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和珠三角,誰未來的潛力更大?

軍統60


我個人認為直接拿珠三角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較是不正確的。首先因為珠三角城市群只是廣東省省內以廣州、深圳為首的九座城市外加香港、澳門兩座特區組成。而長三角城市群卻是包括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省內的二十六座城市組成,無論是城市規模上還是經濟總量上長三角城市群應該都是佔相當大優勢。

言歸正傳,關於“珠三角”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哪個未來發展潛力更大這個問題,這應該是因人而異,但我個人還是認為珠三角城市群未來發展潛力應該會更大一些。首先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規模去年僅為長三角城市群的規模一半不到,但其去年經濟總量已經突破十萬餘億。

再者在整個珠三角城市群內,經濟總量在兩萬億以上的城市分別有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座城市,而相比之下在整個長三角城市群二十六座城市內只有上海的經濟總量在兩萬億以上,其中差距可謂是一目瞭然。此外在以上四座城市當中,今年上半年只有深圳的實際經濟增速超過百分之八。由此可見,未來深圳或者說整個珠三角城市群的發潛力巨大。當然上海的增速雖低於深圳,但其實際增量或還在深圳之上。

不過話又說回來,“長三角”城市群目前還是我國最大的世界城市群之一,其核心城市圈除上海之外,還有例如南京都市圈、寧波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等小型都市圈。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去年年底長三角城市群二十六座城市經濟總量高達十八萬億,佔據全國經濟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雖然就目前而言“珠三角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在經濟總量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但就從城市群未來發展潛力來說,我個人認為“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潛力恐還在長三角城市群之上。在此我也希望未來“長三角城市群”能夠與“珠三角城市群”攜手共進,為地區經濟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個人認為長三角地區未來潛力更大。

從地理位置看,長三角位於長江下游,地勢平坦而開闊,建設阻力更小;東臨黃海、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可以依靠沿海航運發展海洋產業,也可以聯結南北方地區;還可以依靠遠洋航線擴大中國的輻射影響力,增強對外交流;由於長江橫貫東西,長三角可以依託長江水運,溝通東西部地區。珠三角位於珠江下游,從面積上來看,由於北部有南嶺阻擋隔離,其向北發展擴大面積的阻力很大,向南又無陸地可以開拓,從擴張的角度來看就已經十分不利;珠江發源於雲南省,流經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影響力要遠遠小於長江,對內地溝通的作用較弱。

從交通條件看,長三角各城市間早已互通高鐵動車,從杭州到上海不到一小時,上海到蘇州不到半小時,蘇州到無錫15分鐘左右,無錫到常州也是15分鐘左右,常州到南京20分鐘左右。滬寧城際也已經將上海和南京之間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相互聯通起來。還有客運專車做輔助。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幾條城軌尚未修通,在交通上就已經十分不利。

從動力機制來看長三角以民資主導為動力,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是較早也比較成功的商業模式。珠三角是外資推動型的動力機制,外資企業較多,對外資的依賴相對較大,主要是東南亞、香港和海外的資本,而隨著政策優勢的趨同和國家戰略重心的轉移,珠三角出現了外資轉移的局面,增長動力不足。今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 2020 年要將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世界級的城市群,還將上海定位為“全球城市”。從戰略的重視程度來說,長三角似乎就已經略勝一籌了。


大貓財經


我不住在珠三角也不住在長三角,所以可以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珠三角發展的黃金時期是改革開放初期,依託著香港、澳門的經濟輻射。中央決定在1980,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為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立也讓珠三角迅速崛起,成為全國經濟的領頭羊。珠三角主要輻射廣東省,也讓廣東GDP成為全國第一。


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長三角的機遇來了,國家給了浦東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持,上海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帶動長三角經濟圈的火車頭。長三角經濟圈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大長三角經濟圈還包括了安徽幾個城市,長三角經濟圈逐漸形成。

珠三角以前主要靠香港、澳門,帶動經濟迅速崛起。曾經有人這麼說深圳是香港的後花園,珠海是澳門的後花園。隨著廣東的經濟崛起香港、澳門的帶動作用在減小。深圳和廣州即將取代香港和澳門的作用。雖然珠三角經濟圈不容小視,但是珠三角只是輻射廣東省經濟,有一定的侷限性!發展潛力肯定沒有長三角大。

