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立秋|立秋到,贴秋膘!

节气养生 · 立秋|立秋到,贴秋膘!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每年8月7—9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即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又,历书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说明秋天是肃杀的季节,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收获的秋天已经到来。

立秋节气为秋天初始,它与之前夏季的大暑节气相交接,处于中医认为的“夏长”至“秋收”的转换时期。《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立秋时夏天的暑气没有消除,而秋天的燥气已经产生,这提示人们在立秋之际的养生要根据经夏气长盛后,秋气渐渐收敛的特性,遵循“秋冬养阴”原则,侧重养护人体宁静之阴气,尤其要着眼于“收”字。

情志养生

中医认为,秋天为肺所主,肺气肃降,主魄。立秋以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有道是“立秋之日凉风至”,但盛夏暑热之余气仍在,而初秋凉燥之气才刚刚生成,故此时心神、肝魂仍易受到干扰。春天“以使志生”,夏天“使志无怒”,而立秋时节则需“使志安宁”,注重一个“静”字,以舒缓秋季肃杀之气。所以,夏秋之交,人们要做到顺应气候的变化,加强凝神屏气,减少情绪外泄,保持内心平静,合“秋收”“容平”之法则。

饮食养生

秋季肺脏当令,燥气偏盛,肺属金而味辛,肝属木而味酸,金克木,肺旺则易于伤肝而致肝弱。又,立秋自大暑而来,故立秋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注意:一是“润其燥”,清其火,宜食用如梨、甘蔗、西瓜、莲藕、枇杷、山药、芝麻等凉润食物,或山药粥、生地粥、百合粥等药膳,以缓初秋温燥之气,行“啃秋”之理;二是“贴秋膘”,因立秋前人们的胃口大多不太好,体重会减轻,此即“苦夏”,而立秋后人们的胃口会逐渐好起来,这时需要把失去的体重给找回来,故宜食用一些补益性较强的食物如肉类以长“膘”,但要注意不可多食此类食物,以防过食而伤及刚刚转好的胃口;三是“秋不食肺”,以免助肺而伤肝;四是遵循“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之道,即多食如乌梅、柑橘、西红柿、山楂、葡萄、酸奶、奶酪、肉类等酸性食物以助肝气,少食如辣椒、葱、蒜、韭菜、芫荽、生姜、洋葱、茴香等辛味食物以利肺气,从而适应秋天的自然规律。

节气养生 · 立秋|立秋到,贴秋膘!

起居养生

立秋时节,处于夏去秋来的转折期,但气温仍然很高,有“秋老虎”之说,故此时穿衣、盖被仍不宜太多,宜稍单薄些,在强调“秋冻”的同时,可避免夏暑之余气聚积致病。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过于贪凉,因入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有不慎极易外感寒邪而伤及肺气、筋脉,引起感冒、咳嗽、咽痛、关节疼痛等病症。另外,为了顺应秋季肺气肃降的特性,人们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即晚上睡觉稍早一点,宜在22点前,以顺应肺气收敛的特性;早晨起床稍早一点,宜在6点前,以助肺气宣发,防止肺气收敛太过。

节气养生 · 立秋|立秋到,贴秋膘!

沐浴养生

立秋时节,燥气初生,天气转凉,每天沐浴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此时沐浴宜选择温水浴,同时适当增加冷水浴,以顺应秋气肃杀、收敛的自然特点。冷水浴需在温水浴逐渐降低水温、慢慢适应后进行,千万不可直接从温水浴直接过度到冷水浴,每次沐浴时间15-30分钟,沐浴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空腹、饱餐、过度疲劳时不宜进行沐浴。如果适当降低水温后,仍然不能适应冷水浴,可采取冷水洗脸,或冷水擦身等相对比较温和的措施。

运动与气功养生

立秋之后,阴气降敛,这时很适合进行室内外运动与气功养生。根据各人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适当选择一些耐寒的运动与气功项目进行训练,以提高自身的御寒能力,如爬山、骑行、快走、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等。由于秋季早晚气候比较凉爽,故训练适宜在早晚间进行,更应选择靠近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的地方,每次训练总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避免过度出汗,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文字 :刘华东

供稿 :第二临床医学院

审核 :顾一煌 王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