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旅遊+」讓脫貧攻堅快馬加鞭

近年來,貴州新建、改造、提升了一大批村莊,實施小康六項行動計劃,推出一批風格各異的鄉村旅遊產品。依託自然生態、特色農業、民族村居、文化遺產,打造了一批知名鄉村旅遊品牌,海內外遊客紛紛慕名而來。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極大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黔南州因地制宜,依託天然的喀斯特地貌發展旅遊扶貧,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天眼、茂蘭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樟江5A級風景名勝區等都是全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旅遊扶貧。數據顯示,2016年,黔南州全年旅遊收入603.04億元,增幅42.7%;今年上半年旅遊收入369.67億元,同比增幅40.1%。旅遊經濟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旅遊業正成為黔南經濟發展的絕佳路徑。

第十二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11月7日至11月8日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正式召開。大會期間,獨山天洞、靜心谷景區,貴定陽寶山、匠人小鎮,龍里孔雀寨、龍里水鄉,荔波恩銘故里、冰雪水世界等一批旅遊扶貧示範點在大會期間全新亮相,展示旅遊脫貧攻堅新成效。

黔南:“旅遊+”讓脫貧攻堅快馬加鞭

荔波縣夢柳布依族風情小鎮交通便利,遊人如織

黔南:“旅遊+”讓脫貧攻堅快馬加鞭

三都馬尾繡比賽

發展鄉村旅遊 扶貧精準發力

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重要渠道。要抓住鄉村旅遊興起的時機,把資源變資產,實踐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同時,要對鄉村旅遊作分析和預測,如果市場趨於飽和,要提前採取措施,推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距荔波縣洞塘鄉板寨村板王組西南1公里處的黎明關遺址是荔波重要紅色旅遊景點之一。據碑文記載,該遺址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碑上是鐫刻的楷書字體,碑文為“善化一方開道坦,功成萬古仰天申”,橫批為“星德墩俗”。

此遺址是當時荔波通往廣西的重要商旅通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阻擊敵人,保衛人民的重要屏障,而在和平時期又發揮了巨大的經濟作用。

為了弘揚歷史文化,保護文物和發展旅遊經濟,荔波積極打造鄧恩銘紀念館及廣場、紅七軍板寨會師舊址、黎明關抗日戰爭遺址等紅色旅遊景點,助力鄉村旅遊蓬勃發展。

“自從這裡發展紅色旅遊後,遊客多了,我們客棧的生意自然也變得越來越好。”據荔波縣城20公里處,夢柳風情小鎮熱鬧非凡,客棧老闆彭蘭介紹:“我們是從景區裡搬出的,分得了這棟房子,並花了60多萬裝修成客棧,不僅供南來北往的遊客小憩,也為我們一家人提供了經濟來源。”

客棧別具一格,亭樓臺閣、乾淨整潔,僅開業3個月就獲得了十萬元的營業額。

在瑤山鄉旅遊景區內,大型瑤族歌舞演繹場引人注目。據當地負責人介紹,自從這裡發展民族風情遊以來,每天的遊客絡繹不絕,旺季時每天都有幾場的民族展演,為我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在搬出大山前,我們主要以耕種為生,生活困難得很。”村民吳芳華說。通過這些年旅遊的帶動,村民搬出大山過上了幸福生活。

另一旁,距縣城16公里的一個村莊內,一棟棟隱於鄉間原野的古民宿讓人眼前一亮,在懷舊的空氣中加入了現代元素,清潔、安靜而又閒適。它就是荔波縣玉屏街道水甫村的水鄉·頤舍民宿。

它不僅保留了傳統村落的歷史建築風貌,也傳承了水族人千年來的傳統習俗。如今的水甫村,已成為“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集鄉村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田園風光於一體的鄉村遊體驗地及民宿旅遊目的地,吸引眾多遊客到此觀光、體驗民宿。

水鄉·頤舍民宿是荔波發展精品民宿的一個縮影,從單一的低端型轉向中高端並存的理念,民宿業短短2年時間裡,在荔波版圖上生根發展。

鄉村旅遊在帶動農家樂、鄉村旅舍、農產品銷售的同時,為眾多貧困群眾提供了大把在家門口就業、創業的機會。2016年,黔南州121個村寨鄉村旅遊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收入70.67億元。

