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在法律上残疾人都拥有哪些权利?

盘点在法律上残疾人都拥有哪些权利?

问到残疾人在法律上都有什么特权,大家都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所规定的内容。其实除了这个,还有很多其他法律在其中对残疾人做了相关照顾和倾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规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统帅。它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宪法》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是保障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民事权益的一部法律。其中规定了残疾人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配偶、 父母、 成年子女、 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可以为其监护人,并成为其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它在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从康复、教 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方面系统全面地做了规定。

《残疾人就业条例》

《残疾人就业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的一部行政法规,它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进一步落实。

《残疾人教育条例》

《残疾人教育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为了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行政法规,它也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进一步落实。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是为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由国务院于2017年2月7日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为了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部行政法规。其中规定: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要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