長三角經濟圈包括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帶動江蘇、浙江、安徽的經濟發展。隨著這幾年經濟高速發展蘇州、杭州、常州、寧波、等,長三角城市迅速崛起。長三角相比珠三角發展潛力更大,珠三角主要經濟輻射廣東省。而長三角經濟輻射一市三省,以及沿江經濟帶城市,明顯長三角經濟帶動面積更大,潛力也更大。


煙淡而無味


我想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長三角,什麼是珠三角,先來普及一下:

顧名思義,長三角是指長江三角,珠三角是指珠江三角。

這個問題是個被爭議很大的問題,有人認為珠三角好,有人認為長三角好。

從歷史上來看,除去最近一百年,長三角一直是發展最好的地方,一千年多年來,長三角所在的江南地區一直是朝廷的稅賦來源,經濟重點區域。現在也不例外。終究是由於長江三角地區的地理環境要優於珠三角地區(如果不存在對外貿易,那麼長江三角將無可置疑地成為最重要的

天府之地。所以500年以前,珠三角地區都是沒人住的地方也就容易理解了)。

不過,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得沿海城市成為新的發展點,也使得珠三角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在改革開放除去,廣東省依據其獨特的窗口優勢,迅速發展起來。為何海運時代,珠三角變得重要?

從地圖上來看,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除了日本、韓國與北美洲之外,所有的歐洲大陸國家、非洲大陸國家、東南亞國家、中東國家,也就是圖中左側的所有國家,如果想要與中國進行海路貿易,必須要通過馬六甲海峽,而經

過馬六甲海峽最先到達的就是珠三角地區,而長三角地區,主要依靠內陸省份之間的相互貿易以及美、日、韓等。

所以說,珠三角是攜大航海時代之便,成為新貴,而長三角地區是天生麗質,底蘊豐厚

現在來看,大航海時代遠沒有結束,人類之間的交流也不會退步。所以,在未來幾十年內,珠三角地區將會依然擁有這種優勢,但是有此優勢就足以將長江三角甩在身後?不一定。

但是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與進步,當陸運重新崛起的時候,珠三角極有可能因此沒落(不過陸運啥時候能崛起還說不好,至少得幾十年後)。我們先來看看中國近些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絕對是一項戰略性的舉措,就瓜達爾港的建設來說,絕對值得中國投入500億美金。

這條通道將為中國與世界的貿易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陸路運輸的成本才是關鍵。如果這一戰略最後能夠成功實施,那麼必將是對珠三角地區的致命打擊之一。


以股易金


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主要看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國家定位。長三角是我國努力打造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珠三角只是國家確定的一個大灣區。

第二,科技實力。我國三大基礎科研基地,長三角就佔了兩個:上海和合肥。而珠三角,一個也沒有。我國十大應用科研強市,長三角就佔了四個:上海、南京、合肥和杭州。珠三角僅有一個深圳,而且在十大應用科研強市中排名靠後。

第三,對人才吸引力。我國對外籍人才吸引力最強的十個城市,長三角就佔了五個:上海、合肥、南京、杭州和蘇州。珠三角三個,分別是深圳、香港和廣州。

第四,人口基數。珠三角人口基數僅幾千萬,長三角人口基數兩億多。

第五,創新能力。高新技術開發區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創新實力。我國十強高新技術開發區,長三角就佔了三個:上海張江高新技術自主開發區、杭州濱江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珠三角,僅有深圳高新技術開發區上榜。


第六,金融實力。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三大金融中心排名分別是北京、深圳和上海。其中,深圳排在上海前面。但是,長三角除了一個傳統金融中心上海,還有一個互聯網金融城市:杭州。上海和杭州的金融實力相加,超過深圳。珠三角,加上香港,則超過長三角。

第七,交通地位。長三角有著全國最大的航空樞紐,上海。另有三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杭州、南京和合肥。珠三角的交通樞紐地位全國排名第三,其中,全國性交通樞紐,三個:香港、廣州和深圳。就目前來說,香港的交通樞紐地位高於上海。

