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深度好文:6140 字 | 9 分鐘閱讀

水沐說:

這個時代不缺乏努力的人,也不缺乏努力的聰明人。悲劇的是,努力的人卻常常得不到正面反饋,看不見努力的成效。

也許要過段時間才能看見成效吧?於是那些沉得住氣的人繼續去埋頭奮鬥了,更加勤奮,更積極的學習各種專業技能和知識。

可如果很長時間的持續奮鬥都沒有結果,你就要懷疑,自己努力的方向對不對了。

對於這些持續奮鬥的人來說,最有可能卡住他們、讓他們無法事業突破的,其實是戰略格局上的誤區。

大部分奮鬥者的悲劇在於,他們沒有分清楚技術與格局的邊界,試圖用技術方法去解決格局上的問題。

一、什麼是格局?

“格局比能力重要”、“格局決定結局”、“格局才是人生的關鍵”……這種說法看多了以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疑惑過,這個所謂的格局,到底是個什麼鬼東西?

對於格局這個詞,向來有很多誤解和含糊。要想知道什麼是格局,我們先要知道什麼不是格局。很多人習慣把一些道德品質類的東西當做格局。

常見的關於格局的故事是下面這種的:

有一個推銷員,巧舌如簧,成功地說服了一位月薪2000的環衛工為自己5歲的兒子報了價值5000多的情商課程。

他得意洋洋的向很多大老闆講授這件事情期待得到重用,結果直接被大老闆開除了,原因是人品不好,格局太小。

於是得到結論——格局才是人生的關鍵,比能力更重要。

又比如有這種案例:

一條街上兩家商鋪,商鋪甲的商品質量一般,通過發佈假團購信息、虛假宣傳以及好貨水貨參著賣的方式,一開始賺了不少錢;另一家商鋪乙的老闆勤勤懇懇經營,物美價廉,反而利潤不高。

一開始有人覺得商鋪甲的老闆聰明,乙老闆太“老實”,但兩年後卻發現,甲老闆的小聰明讓他的店鋪被人舉報快速衰敗,乙老闆卻因為物美價廉逐步發展起來越做越大。

於是得到結論,小聰明沒用,格局才能決定人生。

我相信這種案例大家都看過,我很真誠的問大家一句,你看到這種案例,心裡服氣嗎?反正我是一點不服啊。

你這格局也太簡單了吧,人品好一點、誠實一點就是叫做大格局?就叫做能夠影響人生、比能力更重要的品質?

人品道德當然很重要,可如果格局這個詞就是指的人品道德的話,那它也太沒含金量了。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提到格局,我們想要找的應該是那種超越一般能力、超越小聰明,能夠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生是否幸福、事業能否做大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不是道德人品這種基本要素。

所謂“做好人、積福報、賺大錢”的套路,是宗教的套路,不應該成為職場發展和人生規劃的理論依靠。

我所要推薦的,是從思維層面上來解釋格局——格局是一種思維的層次,是一種智慧的戰略視野。

格局,既然我們總說它是一種比普通能力更重要的、能夠影響人事業發展最終結果的特殊的東西,那麼就該來點實際的、能操作的內容啊,不能是虛的,要和我們平時苦逼的生活工作能夠結合起來的才好啊!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而思維方法就是這種落地的、能和事業發展集合起來的承載體。

什麼叫做思維的格局呢?

它指的是這樣一種思維方法——它能夠讓你站在更宏觀的層次上去看待問題,認知事物的隱藏規律,幫你做出更智慧的戰略性選擇。

說到底,思維的格局是一種更宏大的視野,讓你能夠看清人生進階的關鍵點

更宏大的視野分為兩個維度,第一個是視野的廣度,第二個是視野的深度(長度)。

二、更廣闊的戰略格局


事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如果我們選擇跟它死磕到底,未必是最優的解決方案,因為你不能確定那個具體的細節問題是否真正有死磕的必要;也許換個角度去解決問題會更好。

