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作者 | 包總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每個人、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使命,就是活著要做的事。

1999年,馬雲創立阿里巴巴時,定下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至今沒變。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馬雲像個"騙子",太能說會道,而且還盡說一些聽不明白的事情。就算知道這個人其實是個老師,不是騙子,但這個企業要乾的事也挺不靠譜的——你把生意放到我這來做,生意會更好。有這麼好的事?

這個使命,阿里巴巴立志至少做102年,這意味著橫跨了三個世紀,這是全世界極少有企業能取得的成就。正如馬雲說是,夢想還是要有的。

2018年,19週年的阿里巴巴,越來越接近達成它的使命。在後文,你可以看到,阿里如何讓天下的生意做法不一樣了。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可惜的是,馬雲卻要退休了,9月10日教師節公佈的消息:一年後的阿里巴巴20週年之際,即2019年9月10日,馬雲將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至於退休後,馬雲表示可能會成為一名老師。馬雲曾經是杭州師範大學的英語老師,他的微博名叫"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老師或許真是馬雲的使命。

馬雲多次表示,個人的離開對阿里並不會有影響。阿里今天的事業,是一個非常繁榮的經濟體生態系統,它還在不停的創新和發展,這一切都不繫於個人,而在於團隊。馬雲在致股東的信上說,阿里巴巴盡19年之力建立了獨特的人才機制、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因為這一切,才有今天的我們和一支屬於明天的領導團隊。

阿里構建了一個商業帝國,目前正是枝繁葉茂,又構建了獨特的傳承機制,如果事業這樣發展下去,那個102年的夢想,真有可能實現了呢。

阿里發佈了最新的財報,正好可以梳理它的生意,它又有了什麼新情況?

1

阿里的生意


阿里這個商業帝國,實在是太大了,業務線太複雜了,它自己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家企業自己做的什麼生意、怎麼賺錢?

印象中,阿里巴巴有淘寶、天貓,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但這個認識已經過時,至少可以說,阿里巴巴不止是電子商務平臺。

前兩天,馬雲最後一次以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寫了一封致股東的信。他在信中提到, 9年前(2009年)阿里巴巴已經轉型為一家技術公司,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上全面佈局,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變革打下基礎。

按這個說法,阿里巴巴是一家科技公司,正在為製造業提供新基礎,這個說法很像馬雲的風格,聽上去很厲害,但是不太明白(不明覺厲)。

還是盤點一下阿里的生意板塊吧。

按大塊來說,阿里巴巴旗下有四個業務板塊:

1. 核心電商;2. 雲計算;3.數字媒體和文娛;4. 創新業務及其它;


核心電商

這其中,核心電商是最大的業務板塊。截止2018年3月31的一年(2018財年),核心電商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為85.5%;最新的這個季度,收入佔比為85%。毫無疑問,這是阿里商業體系的根基。

所謂的核心電商,旗下包括:淘寶和天貓(國內to C的電商平臺)、to B的電商平臺1688.com、面向海外消費者的速賣通,以及收購的海外電商LAZADA等。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在這個根基裡,淘寶和天貓仍是兩大支柱,這和大家的印象是相符的。從本質上,它們歸屬於中國的消費零售業,過去這些消費在線下完成,淘寶和天貓消費零售把搬到了線上,但總的來說,它們的生意源頭還是中國人的消費。

2017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0%;其中網絡零售額為7.18萬億元,大約為1萬億美元,增長了32%。

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的財年,阿里核心電商GMV達到7600億美元,帶動該業務收入增長61%,這正是阿里被稱之為帝國的底氣。

核心電商之外,雲計算和大文娛是阿里很早的佈局,其實在阿里體系內佔比不大,但它們也都已經是各自領域的一極。

新零售

在電商之外,阿里搞了很多的大動作,正是很火的"新零售"。

新零售是阿里巴巴最新實施的重要戰略。新零售軍團,帳下已齊聚了餓了麼和口碑、盒馬鮮生、高鑫零售(大潤發)、銀泰商業、百聯集團、蘇寧和居然之家,甚至還包括最新收購的分眾傳媒。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截至7月底,盒馬鮮生已在14個城市擁有64家自營門店,成熟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了80萬,單店平效超過了5萬元,而中國的傳統零售業平效在1萬到1萬五左右。新零售的能量似乎已經得到驗證。

今年4月份,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現金全資收購了餓了麼;10月份,阿里巴巴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由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合併組成,並聯合軟銀追加了30億美元的投資。

