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红牛商标之战,能赢否?

近日,外界一直传闻,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司系统显示,中国红牛登记成立于1998年9月30日,经营期限20年,也就是说,如果红牛不续约的话,我们以后将再难见到红牛。

红牛官方也正式作出回应:公司目前工商登记的营业期限二十年,系为满足公司设立时的相关外资注册审批对登记年限的特别要求,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经营期限仅为二十年。根据本公司合营各方早已形成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本公司的经营期限为五十年。

随后,包括红牛维他命(泰国)公司在内的,联合持有95%股权的公司发表联合声明称,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经营期限业已届满,应当立即清算,并停止与清算无关的一切经营行为。

同时表示,在过渡期内,泰国天丝将决定启用新的合作伙伴和运营模式提供红牛产品,避免给红牛员工造成负面影响,并妥善安排红牛维他命的员工。


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关于经营期限到期后是否续约,双方的争执,早在公司注册时,已经埋下,而且无法更改。

红牛的遭遇多多少少和加多宝王老吉有点像,因为二者都是商标授权问题,但加多宝最后另起炉灶了,发展成为和王老吉抗衡的另外一个凉茶品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加多宝只是失去了“王老吉”的商标授权,但幸运的是加多宝还拥有“王老吉”的饮料配方。

众所周知,王老吉的配方是由姓王的“吉叔”创造的,而王健仪则是王老吉的第五代海外传人,在王老吉与加多宝“分裂”后,王健仪辞去了王老吉药业的相关职务,为加多宝做广告。自然,也会把其饮料的配方授权给加多宝。

换句话说,王老吉与加多宝除了商标名称不同外,其实喝着就是一种东东,并无差别。

但是,中国红牛也就是华彬集团只是拥有了红牛商标在中国的经营权,商标和配方均不属于华彬集团。也就是如果谈判不成功,中国红牛可以再经营一款功能性饮料或者自己独创一个配方,但是,不可能拥有泰国红牛的配方。


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回想红牛的崛起,还带有一点点传奇的色彩。

1995年12月,距今23年前,红牛进入中国。在此前红牛在泰国虽然已经知名,但在中国一名无闻,而功能饮料当时也有着健力宝的存在。

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一个来自泰国的品牌想要快速的崛起,冲出重围,难度可想而知,而红牛采用了不一样的开局。

虽然来自泰国,但是在红牛的宣传之中一直宣传乃是中国人研制出来的,很好的让红牛有了中国痕迹。而且包装上采用两头牛撞出太阳的标识,很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除此之外,当初红牛在广告上的投入超过10亿。当年的10亿,绝对是一笔巨款,能够销量达到10亿的公司都寥寥无几,拿出10亿做宣传,红牛很快就成为全国范围内知名的品牌。据悉,仅1996年红牛市场推广就花费了2亿。

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在这个阶段,持续到2004年,红牛面临的威胁很少,竞争对手很少,大环境与红牛强劲的实力双重作用下,红牛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70%,成为功能饮料的老大!

可短短几年,红牛市场份额从70%降到31%,脉动抢走了19%,宝矿力14%,力保健12%,雀巢e能9%,红牛开始不温不火的历史!

对于中国红牛近年的销量,因为其并没有上市,我们不得而知。但A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专门给红牛提供罐子,我们可以从它的身上大概知道红牛的增长,这家公司叫奥瑞金,这家公司是帮饮料和牛奶公司做易拉罐的。

奥瑞金的客户包括了红牛、加多宝、旺旺、露露、苏萨、汇源、康之味、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等知名饮品企业,同时要有食品罐产品的知名客户:如银鹭、达利园、伊利、三元、飞鹤、君乐宝、贝因美、蒙牛、建华香油等。


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对于这个为上述品牌生产金属包装罐的公司,说奥瑞金站在这些知名企业背后闷声发大财,并不夸张。当中国制造业利润仅有5%的时候,奥瑞金凭借为生产金属包装罐,在2016年实现年营收75.9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54亿。这个数字从整合行业角度来说,是非常惊人的。

在中国,涉及金属包装的企业有1700多家,但真正能和跨国企业匹敌的,不超过十家,奥瑞金是其中之一,什么叫产业,这就叫产业,一罐饮料火热无数人,一个生产外包装的公司都上市了,红牛在中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可是面临期限问题,红牛也只能望洋兴叹,红牛,会是下一个“王老吉”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