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中國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從來都是不計成本的。昔有孟母三遷,為孩子尋找一個成才的良善環境;今有學區房,一路之隔,價格相錯懸殊。當下,在夏令營市場上,以學校名義組織的短期海外遊學十分火熱。十餘天的遊學,價格動輒數萬元。學校為什麼熱衷於組織高價海外遊學?參加這樣的海外遊學對學生來說,在哪些方面可以得到提升?讀此文,請捋清作者對待海外遊學的態度。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全班只有兒子沒出過國,

花幾萬元遊學就能緩解焦慮?

選自2018-08-02 中青評論

全班只有兒子沒出過國,

花幾萬元遊學就能緩解焦慮?

①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人沒出過國。最近,杭州孫女士的兒子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的遊學活動,要在英國待兩週。“我們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一次遊學活動費用起碼要3萬元,抵得上我三個月的工資了。”孫女士這麼解釋之前沒讓兒子出國的原因。

②據報道,孫女士的兒子就讀於一所民辦小學。民辦學校收費高,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普遍較好,這或許是全班只有一個孩子沒有出過國的原因。不過,如今在一些城市,中小學生在假期參與海外遊學項目並不罕見。前幾天,筆者在首都機場就偶遇了一隊遊學小朋友,烏泱泱地擠滿了擺渡列車——一聽,還是從鄰省一座二線城市趕過來坐國際航班的。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③中國人初次出國的平均年齡正在迅速降低。作為第一代90後,我還記得剛上大學時,老師問新生中哪些人有出國經歷,全年級舉手的不過十幾位,那時其他同學的目光裡大概都是“羨慕嫉妒恨”吧。現如今,如果對00後大學新生作同樣的統計,恐怕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④這個時代,已不是電影《中國合夥人》所表現的那樣,第一代留學生帶著不標準的外語口音,經歷複雜的申請,經歷與外國簽證官周旋,然後跌跌撞撞地走出國門的時代了。青少年出國旅行,比他們的父輩在各方面的表現麻利得多。

⑤中小學生有條件出國留學,是社會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教育領域的直觀體現。無論衝著什麼目的,出國遊學無疑對孩子有著長見識、開眼界的作用。早些年,看到外國的小孩子爬長城,大家心裡還會一番唏噓,彷彿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外國的孩子更是天之驕子。如今,中國孩子也能理直氣壯地在盧浮宮、哈佛耶魯留下美好的記憶,這無疑離不開強大國力的支撐和居民收入的提升。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⑥出國旅行畢竟屬於中高消費,農村孩子看到遊學價目表,恐怕會瞠目結舌吧。海外遊學項目雖然屬於自由消費,卻不排除有時候家長和孩子的“被綁架”因素。班上小朋友都出國了,不讓自家孩子出國,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什麼影響?家長省吃儉用讓孩子游學,未必心甘情願,也談不上什麼攀比風,而僅僅是為了讓孩子的成長跟上同齡人的節拍罷了。

⑦也許,在諸如像“冰花男孩”那樣的留守兒童、農村孩子眼裡,以上想法頗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但是,教育的差異性、一部分孩子先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已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者在組織遊學項目時,有沒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與提供五花八門的遊學項目相比,不參加遊學者的自信和尊嚴,無疑需要更細緻的關照。無論如何,海外遊學只是一道選做題,而遠遠還沒有成為必答題。

⑧與“低價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遊學項目的定價往往高於普通旅遊團的正常價格。組織者大概會說,遊學項目含有教育的內容,而且牽涉到對未成年的看護,運營成本高,體驗價值大。這固然有一分道理,但是,所有的遊學項目都物有所值了嗎?一些普通旅遊產品在暑期搖身一變,貼上“遊學”的標籤,很多家長缺乏識別能力,花了大錢卻沒讓孩子獲得應有的收穫。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⑨遊學項目介於旅遊和教育之間,由誰來監管、怎樣監管是需要細緻研究的問題。同樣,高價遊學項目發起的主體、組織者也應當有嚴格的規範。就我國現階段國情而言,公立學校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推廣海外遊學項目,不管有沒有從中牟利,恐怕都是不太合適的。

