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摘自:小喬妙招坊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清朝軍隊的衰敗,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挨個倒下。八旗兵,在康熙年間便基本廢掉了,接著是綠營兵,然後是湘軍、淮軍、北洋新軍。在19世紀末期,滿清政府內憂外患的時候,有一位人物,將衰敗的滿蒙八旗撐了起來,在對外對內戰爭中都表現不俗,直到他並不光彩的戰死,清朝最為信任的滿蒙八旗軍退出了歷史舞臺,中國的軍史,才徹底成了湘軍、淮軍的一統天下。這個人,就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僧格林沁一生戎馬生涯,先後與太平軍、英法聯軍、捻軍作戰,大小戰鬥數百次,有輸有贏。而最能體現他一生事業的,是三件事:消滅太平天國北伐軍,在大沽口擊敗英法聯軍艦隊,還有重創山東直隸一代的捻軍。從14歲到39歲,僧格林沁就一直在不停的加官進爵,皇帝對他的信任也是與日俱增,史載“出入禁闈,最被恩眷”。驕傲與蠻橫,在這個順風順水的年輕郡王心中,也逐漸的滋生起來,除了皇上,他是誰也不放在眼裡了。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在太平天國已定都天京,派林鳳翔、李開芳兩員驍將率領兩萬精銳北伐。僧格林沁受命統領健銳營、外火器營、兩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巡撲五營及察哈爾各官兵,並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蒙古諸王勁旅出京。九月,設防紫荊關。面對著百戰百勝得太平軍,僧格林沁親自帶隊衝鋒,使得士氣大振。孤軍深入的太平軍後援不濟,南方戰士又難以適應北方的嚴寒,經過三個月交戰,北伐軍損失慘重,退到連鎮一帶。咸豐帝大喜賜僧格林沁“湍多羅巴圖魯”稱號。隨即他又移師圍攻山東高唐州另一支北伐軍。北伐軍將領李開芳率八百餘騎退守茬平縣馮官屯,僧格林沁督萬餘人圍攻,又用老辦法引陡駭河水灌屯。五月,馮官屯失陷,李開芳突圍被俘,被僧格林沁解送北京殺害。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太平天國的北伐剛剛平定,咸豐六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就爆發了。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直隸總督防守的天津大沽海口戰敗,清廷英國代表簽署《天津條約》。僧格林沁得知後,向咸豐帝奏請,堅決要求撤回談判代表,主張調用全國的兵員,傾全國的糧食,重新整頓軍隊,進行徹底抗戰。被打怕的咸豐皇帝沒有采納這個建議,但為了防止英法聯軍的進一步行動,咸豐九年(1859年),咸豐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僧格林沁重新修城安炮,構築營壘,增設水師,整頓民團,籌餉制械,使天津防務加強,兵勢大振。為了守住要塞,又將原大沽口一千六百餘名陸兵增至三千名,並抽調了騎兵五千名增援,同時還在大沽口南北岸各重建炮臺三座,做好作戰各項準備。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咸豐九年(1859年)6月,英法新任駐華公使普魯士、布爾布隆率領所謂換約艦隊從上海沿水路北上,艦隊由一艘巡洋艦和13只炮艇組成,這原本只是例行外交規程,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咸豐皇帝可能認為防備已經齊備,又犯起混來,決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讓官兵假扮鄉勇襲擊洋人。僧格林沁自然會忠實執行這個自己也深以為然地命令。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6月16日,英法軍艦到達大沽口,6月22日,僧格林沁奉命照會英、法公使,指定他們由大沽海口北15千米北塘登陸,進京換約,並不準他們隨帶兵船武器上岸。本是第一次大沽之戰的戰勝國的英法兩國,自然不會按照戰敗國的要求,表現的極為無理。25日早晨,英法兩國公使又接到了直隸總督恆福的照會,這時,僧格林沁軍事行動已經開始進行。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僧格林沁對官兵說了句:“上申國威,下抒民望”的口號,讓人熱血沸騰的口號,這次戰果確實輝煌,打沉敵艦5只,打傷6只,打死打傷英國侵略軍1578人,生擒2名,法軍死傷14人。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至今,中國何嘗有過這樣的勝利?僧格林沁也確實盡到了一個前線指揮官所應該盡的責任,指揮相當有方。此戰後咸豐皇帝對於僧格林沁和鎮守大沽口的官兵們都大加封賞,朝野上下一片皆大歡喜。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滿清八旗最後一戰,曾殲滅英軍1578人,這一戰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作者:愛國曆史秀,本文由“大歷史的光輝”創作!)

“謝謝你顏值這麼高還來看小編的文章,如果覺得本文有幫助的話,請勞煩為小編點贊及轉發,以示鼓勵,如果覺得意見不足,歡迎大家發表評論,小編將繼續寫出優質文章回報大家。如果還想繼續看小編後期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下次看文章不迷路謝謝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