十五年,陳廷敬參加科舉考試,順利的考中進士,後來選為庶吉士。其實陳廷敬最開始的時候叫陳敬,但是因為當年參加考試的時候,還有一個也叫陳敬的考生是順天通州人氏,也中考。朝廷為了區分兩人,於是就賜他“廷”,此後改名為陳廷敬。據說陳廷敬這個名字,還是順治帝親自為他取的。

順治帝去世之後,年幼的康熙繼位,陳廷敬成為起居注日講官,累遷翰林院侍講學士,掌院學士,日值弘德殿講經。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陳廷敬可以算作是康熙帝的老師。終康熙一朝,陳廷敬深受重用。

公元1673年。陳廷敬轉侍讀學士,充武會試副考官。因為擔任會試副考官的原因,得以接觸更多的學子,也因為這樣他的名聲也漸漸傳揚出去。

公元1676年,選內閣,陳廷敬被選出,升內閣學士,充經筵講官,每日為康熙帝講課。

公元1682年,陳廷敬再次擔任會試副考官。當時正好遇見副都御使餘國柱平定滇南,上奏請釐定樂章。禮部開會決定,依順治帝時期的慣例,陳廷敬撰擬十四章,旨下所肄習。

兩年之後,陳廷敬再次升遷,為左都御史兼管戶部錢法。在掌管戶部錢法之時,陳廷敬做了不少的改革。

第一就是請求錢幣官鑄,杜絕錢幣私鑄的情況,統一市場貨幣。第二就是減免銅稅,方便民間採礦,促進礦產量的提高。第三,擬定朝廷官員服飾制度,倡導節儉,禁止奢靡風氣的高漲。選擇督撫官員,也以愛民廉政為準。加大對貪官汙吏懲治力度,杜絕汙吏貪官侵害百姓利益。

公元1685年,又再次《勸廉祛弊請敕詳議定製疏》,嚴厲抨擊官場貪汙受賄之風,指出正是奢侈之風導致貪汙的盛行,只有節儉才能保證廉潔。康熙帝對其大加讚賞,接受了他的建議。

公元1686年,陳廷敬遷工部尚書,與學士徐乾學奏進《鑑古集覽》。同時受康熙帝器重,成為《三朝聖訓》,《政治訓典》,《方略》,《大清一統志》,《明史》等書纂修的總裁官,

公元1687年,山西道御史陳紫芝彈劾剛上任湖廣巡撫的張汧,“位任未久,黷貨多”。陳廷敬和張汧有親戚關係,於是被敵對官員抓住把柄,趁機彈劾他。

張汧最後被查明,“貪汙銀九萬餘兩”判處絞刑。陳廷敬也受到牽連,最後上書謝罪,請求辭職回家。

公元1689年 ,陳廷敬又被高士奇、徐乾學等人彈劾。但是康熙帝知道這二人人品不行,所以不僅沒有處置陳廷敬,還反而把徐乾學、高士奇等人貶官外放。兩人離京不久,陳廷敬就被起用為左都御吏。

公元1703年,陳廷敬拜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值講經筵。公元1705年,成為杭州,蘇州,江寧等地考官,後與大學士張玉書,掌院學士

公元1710年,與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開始編撰《康熙字典》,成為《康熙字典》總裁官。不久因病請求休假,第二年又因為張玉書去世,而被重新召回。

公元1712年,陳廷敬病情加劇。康熙帝下令讓太醫醫治,無效,一個月後去世,康熙作輓詩悼之,諡文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