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貸款」如此貼心,真的有便宜占嗎?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現如今,誰還沒有個信用卡,花唄借唄,京東白條呢?我們的生活,或許也已被消費金融無孔不入的佔領了。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流程簡單、快速審批、無需抵押、信用貸款、在線申請、在線放款……

這些廣告詞是不是很眼熟?

近年來,各種民間小額貸款公司、網絡貸款平臺、App、“0元購”等“消費貸款”大量充斥在大眾身邊。經濟拮据的時候,你會不會慌不擇路,不小心陷入鉅額債務的泥沼之中?下面,小編就用真實的案例,揭開那些“套路貸”的套路。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案件回放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韋某某向石某聲稱,“只要你拿著本人的身份證、銀行卡拍幾張照片、再填些表,每個月就可得到700元錢和價值300元的黑茶。”石某見竟有這等好事,就高高興興地按照韋某某所說的去辦了。誰知在拿到韋某某第一次給的700元錢之後,石某就再也沒得過錢了,反而收到了某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發來的催還款短信,稱他在該公司辦理了消費貸款4133元,分24期,每期本息需還款225.67元。發現事情不對勁,石某這才驚覺自己被騙了。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消費貸常見的違法犯罪手段

由於不少消費金融從業機構及人員風控意識淡薄,風控機制缺失,消費金融領域欺詐成風,不法分子鑽了漏洞,藉以消費貸款為名,行詐騙之實。常見的“套路貸”有:

一、線下場景消費貸款常見欺詐犯罪情形

1、套現者與消費貸款機構內部員工串通騙取貸款。

套現者自己或提供的借款人信息不符合貸款條件,進而找到消費貸款機構內部員工,員工偽造虛假材料或降低審核標準,幫助套現者通過消費貸款機構的審核,成功購買商品,套現者向員工支付報酬。後套現者賣出該商品獲利,且不償還貸款。

2、套現者利用他人信息,與商品銷售商串通辦理虛假商品消費分期貸款。

套現者或盜取個人(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卡等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與商品銷售商簽訂虛假的商品買賣合同,辦理虛假商品分期貸款,騙取貸款機構的貸款,實際上並未出售商品,套現者獲取貸款後向商品銷售商給予部分報酬。

3、借款人作為套現者,與“套現中介”合謀在商品銷售商處辦理商品分期貸款業務,借款人獲取商品後賣出獲利,且不償還貸款。

在消費貸款市場上,有一些職業的“套現中介”,為有套現需求但不滿足貸款條件的借款人提供消費分期產品信息,並協助借款人在手機銷售商處辦理所需商品的消費分期貸款業務,借款人成功購買商品,並向套現中介支付服務費。

4、商品銷售商作為套現者,利用他人信息騙取消費貸款機構的貸款。

商品銷售商通常與貸款機構簽訂分期業務推廣合作協議,因此有的銷售商經營者藉此合作便利,從其他渠道獲取借款人信息,通過虛構借款人在自己的營業部購買商品的事實,騙取貸款機構的貸款。

二、線上消費貸款常見欺詐犯罪情形

1、現金貸詐騙。有專門的騙貸公司,利用現金貸無抵押、無擔保,借款用途無需明確的小額現金貸款條件,幫助信用不良者的信息貸款,借到錢後會收取一定的費用,然後讓借錢的人不還錢。

2、註冊時用戶身份虛假。由原來的利用假姓名、假身份證號、假手機號進行註冊的“惡意註冊”行為,演變成買真的信息來註冊。多見於黑客攻擊,如常見的DDOS攻擊等。

3、客戶在一段時間在多地登陸可能是由於被討債公司追討,或者是黑產在網上售賣、發佈的被盜號被異地多人購買;如若客戶接到推送的貸款信息從來不點擊登陸查看,而在沉睡後突然頻繁登陸但不申請,可能是在養號並尋找貸款口子,以期待申請更高額度的貸款。諸如此類均是常見的欺詐手法。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警方提醒

騙子的詐騙手段卻層出不窮,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被騙的陷阱裡。在此,宿城公安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強化防範意識,提高防騙能力,不要“病急亂投醫”或貪圖小便宜,對“天上掉餡餅”和零利息無審核貸款這種事要謹慎小心,多留個心眼,更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等重要身份信息提供給他人辦理業務。辦理貸款請到正規的金融機構尋求資金幫助,以免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或帶來財產損失。要警惕“空白合同”等。如遇“套路貸”組織,儘可能完整地保存相關證據,有上門索“債”者,請立即報警。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是一種鼓勵|分享是最好支持

點擊右下角 寫留言 發表你的心聲

我們期待與您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