七項因素,長三角以五個佔優,完勝珠三角。其中,作為決定性的因素:國家定位、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長三角完勝珠三角。

中國,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國家。珠三角最終有沒有可能逆襲長三角,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就像同是金融中心,本來排在上海後面的深圳,卻超越了上海。目前只能說,國家定位和基礎條件,長三角完勝珠三角。但是,最終的發展,還要取決於各自的資源整合能力、科技轉化能力和區域一體化能力——這三項因素中,珠三角除了香港,其它部分都是省內城市,城市一體化難度顯然小於長三角,資源整合難度也低於長三角。而長三角城市群,由於跨省,資源整合和區域一體化難度要遠高於珠三角。

好在,長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經成立長三角一體化辦公室,長三角三十個城市也定期開會,商討區域一體化過程中的資源整合。


鄭瑞文2015


這個問題有得爭論了,珠三角與長三角,一個體量(城市數量及GDP)小,一個體量很大。不過,我認為珠三角未來的發展潛力更大一些。理由如下:


(珠三角)

一,珠三角地理位置更優越

珠三角距離東南亞、大洋洲及馬六甲海峽更近,更利於與東南亞國家、大洋洲國家及非洲、歐洲國家間進行國際貿易與合作,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有一定的地理優勢。 而且,珠三角毗鄰港澳,港澳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將在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為珠三角城市帶來莫大補益。

二,珠三角城市間的協同能力更強

珠三角城市群比較集中,而且在廣東一省之內,政策推進會更暢順,施政效率也更高一些,因而在區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更易協同,更易產生合力,從而更利於城市群的整體發展。而長三角城市多而分散,且地跨滬、江、浙三省(市),相對來說,協同發展的能力較珠三角要弱,一體化推進過程稍顯吃力。


(長三角)

三,珠三角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優勢

深圳是創新之都,雙創指數全國第一,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不僅深圳,廣州、東莞的創新能力亦非常出色。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廣州、東莞匯聚了眾多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科技型企業,如華為、大疆、騰訊、中興、富士康等。目前正在構建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將形成一個超級產業帶,成為推動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

綜上,未來的發展潛力,珠三角要比長三角大。


影子伴你


長三角和珠三角潛力的對比根本是在其核心城市上海和深圳競爭力的對比。

首先,我們具體點用上市公司市值進行對比。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剛剛突破10萬億大關,狂甩了上海幾條街,多出了1個廣州或3.5個成都。注意,深圳是比上海多出一個一線城市。

基金君和數據寶聯合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11月底在A股、H股和美股上市的深圳公司總市值達到了10.04萬億人民幣,而上海為7.5萬億。

深圳真的會超越上海嗎?

上市公司總市值只是指標之一,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深圳競爭力第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中國經濟日報”在2017年7月在北京共同發佈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報告發布了中國289個城競爭力指數及排行榜,深圳綜合競爭力全國第一,上海排名全國第三,香港排名第二。


深圳人口吸引力超上海

人口是經濟的基礎!百度地圖每個季度發佈一次中國城市研究報告,通過百度的數據能力,測算出各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

201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深圳蟬聯第一名。第二到第四名是北京、廣州和上海。

第三季度的數據深圳儘管被北京超越了一點點,但仍然明顯高於第四名的上海。

核心城市的勝敗,就像打仗時候精銳力量的較量,優勝的一方將勢如破竹贏下這場較量,更何況珠三角還有香港,廣州這兩個一線城市助陣。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下上海深圳民營企業的差距,深圳這一點是碾壓上海,以後有機會跟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JOE150958745


這個問題還有問的價值嗎?十個珠三角都抵不上一個長三角!珠三角也是大勢已去了,以後得發展就算比武漢城市圈都不如。

長三角歷來都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有經商重商的傳統,又是書香之地,無論商業經濟,還是教育人文,乃至社會秩序、城市建設,人的素質,哪個不比珠三角領先一個世紀?

長三角上海9所211高校,江蘇11所,浙江1所,安徽4所,加在一起25所!廣東區區4所!