很多人看來,這是為了應對美團的競爭。但其實,外賣領域(往大了說是本地生活服務)重金投入的背後,是更大的新零售的佈局,其戰略意義有三點:

1. 本地生活領域,對阿里體系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2. 餓了麼的蜂鳥系統,對阿里新零售來說是核心基礎設施;3. 高頻的支付場景,對阿里金融業務構成支撐。


這樣的新零售生態體系,和任何一個單賽道的企業競爭,都將形成降維打擊。

從紛繁複雜的佈局和生態跳離出來,阿里做了什麼生意?有電商和支付,而為了支撐這兩項海量數據的業務,又做了雲計算;又做了大文娛;現在又在大手筆地做新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務。

阿里所有的生意,都是圍繞消費者和商家的商業互聯網化,只是場景不停在拓寬——從實物電商到數字電商(大文娛)、到新零售,再到本地生活服務;同時還構建了所必需的基礎設施--金融、雲計算、物流網絡和配送系統……

另一種說法,阿里創造了一個數字經濟體,而阿里為其中的商家提供了最底層的基礎設施,阿里是這個中國最大數字經濟體的SaaS服務公司,它的盈利模式是收服務費。

從這個角度,阿里改變了中國很多生意的做法,它已經有了能量"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這取決於它想要多少take rate。

讓我們回到阿里最新的財報,看一看它的賬單,它自己的生意做的怎麼樣?

2

阿里的財報分析


截止9月30日的這個季度,阿里巴巴收入851.48億元,同比增長54%;從2016年第二季度起,連續10個季度保持超過50%的高速增長。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運營利潤135.01億元,同比下滑19%,主要受整合餓了麼和菜鳥網絡、投資數字媒體和娛樂等戰略業務、以及股權獎勵開支增加等因素的影響。

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00.3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不考慮一次性的開支項目,淨利潤為234.5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

其中,核心電商業務收入724.74億元,同比增長56%,保持了高速增長的趨勢。中國零售市場年度MAU為6.01億,與上年相比增加2500萬。另外,支付寶的國內年度活躍用戶超過7億,其中70%的用戶使用3項及以上的服務,一定程度上,這是阿里巴巴經濟體顯示了協同效應。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很重要的一點,核心電商業務的運營利潤率33.5%,環比略有回升。上個季度,這項指標下滑了5個百分點,引發市場的擔心,這背後的意義是,隨著阿里不斷加大數字經濟體的佈局,加快對海外市場的擴張,運營利潤率的指標的反映了這些動作對綜合盈利能力的影響,也是驗證所謂業務協同的客觀證據。這項數據環比回升,緩解了市場對阿里擴張的擔憂。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而電商,只是中國社會消費零售大盤子裡的一部分,但今年以來,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增速已經下了臺階,從10%以上跌至9%以下。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即使中國的電商(網絡零售)行業本身,經過很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不斷從線下切份額,但從今年開始,增速也不斷下行。在微觀主體上,京東從2017Q1到2018Q2,各季度GMV同比增速分別為41.8%、46.5%、32.3%、33.1%、30.4%、30.5%,京東是行業老二,但增速連續下滑,京東最新的季報還沒出,但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在這種經濟弱勢的背景下,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仍然穩健高速增長,這不僅僅是線上切線下的份額,更是在更大的規模上,在增速上碾壓了電商同行,切了線上更大多的份額,這簡直是大象在翩翩起舞。

在此之外,雲計算業務的營收為56.67億元,同比增長90%,連續多年規模翻倍。數字傳媒和娛樂的營收為59.40億元,同比增長24%;創新戰略和其他營收為10.66億元,同比增長20%。在電商和新零售取得巨大成就之外,這些業務的佔比還很小,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等待它們發力。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3

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前十名,股價無一例外地受了重傷,從今年內最高點下來,平均下跌了38.7%。


阿里財報:生意難做了嗎?



兩大巨頭——騰訊下跌41.7%,阿里下跌了28.6%。它們的市值,都先後站到了5000億美元的高度,現在又跌到4000億以下。

但阿里在所有大互聯網公司中跌的最少,這是有理由的,阿里仍然像個雄霸盟主,還算如日中天,它的跌幅基本上是今年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低消費。

從最新的財報看,它仍然保持基本面強勢,它的股價就只剩下美股大盤的問題。

前兩天,馬雲致股東的信說,"生意難做之時,正是我們兌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時。"

目前來看,生意難做的是別人,阿里不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