如果我們把視野拉得更大一些,思維更開闊一些,往往就能找到更靈巧的解決方案。

擴大戰略視野,最好的思維方法莫過於生態思維。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生態思維

是指,你考慮一個事物時,不要只考慮事物本身,而是要考慮事物的周邊環境,以及它與環境的複雜關係。

當你把研究問題的視野擴到大生態的時候,你往往會發現事情不一樣了,能夠找到很多全新的角度。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小米公司

幾年前,原本小米只是個打折性價比概念低價銷售手機的普通手機企業,很多人都懷疑小米的持續盈利能力——把價格壓得這麼低,哪裡有利潤?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看起來搶佔了市場,但是為什麼其他手機品牌——華為、vivo、oppo等不這麼降價呢?因為這是賠本賺吆喝,沒有實際利益。

然而小米卻給出了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答案——從手機降價的單點比拼中走出來,去打造一個新的生態,即小米生態鏈。

所謂小米生態鏈,是指各種智能家居、小家電產品,如電視機、掃地機器人、空氣淨化器、濾水器、電飯煲、插線板、智能穿戴設備、攝像頭、路由器等。

目前小米生態鏈有近百家分支企業和幾十種智能家居產品,並且在不斷擴展中。

為什麼一家手機企業要去生產各種智能家電?它們看起來和手機主業全都不沾邊啊!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在傳統的商業邏輯下,同時經營這麼多種類的商品,幾乎必然會失敗,所以一般企業根本就不會往這個方向去考慮。但小米卻站在一個生態化的視角上進行思考:

手機能夠與所有智能家電進行信息流通,它們共同形成了整個智能家居的生態,而手機則是這個生態的中心點。

在這樣的生態視角下,手機已經不是手機了,而是整個智能家居世界的入口。

一般的手機與空調是割裂的,但如果手機能夠遙控空調呢?這就是智能家居的特性。當你抓住了手機也就抓住了未來的智能家居世界。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在智能家居這個生態中,手機本身的價值是較低的,只有一兩千元,但是它所關聯的智能家居,如電視、路由器、掃地機器人、空氣淨化器、攝像頭、電飯煲等,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個龐大的數字,能夠產生更大的量級收入與利潤。

所以小米在初期低價打開銷量的思路也就說得通了,儘管極大的降低了利潤,但它為未來的商業世界打開了大門。

這也是小米手機能把價格壓得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底氣——

你的手機只是一臺手機,你必須靠它盈利;而我的手機是一個生態入口,我有很多額外的贏利點。

這種生態思維的應用,讓小米比競爭對手更強大。

也許有人會疑慮,這種頂級大企業的案例,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借鑑意義嗎?我們可沒那麼大資本去打造一個生態啊!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不用著急,沒有資源和背景的普通人,依然可以使用生態思維讓自己更好地發展。

舉個例子:

未來中國有一波老齡化的浪潮,面對這個浪潮,我們有沒有什麼盈利機會或者是事業發展機會呢?

顯然,由於老齡化的浪潮,養老護理行業會有巨大的爆發性增長。可是養老護理產業起始投資動輒幾千萬幾個億的,一般人會覺得根本沒法入手啊!所以一般人不會特別思考這個產業。

但如果你使用生態思維,你就會發現,儘管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資金,其實依然可以找到機會。

你可以思考,在養老護理產業的周邊,是一個怎樣的生態呢?那麼龐大複雜的一個產業,其生態中必然有很多其他事物,比如:

場地建設(建築類企業)、醫療護理設備購買(醫療器械生產商)、護理人員招聘培訓(勞務供應)等。

你發現,儘管綜合養老護理產業是普通人沒法進入的,但是你卻可以低門檻的進入養老護理產業的生態中去——比如護理人員招聘。具體的形式可以是勞務中介、代理招聘等。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如果你去做一個護理行業的專業性招聘網站或勞務公司,你就成為了養老產業大公司的好幫手,與他們形成共生,在他們大發橫財的時候也能分一杯羹。

