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是否令你苦惱:

◇ 上課容易開小差,喜歡做小動作、東張西望;

◇ 平時做作業速度慢,拖拖拉拉,並且粗心大意、錯誤百出;

◇ 做作業時不夠專注,一會玩玩具,一會喝水、上廁所;

◇ 家長或老師說話經常聽不清或者沒聽見,不知道在想什麼。

這些幾乎是每個家長都在煩惱的問題。更鬱悶的是,打也打過,罵也罵過,說破嘴皮,孩子看似聽著,其實根本沒聽進去。

事實上,這是孩子的注意力出問題了:

據調查,每2個孩子中就會有1個孩子注意力缺失。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10月28日,多特兒童專注力南寧校區特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金鳳教授,在吉祥路小學及濱湖路小學山語城校區開展了主題為《提升專注力的秘密》大型公益講座。

王金鳳教授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全國心理援助聯盟秘書長 / 中學高級教師多年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工作,致力於正念減壓、正念預防成癮復發等方面的研究及推廣工作。

本次講座的主題旨在為眾多家長和孩子,從科學和專業的角度來了解專注力,幫助500多名家長解答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當天,講座吸引了超過百個家庭蒞臨,現場人氣爆棚。愛學習的家長們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學習,越來越多的父母也意識到,教育孩子要從自我學習開始。

在講座前,王金鳳教授和家長與孩子做起了簡單的手指操小互動,預熱了當天現場的氣氛。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在互動遊戲後,正式開始了本次講座的內容。

本次講座主要圍繞著“提升專注力”的話題進行討論延伸。從什麼是專注力、專注力行為的重要性、影響專注力的因素、怎樣提升專注力、家長存在的誤區等五大模塊開展了深度論述。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王金鳳教授表明,孩子在幼兒園、小學階段逐漸開始接觸社會人際環境,這個時期是形成規範的重要階段,需要引起家長重視。

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 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為主
  • 社會自我逐步形成
  • 社會性認知趨於客觀深刻
  • 社會關係更加複雜
  • 系統的道德認知及相應行為習慣逐步形成
  • 系統的學習是認知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其後,王金鳳教授列舉了在面對孩子身上的問題時,家長所面臨的困惑,幫助家長識別這些問題的根源。

比如,有的孩子出現上課話多、認字慢、錯別字多、坐不住、注意力差、閱讀丟漏字嚴重等現象,這些屬於能力問題。

而有的孩子有吸手指、不聽話、不愛聽批評等現象,這些屬於動力問題。

再則,有的孩子出現不合群、大大咧咧、膽小內向等現象,這些屬於性格方面的問題。

王金鳳教授指出,對於不同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家長應該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解決方案。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在剖析了當下家長所面臨的困惑之後,王金鳳教授開始引出講座的主題“專注力”。

【什麼是專注力】

為了讓大家能更加直觀地理解“什麼是專注力”,王金鳳教授帶領大家觀看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專注力實驗視頻,許多現場的家長看完瞬間對專注力和大腦之間的聯繫有了直觀體驗。

專注力,是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人類有意識地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根本手段,注意力使所選擇的信息處於意識活動的中心,並加以維持,從而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加工。

俄國的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提出:“注意就是一扇門,一切由外部世界進入人的靈魂的東西都要通過這扇門。

而對孩子來說,專注力是指他能夠注意聽、注意讀、注意理解、注意記憶、注意思考、注意說寫做的能力,是腦部意識活動得以實現的運載工具。

【專注力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作品《專注》中,有一個著名的結論:“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

具體到孩子身上就是,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成績也越好。

因為,學習是一種信息加工的能力,需要注意資源的加入。

大腦信息加工處理主要經歷四大階段:

  • 注意覺醒階段:信息選擇自動化;
  • 信息接收處理階段:充分統合感覺、符號知覺、記憶、理解等對信息進行加工;
  • 決策階段:大腦反覆思考判斷作出計劃輸出;
  • 執行階段:根據大腦的決策作出說、寫、做等反應。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細心觀察周圍的 “學霸”,就會發現,他們並不見更聰明努力,但是為什麼他們學什麼都快?學什麼都能學好?原因在於,學霸比別人專注時間更長。

