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主动来还款?


他们为何主动来还款?


想出游发现买不了飞机票、想回老家看父母发现买不了火车票、想回家省亲发现高速ETC卡绑定的信用卡被法院冻结……近日,梁溪法院三名被执行人体会到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个中滋味。因他们上了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生活、消费处处受到影响,于是三名被执行人选择主动来法院还款。

案例一:出游无法购买飞机票

2012年年底许某向嵇某借款4万元用于资金周转,原本约定2013年3月份归还并以其工资卡作为抵押,但还款期限届满后,许某以各种理由拖延且其工资卡已被其他法院查封。嵇某无奈诉至原南长法院,请求法院判决许某归还所欠款项。

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许某承诺在2014年2月之前一次性还清所欠款项。调解协议生效后,许某又以各种理由未能按时还款,嵇某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法官依法对许某名下的财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冻结并划扣了其名下的储蓄卡,但划扣金额仍不足以还清所有债务。就在案件执行陷入僵局之时,十一国庆前夕许某主动联系承办法官,要求立即履行债务。

原来,许某计划十一长假和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却发现自己因为上了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无法购买机票,全家出行计划眼看要泡汤。而且由于自己成为了失信被执行人,日常消费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时许某才意识到自己的失信行为原来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9月30日下午,许某主动与承办法官取得联系,来到法院主动缴纳了全部履行款。

案例二:回老家无法购买火车票

2014年5月,闻某向无锡市住房管理中心申请个人购建住房公积金贷款,约定贷款金额22万余元,期限10年。后其与某担保公司签订了抵押担保合同,由该担保公司为闻某的借款提供担保,闻某以自己拥有的房产提供反担保。在借款合同履行期间,闻某未按约履行还款义务,该担保公司无奈将其诉至原南长法院,请求法院判决闻某支付代偿款。经法院审理查明后判决支持了担保公司的诉讼请求。判决依法生效后,闻某拒绝履行还款义务,该担保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通过对闻某名下的财产进行查控发现闻某名下的储蓄卡还有部分余额,随即对其进行了冻结划扣,但划扣金额远远不及还清所有债务。就在这时,闻某突然找到案件承办法官,要求履行所有债务。

原来,闻某计划十一回家与家乡的父母团聚,却发现自己无法购买高铁车票。经过查询发现原来自己成为了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被禁止乘坐高铁车辆,除此之外,在乘坐飞机出行、入住酒店和消费方面也会受到限制。闻某在认识到这些后果后主动在9月29日联系承办法官,来到法院将自己的欠款一次性履行完毕。

案例三:回家省亲无法过高速

甄某与李某原系朋友,2008年7月李某向甄某借款4万元用于生意周转,并约定10天后偿还。在约定的期间届满后,李某未按约定还款,甄某在多次催要无果之后将其诉至原崇安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李某支付借款。经法院审理查明后判决支持了甄某的诉讼请求。判决依法生效后,李某又以各种理由未能履行还款义务,甄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法官依法对李某名下的财产进行查控,发现李某名下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李某主动找到法官,要求主动履行债务。

李某告知法官自己本来计划十一长假自驾回家探亲,却发现与高速ETC卡绑定的信用卡被法院依法冻结,车辆未能上高速,最终回家计划搁浅。除此之外,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李某这才认识到自己的失信行为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影响。10月8日下午,李某主动与承办法官取得联系,来到法院履行了自己的还款义务。

法官提醒:

根据最高法院2015年施行的《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一旦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将被限制高档消费,禁止乘坐飞机、高铁等出行工具,在金融机构贷款也将受到限制。在此希望被执行人能够按时履行义务,避免让自己“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江苏高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