今年以來,黔南州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大力開展“百區千村萬戶工程”。2017年獲省級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資金450萬元補助,用於補助9個鄉村旅遊重點村寨旅遊廁所、景區停車場、景區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旅遊發展環境。截止到今年8月底,黔南州旅遊廁所正在建設48個,已完工64個,完成投資5005.9萬元。

黔南州12個省級景區規劃範圍共25個貧困村,涉及7635戶,23384人,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旅遊產品等,使鄉村旅遊成為改善農村環境、引導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富民產業。僅今年第一季度,就直接、間接帶動了38個村947戶3176人通過旅遊創業就業脫貧致富。

黔南:“旅遊+”讓脫貧攻堅快馬加鞭

水甫村美麗的自然風光

黔南:“旅遊+”讓脫貧攻堅快馬加鞭

貴定刺梨成當地群眾增收支柱產業

旅遊結對幫扶 貧困戶得實惠

自2015年以來,黔南啟動“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以民營企業為幫扶主體,以貧困村為幫扶對象,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互利合作為主要形式,動員全州100家以上民營企業結對幫扶100個以上貧困村,助推貧困村加快脫貧進程,增強發展後勁。

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大定村是都勻毛尖原茶產地之一,雖有著數百年的種茶歷史,卻是一個偏遠貧瘠的布依族山村。由於家鄉太窮,村裡的年青人都拼命往外跑,四處奔波打工。

2013年,都勻市聯合“同心·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工作,牽線搭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幫扶,實現了“同心·企業”與大定村等全市46個貧困村的結對全覆蓋。

貴州藝峰茶葉商貿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民營茶企,公司總經理李軍第一次走進大定村發展村裡竟有幾百畝野生茶園,村民們坐在“金山銀山”上卻還掙扎在貧困線上。他決定將投資方向轉向大定村,幫扶這裡的村民通過茶產業脫貧致富。經過四年的不斷努力,大定村2015年實現了集體經濟脫殼,今年還將實現貧困村出列。

“這裡五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定村村民吳芳華感慨,通過結對幫扶,荒山變成了茶海,村裡積極發展茶旅一體化建設,每逢週末和節假日,省內外遊客紛至沓來,為村裡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都勻市把發展茶產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在毛尖鎮投資4.4億元打造“雲端茶海”茶旅一體化項目,動員貧困戶200戶、800人搬遷到螺絲殼“茶旅一條街”居住,依託茶產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獨山縣投資2.2億元建成了生態旅遊觀光茶園基地—茶天堂,通過土地流轉,帶動當地發展種植茶葉4.2萬畝,涉及農戶2200戶1.2萬餘人,戶均實現增收2.8萬元,有效助推當地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貴定縣把旅遊業作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採取“企業+基地+農戶+觀光體驗旅遊”和“景區升級變旅遊收益、貧困戶變旅遊經營戶、農產品變旅遊商品”的“三變模式”,推進旅遊產業全景開發、全年推動、全域發展、全民參與、全縣致富。

企業結對幫扶,為黔南的旅遊產業呈現出全新的視野和格局,而旅遊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也成為黔南破解貧困的重要砝碼。

荔波縣玉屏街道水甫村,以發展紅色旅遊為重要經濟支柱。這兩年來,水甫村共計得到廣州幫扶資金1000餘萬元,用於建設鄧恩銘廣場所需的展板、雕塑以及鄧恩銘故居、藥堂等紅色旅遊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昔日的水甫村呈現出一片新景象。

今年以來,黔南州緊抓廣州市對口幫扶的機遇,制定下發結對幫扶工作方案,提出推進旅遊產業結對幫扶工作實施路徑和辦法,積極開展省州內外結對幫扶工作。目前,全州結對完成143家企業對口幫扶黔南州79個村,其中深度貧困村48個、鄉村旅遊示範村7個、重點村13個,其他村11個;幫扶方式包含了帶動產業發展、幫扶就業、相關技能培訓等等,幫扶覆蓋8904人貧困人口。

