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在河南省新安县郁山脚下,有一个名字听起来古色古香的村庄叫土古洞,20多年前,这是一个非常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山脊荒凉,村庄破败,生活贫穷。而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从1995年开始,土古洞村走集体道路共同致富,使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村民得到实惠,人称洛阳“南街村”。从此,土古洞村便掀起了学习豫南临颍南街村,“大学毛著、大学雷锋、大唱革命歌曲”的三大活动热潮。全村上下,干群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集体、人心思发展、人心思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经济建设一路腾飞,使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走进人间仙境般的土古洞村,矗立在村口右侧的宣传栏用工整的楷书着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的全文。左侧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村书记毛雨时题的一幅佳联“土古千年秀丽风光称胜地,洞村十里英雄儿女创辉煌”。整个村子呈十字形,村民分四区居住。东西南北两条主街道长千余米,宽20米,绿化带12米,民房均为一层或两层的独家小院。排排房屋之间,道路宽畅,全部绿化、粉壁洁墙,喷绘彩画、标语,各家门口还有小型的毛主席语录牌。村庄环境幽雅,令人心旷神怡。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鲜花簇拥,蜂歌蝶舞,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土古洞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村内有100多米深大小洞环套的“土古洞”,相传是北宋初年道教高人陈抟老祖隐居修炼之处,该村村名概由此而来。当你在村里漫步时,走至村委会附近,你会发现每户人家的外墙上都有毛主席语录,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之感。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1985年,新安县铁门镇党委按照年轻化、经济型、开拓型、公廉型的选干标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有文化、有干才、事业心强的共和国的同龄人郑向东推上了村委会主任的岗位。继而,他又接任了村党支部书记。郑向东一上任,就首先躬身基层,调查访问,问计于民,鼓励群众畅所欲言。短时间内,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46条。他和村支部其他同志认真分析,分类排队,制订解决方案。能解决的当即予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定期解决,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从而沟通了干群之间的感情渠道,消除了积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有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郑向东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更大了。他一遍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光辉著作,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找出当年穆青等同志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认真细致地反复研读。他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把他作为一面镜子,经常对照自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要像焦裕禄那样,一心为群众谋利益,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经过认真分析,郑向东决定从解决“三难”入手,靠办实事赢得民心。多少年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一直严重制约着土古洞村经济的发展。要想改变贫困山区面貌,必须首先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全村经济的腾飞插上双翼。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土古洞村,交通闭塞,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间土路沟通与外界的联系。“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1985年,郑向东带领全村干群打响了向贫困宣战的第一仗。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土古洞村原有的村道只有两三米宽,特别是入村的一段“明洞路”,其实是一条长500米、宽十多米的大深沟。为修这段路,他带领群众从两边土崖上取土往沟里填。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沟填平了。然而,夏季一场洪水,把沟里新填的土冲了个净光,一个多月的心血白费了。郑向东没有泄气,雨季过后,他又组织群众干了起来。在沟里开挖水道,让水走在路西边。他们在洪水入口处垒了一道石堰,把洪水拦在二道坪内。公路终于修通了,洪水也彻底驯服了。这条2.5公里的出村咽喉路,后来几经修建、拓宽、取直、硬化、铺油,现在已成了国标三级柏油路。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土古洞人过去吃水靠的是村边的脏河水。洗衣、人畜用水一处,很不卫生。一遇天旱,河道干涸,就得到四五里外的地方挑水吃。吃远水,摔伤了多少老人和孩子;吃脏水,使村里多次流行传染病,给多少家庭带来不幸。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1988年他们决定修建自来水工程。利用村南五里外山泉自然落差,将水引进村里。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1990年春,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土古洞人翻山越岭,挖土石千余方,埋设地下塑料管道6000多米,终于使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土古洞人祖祖辈辈天旱缺水吃、雨涝吃脏河水的历史。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路修通了,水引来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土古洞村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1991年春,郑向东费尽周折搞来了一套当地地质状况的勘探图纸。经实地勘测表明,土古洞村地下115米处的煤层,厚度达5米以上。“咱不能坐在宝山上饿肚子”!一句话拨动了全村人的心弦。在全体村民会议上,很快地达成了集资入股办煤矿的共识。为集资办矿,郑向东带头卖掉了两头牛。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集资入股10万元,1992年3月15日是土古洞最值得庆幸的日子,这天,矿井打到115米处,果真出煤了,闪光的乌金像滚滚的财源昭示着土古洞人幸福的未来。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这以后,他又组织群众大力发展林果业,在荒山上栽植各类苗木40000多棵。干部靠办实事赢得了民心,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20多年来,土古洞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学习南街,深入开展“三大活动”(大学毛著、大学雷锋、大唱革命歌曲)。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紧紧抓住家庭这个细胞,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等评比活动,弘扬正气,树立社会新风,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精神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友爱互助蔚然成风,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新局面。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大学毛著,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不怕吃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坚持每月一日的学习制度,除党员外,吸收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大学雷锋,就是要弘扬正气,树立社会新风。他们坚持每月2日为义务劳动日(即奉献活动日)。提倡每个村民每月做好事1到2件,并建立了好人好事登记簿,一季度一总结。大唱革命歌曲,就是要振奋人的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干社会主义。在开展三大活动的同时,他们还经常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德”、“三讲一树”教育活动;开展评比每年度的“十件新事”;开展“土古洞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大讨论,百倍珍惜今天的大好局面,为美好幸福的太平盛世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全村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村里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群众一呼百应。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土古洞人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浇灌幸福之花,使两个文明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更比一年强。现在,村民住上了新修建的平房或楼房,烧上了无偿供应的煤炭,日子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土古洞的集体经济也将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快速地发展、巩固和壮大。据村干部介绍,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土古洞村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将突破5000万元,集体收入可达500万元。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土古洞人对取得的辉煌成绩并不以此为满足,在郑向东书记的领导下,又对村中的发展做了详细科学的规划。在温泉洗浴中心周围,土古洞规划了几百亩果园,已经种上了桃、梨、苹果、葡萄、核桃等多种水果,围绕温泉洗浴中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村里决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栋生态农业研究所大楼已接近竣工;村里还决定把老村的窑洞开发出来,将来建成窑洞宾馆一条街,发展农家乐;现在的土古洞,来往客人络绎不绝,革命歌声雄壮嘹亮,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一个千年古村,它是如何从生活贫穷,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在谈到土古洞村发展前景时,郑向东介绍说,土古洞村在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项目的同时,该村在县产业集聚区的统一规划下,依托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丰富的地热资源进行规划旅游休闲度假区,从而大力发展旅游富民战略,让更多的游客到土古洞温泉山庄感受红色文化,沐浴温泉甘露,观赏田园风光,领略农家风情,让土古洞村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