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皇帝路:太平長毛滅,湘軍功振主。本可黃袍加,懸崖緊勒馬

三千里長江上下,無一船不掛曾字旗。


太平天國事件結束後,曾國藩軍隊人數達到巔峰,當時號稱擁有四十萬。這是清朝開國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這時咸豐帝剛剛駕崩不久,正是“黃袍加身”的好時機。曾國藩不可能未曾考慮過,可是官海沉浮數載的經驗,還是抵制住了誘惑。
曾國藩皇帝路:太平長毛滅,湘軍功振主。本可黃袍加,懸崖緊勒馬

清軍首領

安慶之戰勝利後,北京傳來咸豐帝駕崩的消息,朝廷設立了八位顧命大臣。八位大臣裡面,核心人物是舉薦過自己的肅順,一向主張重用漢臣。但是考慮到肅順剛愎自用的性格,而且自恃功高而攬權。等到載淳成年後,必定又是一番腥風血雨。

不久曾國藩好友胡林翼前來探望,帶來了宮中最新的消息。八位顧命大臣與皇后那拉氏之間的矛盾激烈,最後鹿死誰手還不好說。並且寫了一副暗示對聯:“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目的是讓曾國藩快刀斬亂麻,趁亂拿下皇位。然而曾國藩顧慮太多,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曾國藩皇帝路:太平長毛滅,湘軍功振主。本可黃袍加,懸崖緊勒馬

即將失敗的太平天國

在之後的戰爭中,曾國藩一直告誡眾人避免自滿情緒,要時刻準備急流勇退。並且一直糾結於金陵攻克後,自己如何處理與清政府的關係。當攻克南京的消息傳來時,又驚又喜的曾國藩甚至暈了過去。緊接著朝廷的聖旨傳來!

不出曾國藩所料,辛苦了兩年的曾國藩只被封了一個一等侯。咸豐帝生前曾經有旨意,克復金陵者為王。另一道聖旨上,竟然給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賞賜並不比曾國藩低多少。聖旨接到不久,曾國藩又迎來了第二輪勸諫。

曾國藩駐入南京後,深夜迎來了將近30名湘軍高級將領。曾國藩帶領九弟曾國荃前去會見,將近一刻鐘雙方一語不發。隨後曾國藩起身寫了一副對聯退去: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第二次機會也就錯過。
曾國藩皇帝路:太平長毛滅,湘軍功振主。本可黃袍加,懸崖緊勒馬

配圖

曾國藩不願意當皇帝,不僅與根深蒂固的儒家“三綱五常”有關,還與當時清庭內部局勢密不可分。曾國藩從政數十年,熟讀清朝幾百年歷史。清政府雖然對洋人軟弱無能,但是對於漢官的提防可謂是老謀深算。

當時曾國藩的軍隊在江南地區佔有優勢,然而長江上游由官文控制,馮子材等人又佔據了鎮江、揚州等軍事重地,清庭早已經對自己有所提防。而左宗棠、沈葆楨如今保不齊早就被清庭拉攏,如今他們兩人是如鯁在喉。
曾國藩皇帝路:太平長毛滅,湘軍功振主。本可黃袍加,懸崖緊勒馬

配圖

縱使湘軍號稱三十萬之眾,然而真正可以調動的也堪堪十幾萬人數。雖然李鴻章是自己一手扶持,然而人心隔肚皮。自己作為一介書生,當年集結了山野村民組建湘軍。前期虎虎生威,一鼓作氣,才取得如今成就。經過長期的東征西伐,早已經不復當年勇。

如今經過長期戰爭之下,很多人的心理已經扭曲。湘軍軍紀已經出現散漫現象,每到一地燒殺搶掠、宛如盜賊。如果這個時候突然舉旗叛亂,以如今湘軍的名聲誰還願意響應。之前的太平天國就是自己的前車之鑑。

如今“長毛”已平,湘軍也沒有了存在的意義,也到了裁撤的時候。為了減少清政府的懷疑,曾國藩主動上奏削減軍隊人數,並且奏請削減廣東厘金(軍餉來源)。到了後來曾國藩北上鎮壓捻軍時,手上只剩下劉松山率領的老湘營了。
曾國藩皇帝路:太平長毛滅,湘軍功振主。本可黃袍加,懸崖緊勒馬

曾國藩慶賀宴會

平滅太平天國後,功高震主的曾國藩憑藉深思熟慮完成了政治上的“退卻”。不僅消除了清政府對自己的猜忌,而且保全了自己的地位。能做到這一點的可謂是鳳毛麟角,而最後身敗名裂者史不絕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