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7」?經濟日報:對人民幣匯率波動應有平常心!

對人民幣匯率波動應有平常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加大,不少人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悲觀情緒上升。不過,如果拉長觀察的時間和空間,人們就會發現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更多是受市場情緒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看清大局、把握大勢、保持定力,以平常心來看待人民幣匯率的波動。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近期接連走低,與上半年的連續走高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也是人們近期對人民幣走勢感受更強烈的原因之一。今年初,人民幣匯率延續了去年底以來的升勢,在2月份一度達到6.29附近,較上年末升值近4%。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下行速度加快,從年初至今已經下降了5.9%左右。

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看似跌了不少,但仍然是強勢貨幣。4月中下旬以來,全球多數貨幣對美元明顯貶值,與阿根廷貨幣35%的暴跌,土耳其、巴西貨幣動輒10%以上的跌幅相比,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貶值幅度並不大。就連歐元和英鎊,也在美元這一輪升值中分別下跌了4.9%和4.6%,新興經濟體平均貨幣指數下降了11%。

可以看出,近一輪人民幣匯率波動主要由外部環境和市場情緒變化引起。匯率是兩種貨幣的比價,此消彼長。在美元升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再正常不過。當前,我國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較高,雙向波動是市場的常態,人民幣匯率也不可能只漲不跌,近期人民幣匯率下行也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

尤其是在全球貨幣震盪的行情之下,人民幣不可能置身事外。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受到美元加息、美元指數走強、國際金融市場擾動及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在此情況之下,市場情緒波動較大,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人民幣匯率有所貶值。但與2015年下半年那一輪波動相比,近期的波動更多是市場情緒化的表現,不必過度反應。

外來的擾動雖不少,但都屬於短期衝擊。中長期內,人民幣匯率走勢取決於經濟基本面。在我國經濟運行良好、外匯供求平衡的情況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對此我們應有信心。

當前,我國經濟雖然面臨壓力,但總體穩中向好的態勢沒變,經濟結構繼續優化,隨著我國去槓桿取得一定成效,宏觀槓桿率增速放緩,經濟內在穩定性有所提升。從金融體系來看,來自影子銀行等業務的風險大幅降低,運行整體穩健,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今年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外匯儲備充足。這都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提供了支撐。

更重要的是,隨著我國匯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明顯增大,我國應對匯率過度波動的工具“籃子”豐富,能夠根據形勢變化採取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基本面穩健、工具充分的前提下,人民幣匯率完全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本欄目話題由今日頭條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