2014年衡水中學奪得河北省文、理科狀元,67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以絕對優勢蟬聯河北省十五連冠,103名學生考進清華、北大……

副校長郗會鎖說:“

學生之所以如此優秀,關鍵在於學校從每一件小事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只有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才可能成功。

在如今知識大爆發的時代,需要快速汲取更多知識,專注力差的孩子,別說去學習舞蹈、音樂、美術、奧數等一些特長,學校的課業就已經讓他們非常吃力。

同樣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努力,學習效果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而專注力不足,常常是許多差生的共同特點。

【哪些因素影響孩子專注力】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腦功能發育不良、家庭教育環境、只在熟悉區域活動導致缺乏足夠的刺激等。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另外,家長保護過度溺愛、爬行運動少、保姆老人照顧、孩子缺乏和夥伴交往的機會對孩子的專注力水平也有影響。

再就是過早的才藝、知識教育,以及早產、剖腹產等多種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存在的幾個專注力誤區】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現象一:孩子看電視、玩遊戲很專注,但做其他事就沒法專注

這個與主動注意及被動注意有關。電視通過聲光影的快速切換,確實能吸引孩子長時間關注,但這準確來說是一種“被動注意”。孩子一旦習慣了在這種被動刺激下才去注意的狀態,就很難專注於閱讀、寫作業、上課等需要保持主動注意的工作。

現象二:對孩子說話,經常不理睬要叫幾遍才回應你

這個與孩子的注意的指向性有關。孩子大腦和中樞神經缺乏必要的刺激,腦功能發育不足,對外界指令不敏感,長此以往就會出現你叫幾遍他也不理睬的情況。

現象三:孩子上課小動作不斷,但是老師提問他又能回答上來

這個與孩子注意的覺醒狀態有關。當孩子大腦發育的良性刺激減少,大腦覺醒度低,注意力很難集中,而孩子則就需要通過小動作來提高覺醒程度。

現象四:孩子上課易受干擾,易被課堂以外的聲音吸引

這個現象主要是與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和穩定性有關。孩子的年齡越小,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就越差。孩子對當前的任務不感興趣時,注意力持久性及穩定性也會減弱。

現象五:孩子不愛做作業,效率低、粗心錯誤多、做事很拖拉。

這個現象與孩子的注意力分配有關。孩子的注意分配出現了問題,每個動作都需要意志努力,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專注,沒有達到自動化,這個時候,你的責備會讓孩子倍感委屈。

【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關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有一些小建議,這些方法並不難,只要家長花一些時間,相信可以輕鬆地辦到。

a.與孩子多玩遊戲

在遊戲中孩子的興趣較濃,注意力較集中,例如玩“看看什麼不見了”這類遊戲,讓孩子集中觀察在規定範圍內的玩具及圖片的變化。

b.擴大孩子的生活經驗

孩子天性對周圍的事物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能在帶孩子外出時,邊看邊問邊答,除可使孩子的常識增加外,也可藉此擴大孩子對事物的注意範圍及增強他的觀察力。

c.多讓孩子做一些指示清晰的事情

所做的事須符合孩子的能力。孩子完成任務後,您要加以讚賞他的努力,譬如給他一個擁抱或欣賞的笑容,不足的地方,要耐心示範及鼓勵孩子重做。

d.創造良好的環境

譬如說,孩子在搭積木、玩配對及其他要求專注的遊戲時,就應關閉電視機,為他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本次講座滿滿的育兒乾貨,風趣易懂的講座風格,讓不少家長意猶未盡。

最後,王金鳳教授在現場還認真細緻地解答了家長們提出的育兒困惑。

中科院博士:5個專注力常見誤區莫入,4件小事幫孩子聚焦注意力

現場聽講座的家長都收穫頗豐,對兒童專注力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掌握了提升孩子專注力的科學教育方法。

而接地氣、能記住、很實用、想分享,是參加本次講座家長的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