你既避開了與養老產業巨頭的競爭,也避開了與傳統招聘網站的競爭——你做了一個差異化的垂直市場。而且這樣一個小的切入口,啟動成本也較低,是普通人努努力也能夠得上的了。

這樣的財富機會,一般人考慮不到,到通過生態思維的衍生,你就能夠考慮到了。

三、更深遠的戰略格局


如果我們做的事情只對短期有利,對長期沒有好處甚至有害,那麼我們的長期發展就會受困。

問題是,你如何知道這事情的長期影響到底是好是壞呢?

要穿透時間的迷霧看清更長遠的利弊,可以用到兵法思維。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所謂兵法思維,是指依據《孫子兵法》中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和事業。《孫子兵法》不是一本普通的兵書,而是一本講述戰爭之道的書。更本質地說,這是一本關於風險管理的書。

一個投資決策做下去,長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到底應不應該做?又或者我們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會不會經過漫長時間的演變,最終發酵為影響重大、攸關成敗的勝負手?在漫長的人生戰鬥中,該在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情,才能在長期看來達到最優效果?

兵法思維中有幾個核心原則來保證實現長期最優的結果。

1.先勝而後戰

做事情要先計算,保證必勝或者勝率很高的情況下再去實際執行。如果一時衝動沒想清楚就去行動了,後果往往很嚴重。

比如做金融投資,一定是先測試投資模型的勝率再進行實盤操作,否則會虧的很慘。

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很多人以為自己早就掌握了。可是勝負手往往在細節問題中,一個小問題沒有掌握,思維方法用起來就會變形。比如我問你這些問題:

對於先勝而後求戰的理念,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什麼樣叫做勝率高,高到可以動手做了?如果要去抓一個機會,應該要投入多大比例的時間、金錢,才能保證長期來看是最優的?

如果這些問題想不清楚,你就不算掌握了這個思維理念。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實際上,原版的《孫子兵法》給出了一個大致的思維方向,並沒有給出定量計算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需要引用一些數學知識給先勝後戰的理念打上一個補丁——凱利公式。

凱利公式:f =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這個小小的公式,能夠解決《孫子兵法》的遺留問題。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個公式是什麼意思。

一件事情有可能勝利,也有可能失敗,那麼要不要投入金錢、時間、精力呢?答案是:如果機會好,還是要投入。

那麼該投入多少比例?我有1萬元,要投資百分之多少的錢?我一週有20個小時空閒時間,要投入百分之多少的時間?這個比例值才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核心。它就是公式中的字母f。

凱利公式告訴我們,要弄清楚這個比例,就要考慮四個要素:

  • 有多大概率會贏
  • 贏了能賺多少倍
  • 有多大概率會輸
  • 輸了會虧多少倍

舉個例子:

一隻股票,60%概率會漲,漲了賺50%;40%概率跌,跌了虧40%。你該用多少比例的本金去買這個股票?這就是投資屆最難解決的分倉問題。

凱利公式告訴我們,你該拿出來70%的本金去投資:70% =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當然,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的概率是無法事前得知的。比如:你去創業的成功概率具體是多少就不清楚,成功了能賺多少錢也不清楚。

但是對風險高低還是可以有個大致估計。總的來講:

勝算越高投入越大,能賺的越多投入越大。如果可能的虧損太大,f算出來是負數,那就不投入。另外,上面的公式中假設了都不為0。如果為0,即贏了也不賺錢,當然不投入;如果為0,即輸了也不虧損,顯然應該全力投入。

對於各種事務的金錢、世間、精力等的投入,這個公式都能提供依據,它是先勝後戰思想的數學補丁。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先勝後戰包含的是知己知彼、事前計算的理念,而凱利公式則告訴你具體怎麼計算。

2.致人而不致於人

各種競爭與比拼,有時候表面上風平浪靜、平分秋色,實際卻波濤洶湧、高下已分。

事情的關鍵點經常是隱藏的,尋常人未必看得懂。為什麼普通人看起來勢均力敵的局面,高手卻能堅定的說其中一方大勢已去或者形勢不妙?