⑩前段時間,在河南鄭州民辦初中“小升初”考試中,出現“博物院套餐”試題,引發媒體關注。一些家長抱怨沒時間、沒條件帶孩子去博物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尚且引發如此爭議,海外遊學項目在教育公平方面的爭議,恐怕一點也不會少。不管怎樣,學校教育在評價學生素質表現時,應盡最大程度減少家庭經濟因素的影響——讓每一個孩子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時代警語】

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尚且引發如此爭議,海外遊學項目在教育公平方面的爭議,恐怕一點也不會少。不管怎樣,學校教育在評價學生素質表現時,應盡最大程度減少家庭經濟因素的影響——讓每一個孩子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

【相關鏈接】

海外遊學的火爆折射出家長的教育焦慮

不論是遊學國內名校,還是海外遊學,都應該回歸教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意。

暑假已過大半,短期海外遊學夏令營依舊十分火熱。據悉,今年通過某旅遊網站報名海外遊學團的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60%。在英國劍橋,受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影響,泛舟河上已成中國孩子必選項目,以至一條小河上人頭攢動。透過熱鬧和喧囂,如何體現海外遊學的教育價值和人文氣息,發人思考。

海外遊學熱,一定程度上是國內遊學熱的延續。許多家長早就帶孩子參觀過國內的清華、北大等名校,為了讓孩子感受一下世界名校氛圍,形成國際視野,趁暑假到海外轉一圈,本無可厚非。然而,在對海外遊學的目的和內容缺乏成熟考慮的情況下,抱有“別人去了,我們也得去”的想法,甚至不顧自身條件盲目跟風,就值得商榷了。有家長在10天花了數萬元之後抱怨,“花了錢心疼得不踏實,不花錢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顯然更是因缺乏正確認識而隨波逐流的結果。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對父母來說,海外遊學當以體驗文化和生活、提升孩子綜合素養為出發點,迴歸教育本意,理性選擇合適的夏令營,切忌一擁而上、人云亦云。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意識尚不能勝任獨自遊學的要求,如果家長或組織者缺乏相應的引導,很容易變成“到此一遊”,甚至助長了孩子之間的攀比現象。因此,作為家長,對待海外遊學應量力而行,兼顧自身情況和實際效果,並正確引導,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幫助他們把所學所看應用於生活與學習,這遠比遊學本身更重要。

往深層次看,海外遊學的火爆,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家長的教育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之所以選擇暑期海外遊學,是擔心享受不到國內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孩子留學早做準備。對於這種教育焦慮,一方面應該予以正視,加快國內的教育發展,滿足更多人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教育是一項兼容幷蓄的事業,需要在借鑑他人長處的基礎上樹立自信,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據報道,中國的數學教材將於明年1月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推廣“上海模式”教育。西方教育正在不斷向東看,我們也應對自身的教育充滿信心。

「時文選粹」海外遊學,你怎麼看?

海外遊學需求大、市場旺,相應的監管需要完善。據瞭解,中國赴海外遊學的市場總規模已達上百億元,利益驅動之下,海外遊學市場不乏亂象。比如沒有規範的行業標準、機構發展良莠不齊,部分機構的宣傳與實際不符,等等。家長和孩子在噱頭的吸引下,本以為要全面接觸海外名校,到了才知道就是去校園走一走,草坪上坐一坐,名師課堂更是子虛烏有。規範遊學市場,除了制定相關規範性文件和服務性標準,還應該建立相關評價體系,高標準提高遊學機構的准入門檻。同時,作為很多海外遊學的組織方,學校要多一份責任心,以促進學生學業、提升多維能力為導向,杜絕與遊學機構的利益關聯,避免被“產業鏈”的邏輯所捕獲。相關部門也應嚴格規範監督,確保家長和學生的消費權益,真正做到游出去、學回來。

古人說,“一旦遠遊學,如舟涉江湖”“遊學博聞,蓋謂其因遊學所以能博聞也”。不論是遊學國內名校,還是海外遊學,都應該回歸教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意,在增廣見聞、開放融合之中找到教育自信,讓自己獲得更好的提升。

來源: 2017-08-17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