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工资条违法?应提供工资清单,但不局限于纸质“工资条”

近日,一则“单位不给你发工资条,违法”的消息引来了关注。不少职工表示,单位没有给自己发过工资条,有些是通过邮件形式告知详细,有的则需要自己上网查询。

对此,法律人士表示,用工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职工提供工资清单,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不发工资条违法?应提供工资清单,但不局限于纸质“工资条”

书面形式不局限于纸质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向记者透露,单位在发放工资时,并没有同时提供一张纸质工资条。如果职工想要查询收入明细,需要到个人的财务系统里进行查询。

单位是否一定要提供纸质的工资条呢?

不提供是否违法?

市税务部门表示

根据最新的个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这也意味着,单位发工资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应向职工提供类似“工资条”的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人社部的官网显示

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明确写道,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


  • 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


  • 时间


  • 领取者的姓名


  • 签字


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律师陆敬波表示

企业必须向职工提供工资清单,但不局限于纸质“工资条”的形式,只要是书面的,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均可。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

不发工资明细职工可举报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实际操作中,的确有少部分民营小企业老板没有给职工提供工资条,工资也通过微信转账等不规范手段发放。

上海善法律师事务所律师秦裕斌指出——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虽然具备一定的效力,但是由于层级不够,违法追责往往比较困难。

陆敬波也表示,对于企业不发工资条的行为,目前主要是靠职工举报。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向职工按时发放和提供工资明细,职工可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举报。

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问责,责令其改正,并按时发放工资明细。

“工资条”可做重要证据

小小一张工资条,其实包含了诸多劳动权益。

据介绍,工资条能全面反映职工每月工资总额,能让职工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

同时,有了这份明细,职工还能判断——


  • 其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 企业有没有在工资中扣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个人所得税


  • 单位是否还扣除了其他不该扣除的项目等


同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以一定的工资起点为标准,工资条也能显示单位是否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个税代扣代缴,是否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发放工资。

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工资条还可以作为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收入证明及其他明细证明,

可以作为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