因為高手能夠看到,儘管當前沒有明顯的優劣差距,但是一些行為會在幾步之後引發困局、賣出破綻。

換句話說,高手能看出那些看似平淡的行為,在長遠將會展現出的威力或困局。這種對行為長期優劣的判斷,本質上來源於一種名為“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思維方式。

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意思是:

做事情要追求主動權而避免被動,因為主動權哪怕在當下沒有實際的利益,經過漫長時間的轉化,它終將變成肉眼可見的優勢;而被動局勢哪怕眼前並不讓你吃虧,經過漫長時間的轉化,它也終將變成顯而易見的損失。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所以高手不但追求直接的利益,還要追求過程中每一步的主動權

案例1:

三國時期的袁紹曾有一個機會把漢獻帝納入囊中的機會,可惜他錯過了,因為他想不明白,我要一個沒什麼權力的廢皇帝做什麼?把皇帝接過來不能給自己帶來直接的財富、兵力和地盤,似乎撈不到任何實際的好處。

但曹操是個明白人,小皇帝雖然不帶著錢財也沒勢力地盤,卻可以拿他的虛名來號令天下,處處佔先機。

假設曹操掌控著漢獻帝,給袁紹發了一道升官的聖旨(沒什麼實際利益,但是名聲很好聽),這聖旨袁紹接還是不接?接了,這是明擺著聽從了曹操的詔令,低人一等了。

今天接了升官的聖旨,回頭曹操再給他發一個對他不利的聖旨怎麼辦?不接,皇帝給你升官你居然敢不接旨?那你就是明擺著造反,傳出去名聲非常難聽,失去人心。

於是兩邊還沒開戰,沒有明顯的兵力、地盤損失,但是曹操就佔據了主動,而袁紹被動。這種被動與主動的虛的差距,很容易在漫長的時間裡逐步轉化成實在的利益差距。這就是曹操致人而袁紹致於人了。

案例2:

一名大四畢業生想要找一份新媒體的工作。經過他的搜索發現,不僅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有相應機會,而且在三線城市老家的一個國企居然也找到了一個類似的機會,並且待遇居然差不多!

算上差別巨大的生活成本,反而在老家要生活的更好些了。

那麼,他該如何選擇呢?

這個選擇當然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兵法思維,從致人而不致於人的角度去分析。

你沒法預知未來,大城市的公司與老家的大國企的職位,你沒法預測哪邊會發展的更好——也許都很好呢?

但是如果這名學生畢業去的第一家公司發展不好,他需要換一個新媒體的工作,那會產生什麼結果呢?經過這一步推算,你會發現區別就出來了。

如果是在大城市,即便公司不好要跳槽,他也很容易就找到新的機會,職業選擇很主動;如果在老家,一旦這家國企的新媒體職位空間有限,他在想找機會就難了。


因為小城市根本沒什麼新媒體的職位!到時候再想搬去大城市發展,成本反而更高,因為失去了應屆生這個有利的身份,於是他的二次就業就很被動了。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儘管這種差的結果僅僅是一個可能性,但假設你經常需要去賭這種可能性,最終有一次你就會面臨慘敗了。

所以每一次做選擇的時候,我們要選那些能夠讓我們處於主動局面的方向(比如失敗了也有退路,這就是一種主動)。

上面講的生態思維與兵法思維,本質上都是擴大我們思維格局的一些思維方式。如文章最開始所說:

那些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技術而衝不破人生瓶頸的人,很需要這些擴大格局的思維方式。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格局類思維方法,比如系統思維、大勢思維、慢即是快等,也對擴大思維格局有很大幫助。

但我還是要強調一點,這些思維格局的擴大,最適用的是那些已經努力學習了很多基礎的思維技術和知識的人。


水沐奉上,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