長三角多少大城市?不說上海杭州南京無錫蘇州,就是隨便一個南通常州,拿到廣東都是秒殺廣深之外的隨便一個城市!

就算比經濟,長三角的人均GDP也遠超廣東或者珠三角,GDP總量是幾乎三個珠三角,銀行存款是2個廣東。

廣東人不要心比天高,動不動和京滬比比,動不動和長三角和京津冀比比,能和成渝比比就不錯了,和武漢比都還不如!


武大東湖


一、廣東擁有21個地級市,而珠三角地區擁有廣州、深圳兩個國家超大城市,世界工廠東莞國家新一線城市,佛山、惠州、中山、特區珠海四個二線城市以及江門、肇慶兩個三線城市。其面積55070平方公里,人口5927萬人,GDP產值67906億元,人均產值114517元,珠三角九地市的產值佔全國的9%強,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發展最快最好的地區。△國務院同意設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藍圖是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港澳國際化港口與國際化金融貿易中心地域優勢地位,促進粵港澳11市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灣區,為中國經濟更好融入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二、長三角地區包括了上海、江蘇中南部九市、浙江中北部八市及安徽東南八市。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魚米之鄉"。26個城市擁有人口1.515億人口,佔全國人口的近11%。GDP產值14.5億元,佔全國產值近18.9%。人均產值95708元,無疑是中國最大最富饒的城市群,但長三角城市群,橫跨四省市,相對而言要協調發展,更加不易。在對外貿易方面,上海顯然與香港客觀上存在一定差距…


留研



長三角和珠三角,是當代中國二個最發達的地區,但我更看好珠三角經濟的發展潛力。長三角歷來是中國的魚米之鄉,農業富庶,工業發達,尤其是它的龍頭老大——上海,一直都是中國工業,經濟中心。


解放前後,上海人才輩出,許多中國有名望的人物都在上海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更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之一,當時的上海人,許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眼界開闊,思想活躍。但是,經過五,六十年代長期的計劃經濟的薰陶,下一代的上海人已經習慣了計劃經濟時代的上班下班生活習慣,加之70年代教育的缺失,已與上一代不能同日而語。



反觀珠三角,雖然工業,經濟發展歷史沒有長三角那樣悠久,但它是在改革開放以後興起的,沒有包袱,從基因裡就根植了市場經濟的基因。尤其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工商業經濟在改革開放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它的工商業經濟,在各個珠三角地區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就像一粒種子,在珠三角遍地開花。尤其在香港澳門迴歸以後,珠三角如虎添翼,許多先進的經營思想,商業理念被該地區的人們接受。所以珠三角地區經濟自由化程度比較高,民營經濟發達,先進製造業發達。而上海雖然GDP總量很高,但它的國有經濟佔有很大,房地產,金融等經濟比重也太大,雖然也有一些先進製造業,但大多是國家行為,像當年國家重點投資的上海石化,寶鋼等等,都在衰退。上海人思想比較保守,進取心不大,上海要發展,必須靠國家扶持。蘇南地區又以集體經濟,外企經濟為主,在現代世界經濟的大背景下,已經有了衰敗的跡象。而浙江雖然民營經濟發達,但總體是以小商品,輕紡工業為主,技術含量不高。雖然它有一個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但畢竟是虛擬的,沒有像珠三角那些電子工業,通信製造,芯片製造這樣的先進製造業。而且珠三角不像長三角,它沒有一個明顯的龍頭老大,政治上廣州是中心,經濟上,金融上好像深圳成了中心。


而深圳,香港,廣州,珠海,澳門在經濟上都各有所長,還有東莞,中山,佛山等等民營的,先進的製造業也十分發達,分佈比較均勻。現在這個全球化時代,礦產,資源,財富都不是第一位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所謂人才並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學歷,而是要有先進的理念,強烈的進取心。珠三角的人們思維比較活躍,容易接受先進的思想,經濟自由化程度比較高,所以珠三角一定有更好的發展。在先進製造業,高新尖端技術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雖然現在的經濟總量很不及長三角,但它有更好的經濟發展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