黔南:“旅遊+”讓脫貧攻堅快馬加鞭

長順高鈣蘋果喜獲豐收

黔南:“旅遊+”讓脫貧攻堅快馬加鞭

都勻茶山美不勝收

留住美麗鄉愁 發展特色產業

黔南依託資源稟賦,突出特色抓農業。圍繞農業抓旅遊,以農促旅、以旅強農,探索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旅遊扶貧新路。通過打造休閒農業示範區和鄉村旅遊目的地,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旅遊增色。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黔南農業擁有了綠色、生態、優質的品牌影響力。從“185工程”到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園區建設,黔南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新型主體,構建品牌市場體系,使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功能不斷拓展,園區綜合效益不斷提升,農業“接二連三”功能充分顯現。通過多年培育,茶葉、刺梨、蔬果、中藥材、花卉苗木等產業已形成規模,打造了都勻毛尖、羅甸火龍果、長順高鈣蘋果、龍里刺梨、三都水晶葡萄、荔波漳江蜜柚等一大批農產品品牌,為黔南發展旅遊奠定了產業基礎。

留住美麗鄉愁,是黔南發展旅遊的一大特色。貴定金海雪山“稻夢空間”、惠水中華布依第一堂屋、甕安草塘大戲樓、獨山奎文閣、三都千戶水寨等,用創意的手法對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農耕文化、非遺文化、山地文化進行展示,吸引民間資本競相投資,一大批鄉村旅遊項目相繼建成開放,黔南憑藉“特色”迎來鄉村旅遊持續“井噴”。

旅遊熱不僅使遊客留下了鄉愁記憶,還讓黔南農特產品走出山外,為更多貧困戶提供了增收渠道。

近年來,黔南州積極動員、組織縣(市)參加各種旅遊商品博覽會、展銷會和評選活動,鼓勵縣(市)積極開發都勻毛尖茶、三都馬尾繡、平塘牙舟陶等名優特產品;引導貧困戶提供種植、養殖、加工的名特優產品到旅遊購物店、旅遊餐館售賣或自行到景區、鄉村旅遊點直接售賣,讓貧困戶在參與旅遊商品生產與銷售中增加收入,並打造本地旅遊商品知名品牌。

此外,黔南州還積極推動旅遊商品營銷工作。按照省級相關質量等級評定辦法指導鄉村旅遊村寨、經營戶(農家樂)、客棧的經營和創建。2017年,經省鄉村旅遊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研究,龍里縣壩上村、三都縣高平苗族村、平塘縣京舟村等6個村寨被評定為貴州省甲級鄉村旅遊村寨;羅甸縣黔臘坊生態農莊、龍里縣林芬農家樂食府等4家農家樂被評定為貴州省五星級鄉村旅遊經營戶;福泉市黃絲江邊度假酒店、荔波縣沐蘭坊、荔波石緣客棧等8家客棧為貴州省精品級鄉村旅遊客棧。

在全州836個貧困村中,涉及貧困戶數140407戶,貧困人口511260人。其中,具有發展鄉村旅遊潛力的174個村寨已納入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程村寨。

下一步,黔南州還將依託貧困地區的特色旅遊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旅遊資源開發,完善景區、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引導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到景區、鄉村旅遊點打工,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業。並繼續按照《貴州省鄉村旅遊村寨、經營戶(農家樂)、客棧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試行)》和《貴州省鄉村旅遊村寨建設與服務標準》等質量管理規範,指導縣(市)發展、形成更多鄉村旅遊規範化經營單位,打造鄉村旅遊品牌,讓更多的旅遊村寨和周邊貧困農戶分享發展旅遊帶來的紅利。

同時,積極引導縣(市)舉辦各種節慶、民俗活動和體育競技、健身活動,如梅花節、梨花節、葡萄採摘節,自行車賽、徒步露營、書法大賽、攝影展等活動,推出鄉村旅遊線路,帶動鄉村發展農家樂和銷售村民自產原生態農產品,同時,在鄉村舉辦民俗活動時,引導貧困戶利用自家院壩、田地等提供停車服務,促進貧困戶增收。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農業與旅遊的完美呈現,為黔南脫貧攻堅加足了馬力,黔南脫貧工作正大踏步向前邁進。

(本報記者 董佳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